鄭英烈

鄭英烈,1932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音樂理論家、教育家,中國“勛伯格研究”第一人,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鄭英烈,中國“勛伯格研究”第一人,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職業生涯

1951年考入廣州華南文藝學院音樂部(系),在校期間曾參加雲浮、羅定兩縣土改。

1953年隨著院系調整進武漢中南音專(武漢音樂學院前身)作曲系學習。

1956年畢業,留校從事和聲教學工作。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潛江縣周磯農場和該校(時為湖北藝術學院)農場勞動;

1961年“摘帽”重返講壇;

1963年調圖書館資料室工作;

1970~72年舉家下放潛江縣張金區民主公社“插隊落戶”,1973年回校,依然在資料室;

1975~77年調師範班(今音教學院之前身)任作曲理論方面課程的教學;

1978年“右派”問題獲改正,調至音樂研究所,開始研究十二音音樂(序列音樂);

1978年全國恢複評職稱時被定為講師;回作曲系後於1983年晉升為副教授。其間除繼續從事和聲教學外,還為作曲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的高年級學生開設“序列音樂寫作”課,並擔任現代和聲與文獻編譯碩士生導師。

1988年起晉升為教授,學科帶頭人。所開設的“序列音樂寫作”課,填補了我國專業作曲教學領域的一塊空白。該課程在1989年全院“優秀教學成果”評獎中獲唯一的一等獎。

1989年出版了專著《序列音樂寫作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該書的出版及相關論、譯文的發表,在國內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作曲家嘗試用該技法進行創作,湧現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序列音樂作品。鄭英烈對其中一些優秀作品進行研究,寫出英文論文《 The Use of Twelve-Tone Technique in Chinese Musical Composition》(十二音技法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運用),發表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The Musical Quarterly》(音樂季刊,紐約)1990年第3期上,向國外同行介紹中國作曲家創造性地運用十二音技法創作的成果。

1992年起,又為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了專業英語共同課。

1986~1990年先後應邀到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廣西藝術學院講學。

2007年5月,《序列音樂寫作基礎》修訂本在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書名改為《序列音樂寫作教程》,對原版本作了較多的調整補充(增加五章)。

2007年5月,中央音樂學院舉辦“北京現代音樂節”,鄭英烈作為音樂節中“勛伯格研討會”的顧問出席了該音樂節,為研討會提供了有關勛伯格研究的論文3篇,並應邀作了題為《勛伯格和他的〈摩西與亞倫〉》的講座。

科研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在新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出版了專、譯著三本(除《序列音樂寫作基礎》外,還有譯著《現代對位及其和聲》和《調性.無調性.泛調性》)及相關的論文、譯文數十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