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璋

鄭宏璋

1939年7、8月,鄭宏璋和他的學習小組成員周道莊、朱尚絢先後參加共產黨。 1941年,他擔任先農鄉中心國小屯堡分校校長。 1942年8月,中區特委任命鄭宏璋為中共陽春分委書記,黃昌熺、陳國璋為分委委員。

鄭宏璋故居鄭宏璋故居
鄭宏璋,1911年出生於陽春縣先農鄉白墳村(今春城街道七星村委會白墳村)。1932年7月於陽江縣立中學國中畢業,同年秋考入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攻讀土木工程科,1933年春因家庭經濟困難停學,到東莞縣上步鄉任國小教員。他在廣州時,廣交進步人士,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1934年3月返鄉,先後在多間國小任教。1936年秋兼任《陽春日報》撰稿,1938年2月到屯堡國小任教,曾在先農鄉邀集9名青年成立“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書籍,對會員闡述唯物論精神,批判時局政要,指斥國民黨御用文人,深受青年敬重。1939年任屯堡國小校長,同年8月,由林舉銓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轉為正式黨員。1940年1月任中共陽春特別支部組織委員,同年8月任中共陽春分委(縣委)組織委員。“七星丹心”學者鄭宏璋

鄭宏璋家住陽春先農鄉七星白墳寨,站在家門口可以向東望到七星嶺主峰山窩有白雲冉冉升起,縣人稱為老八景之一“七星丹灶”。鄭家勞動力人多,租種陽春城洗馬街曾佩周的田地,曾家收租人到七星各村向佃戶收租谷,以白墳鄭家為落腳點。父親為鄭宏璋認曾佩周為“契爺”,方便了宏璋在春城讀國小、中學。鄭宏璋生於辛亥革命的1911年,到1931年20歲時考入廣州工業學校土木工程科讀書。
他和同學鄺任生、鄺友直,單容沛共同研讀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尋找共產黨的領導。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三省,蔣介石命令他的副總司令結拜兄弟張學良不準抵抗日軍,退入山海關內,鄭宏璋四人憤恨填胸。這年中共廣東軍委書記李碩勛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殺害,廣東黨組織停止了活動。鄭宏璋四人以“工人運動小組”的稱號印發抗日傳單散發。1931年的一天,單容沛在宿舍室內油印傳單,被對面樓的人隔窗看見報警。單容沛被捕,鄭宏璋三人逃脫。鄭曾到東莞縣當教師,後轉回家鄉,在先農鄉中心國小當教師。1937年至1939年又組織9個人的“辯證唯物主義學習小組”,繼續尋找共產黨組織。1939年7、8月,鄭宏璋和他的學習小組成員周道莊、朱尚絢先後參加共產黨。鄭宏璋先訪問陽春城內的電力廠工人和泥水木匠工人,都說家庭負擔太重,不能放下家庭搞抗日革命工作。
1940年1月,鄭宏璋擔任中共陽春特別支部委員,他物色的第一批建黨對象是貧民鄧水生周道桓陳朝新、張路生。經過思想教育,四個貧農在1940年春節年初三,以擔葉米馬探親為名,走到先農廟的先農鄉中心國小校門前,四看無人,就進入學校,關上大門。鄭宏璋為他們辦了四天建黨學習班,舉行了入黨宣誓。其中鄧水生當了學校總務,確定以後在黨內外不公開出面,長期做陽春黨的七星交通總站負責人,與陽江、粵中區、中共香港分局都建立了交通關係網。
接著,鄭宏璋吸收他的學習國小教師鄧太昇、陳昌壽,他的胞弟鄭宏湘、大侄兒鄭雄,先後吸收黨員14人。控制鄉公所和四個保的政權。掌握步槍三十餘枝。
1941年,他擔任先農鄉中心國小屯堡分校校長。為了黨組織活動方便,把分校從村民來往太多的長寨祠堂遷到龍塘山坡建立屯堡國小校舍。他學過土木工程,自己設計圖紙,由陽江城崗背村的共產黨員關永為承行,召集工人建校舍,關永還以“承行”泥水接工為名來往兩縣做交通聯絡工作。他又在學校橫屋設立“大眾藥物供應社”,在下課後到藥店內為農民把脈開處方,晚上下村“出診”聯繫黨員和積極分子。
1941年3月3日,在漠陽江口海外南鵬島開採鎢礦的日軍偽軍約三百餘人,分乘橡皮艇,部份在北津登入,有的橡皮船上駛牛場圩。國民黨正規軍在粵中地區有158、154兩個師,陽江縣、陽春縣有縣政府和政警大隊,竟逃走得剩下兩座空城。鄭宏璋在七星集結“民眾抗日自衛隊”30人槍,與黃昌熺一起準備開展抗日游擊戰。日寇進入陽江城,姦淫搶掠獸慾。七天之後,因華北日本集中兵力掃蕩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無兵力駐守陽江城,撤退回南鵬島。國民黨縣政府、縣政警大隊回城追查共產黨領導建立“民眾抗日自衛隊。”鄭宏璋及早把人槍隱蔽回四個保,埋伏等待時機。
1942年8月,中區特委任命鄭宏璋為中共陽春分委書記,黃昌熺、陳國璋為分委委員。1944年在先農鄉實行對地主的田租“二·五”減租,農民非常擁護。先農鄉的七星四個保,成了可靠的抗日根據地。1945年3月14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率領500餘人到達七星,鄭宏璋發動黨員、農民熱情接待休息,指戰員感到回了娘家一樣親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