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陽春分委(縣委)

簡介1940年8月,中共陽春特別支部升格為中共陽春分委(縣委),陳奇略為書記,鄭宏璋為組織委員,陳國璋為宣傳委員。 1941年春,分委派黃昌熺到春灣國小任教,聯繫在松柏鄉的兩陽中學黨支部,發展春北地區黨組織。 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陽春特別支部組織委員,中共陽春分委(縣委)組織委員、代書記、書記,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政委,中共台山縣委組織部部長。

簡介

1940年8月,中共陽春特別支部升格為中共陽春分委(縣委),陳奇略為書記,鄭宏璋為組織委員,陳國璋為宣傳委員。其時,鄭宏璋在先農鄉屯堡國小任校長,陳奇略、陳國璋任教師,分委機關就設在屯堡國小。冬,分委為了更好地掩護工作和密切聯繫民眾,了解民情,宣傳抗日和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和團結廣大民眾,在屯堡國小校內開辦“大眾藥物供應所”,出售藥物,並無償給民眾看病,深受民眾歡迎。陳奇略以到陽江採購藥物作掩護,向兩陽特派員匯報工作和接受指示。陳國璋協助藥店工作。鄭宏璋發揮懂得中醫的專長,課餘免費給農民診病,夜間和假日則以到村莊為農民看病作掩護,開展聯絡黨員和教育建黨對象工作。
分委認真貫徹執行紮根農村的方針,1940年8月組建了陽春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先農鄉支部,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大力開展七星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分委設法安排黨員出任先農鄉副鄉長和第五、六、七保保長,從而牢牢控制了先農鄉七星地區的學校和鄉、保政權,使七星成為分委可靠的活動據點和抗日根據地。1941年春,分委派黃昌熺到春灣國小任教,聯繫在松柏鄉的兩陽中學黨支部,發展春北地區黨組織。同年9月,分委派鄧學輝到龐洞念七國小任教,聯繫在三甲鄉的陽春中學黨支部及龐垌鄉的黨員,發展春西地區黨組織。
1941年3月3日,日寇入侵陽江城。分委當天就召開會議,決定集中所掌握的在先農鄉公所和第五、六、七保的30人槍,成立抗日武裝,並通知在春灣國小的黃昌熺緊急布置兩陽中學黨支部注意局勢發展,在日寇到來時即率領學生、民眾在春北山區發動抗日武裝鬥爭。黃昌熺布置任務後立即趕回先農鄉屯堡國小候命。分委研究決定,如日寇入侵陽春,黃昌熺負責往東山蟠龍鄉建立抗日根據地,鄭宏璋負責往西山建立抗日根據地。在三甲的陽春中學黨支部成員和學生積極分子步行80多里回到春城,聽候組織分配戰鬥任務。數天后日寇撤離陽江城,為了不暴露我黨力量,陽春分委也不集結先農鄉武裝,黃昌熺仍返春灣國小工作。9月,分委增加黃昌熺為青年委員,梁文堅為婦女委員。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在全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反共逆流到來、抗戰形勢處於低潮時,陽春有個別黨員思想發生動搖,或不願接近黨組織,或為個人前途打算,自由行動與黨組織失去聯繫,或與國民黨頑固分子長期劃不清界線。1942年春,中共中央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分委根據陽春的具體情況,決定油印中央的整風檔案,發給黨員學習,並由分委青年委員黃昌熺主持翻印和組織學習。黃昌熺便在春城家裡關起房門,整天刻蠟板、油印,先後印發了整風檔案19篇。通過整風學習,陽春黨組織的一批骨幹,從分委委員鄭宏璋、陳國璋、黃昌熺到各支部骨幹林啟榮、羅傑、陳明、鄧學輝、魯焰、陳庚等一批同志,他們的思想、理論修養都得到很大提高。全縣68名黨員經過整風學習,大多數受到教育,增強了革命堅定性和組織紀律性,為日後經歷停止組織活動到恢復組織活動開展武裝鬥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同年7月,中共中區特委委派特委委員周天行到先農鄉屯堡國小,對陽春黨組織進行審查整頓。周天行採取與黨員個別談話辦法,調查研究,弄清陽春黨組織情況。認為陽春黨組織是比較好的,領導機關是可靠的。8月,陳奇略調回陽江工作,鄭宏璋任分委代書記、書記,陳國璋任組織委員,黃昌熺任宣傳委員,梁文堅仍任婦女委員。秋,分委通過審查整頓,挽救了一些同志,對個別覺悟不高、違反紀律自動脫離組織的不合格黨員,則採取主動疏遠的措施,讓他們離開黨,從而純潔和鞏固了黨的組織,為日後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1942年5月26日,中共南方工委組織部長被捕後叛變,中共粵北省委遭受國民黨破壞,粵北省委書記、組織部長和南方工委副書記、宣傳部長等先後被捕。廣東各地黨組織十分危急,周恩來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連續發出指示:為避免受粵北省委事件牽連,防止事態擴大,國民黨統治區的黨組織一律停止活動,割斷與暴露地區的組織關係,已暴露的幹部立即撤往游擊區,其餘幹部則找社會職業做掩護,進行“勤業、勤學、勤交友”的“三勤”活動,執行“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十六字方針。冬,分委接到中區特委指示,貫徹“十六字”和“三勤”方針,停止下屬支部的組織活動,實行黨員單線聯繫,黨籍在聯繫人手上不能轉移,黨員個人自行找社會職業,廣泛交朋友,待恢復活動時組織派人聯繫。分委領導人鄭宏璋單線聯繫全縣黨員,保持領導機關的完整和延續。
1943年5月,中共中區特委為了培養武裝鬥爭骨幹,為開展兩陽武裝鬥爭作準備,開始從兩陽分批抽調黨員參加抗日游擊隊,第一批從陽春抽調黃昌熺到珠江三角洲參加抗日游擊隊。1944年3月,從陽春抽調曾昭常、張素荷、韋克、李宗望到珠江三角洲參加抗日游擊隊,10月抽調陳明、陳庚、范林到高明縣參加抗日游擊隊,11月抽調林啟榮、魯焰到高鶴參加部隊(因交通線出事,兩人留在恩平工作)。1944年春,陳國璋調回陽江負責陽江黨組織的領導工作,梁文堅調回陽江負責婦女工作。鄭宏璋繼續留在屯堡國小負責陽春工作。
1944年7月,中區特派員任命謝洪照為中共兩陽黨組織指導員,負責恢復兩陽地方黨的組織生活和籌建兩陽抗日武裝的工作。同年10月,根據上級指示,兩陽黨組織著手組織武裝起義。同年11月,羅傑被調到屯堡國小協助謝洪照籌備武裝起義,陳中福和朱尚絢也臨時集中在屯堡國小參加武裝起義的籌備工作。期間,中共中區副特派員周天行經常到屯堡國小指導工作。鄭宏璋聯繫先農鄉的黨員,控制壯丁隊40人槍,串連黨員發展對象準備參加武裝起義,並開始在假日借上山打獵為名練習槍法。朱尚絢在輪溪鄉吸收新黨員,發動積極分子準備參加武裝起義。陳中福和嚴仕銘在蟠龍組織在減租鬥爭中教育培養的積極分子準備參加武裝起義。鄭宏璋向謝洪照推薦黃選盛領頭組織陽春縣抗日游擊隊。黃選盛是蟠扶鄉田寮村農民,是舞獅班的武術教打師,為人豪俠仗義,平素結交陽春、陽江、恩平三縣交界山區的貧苦流離的農民和綠林好漢。黨員朱尚絢是黃選盛的姐夫,先由他試探開導黃選盛,接著由鄭宏璋以共產黨人的身份與黃選盛見面交談。黃選盛經過教育引導,決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領頭組織抗日游擊隊,參加武裝起義。他走村串寨,深入發動民眾,多方聯絡綠林好漢,籌集槍枝,還協助謝洪照、羅傑繪製陽春、陽江、恩平三縣邊界山區軍事地形圖上報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
1945年2月18日,陳國璋、廖正紀、龐瑞芳、關永到達先農鄉屯堡國小,鄭宏璋主持會議與他們一起研究武裝起義有關問題。2月19日,陳國璋、羅傑等人和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的代表及恩平清灣、朗底等地來的代表到達蟠扶鄉田寮村黃選盛家,當夜開會研究起義的準備工作,會議推舉黃選盛為陽春縣抗日游擊隊的軍事負責人,陳國璋為政治負責人。會後,到會骨幹分子分頭到各地帶領參加起義人員和運送槍枝彈藥到田寮村集中,廖正紀、龐瑞芳協助黃選盛在田寮村等待各路人員到來舉行起義。2月21日,由黃選盛發動參隊的人員到達蟠扶鄉上灑村待命。由於陽江縣捷輪鄉縣參議員謝仲雲告密,國民黨陽春當局派出自衛隊和聯防隊100多人,於2月21日深夜包圍了田寮村。因黃選盛身懷武功,善使雙槍且百發百中,敵人不敢入村搜查,為達捕獲黃選盛之目的,敵人以放火燒村威脅黃選盛出村“談判”。黃選盛為保護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先安排有關人員轉移脫險,再從容收藏好槍枝、財物並燒毀檔案,然後隻身出村與敵“談判”,不幸被捕。黃選盛為保護兩陽黨組織和做統戰工作的黨員,堅守黨的機密,面對敵人酷刑,堅貞不屈,3月3日在陽春縣城東郊英勇就義。黃選盛被捕後,謝洪照、鄭宏璋、陳國璋等迅速轉移到陽江太平鄉衝口村,並正式宣布成立兩陽武裝籌備領導小組,組長謝洪照,副組長鄭宏璋、陳國璋,繼續進行組織抗日武裝工作。
1945年3月13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挺進兩陽到達先農鄉。18日凌晨,國民黨陽春當局糾集縣軍警200多人搶占先農鄉七星嶺,企圖襲擊我軍,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代司令員謝立全率領部隊反攻,擊潰敵軍。當天,抗日解放軍司令部就在先農鄉沙塘崗村宣布正式成立六團,建立了兩陽人民的抗日武裝隊伍,分委帶領大批黨員以及前期組織的起義人員參加了六團。

主要成員

照片:中共陽春分委(縣委)舊址——屯堡國小
照片:鄭宏璋
鄭宏璋,(1911—1983),男,陽春市春城街道七星村委會白墳村人。1932年秋考入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在廣州求學期間廣交進步人士,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1938年2月到屯堡國小任教,在先農鄉邀集9名青年成立“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書籍。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陽春特別支部組織委員,中共陽春分委(縣委)組織委員、代書記、書記,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政委,中共台山縣委組織部部長。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1947年1月至1951年11月先後在中共中央華東局黨校、中共中央華北局黨校、中共中央馬列學院學習,畢業後任中央馬列學院第一分院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8年8月,康生要他在黨史課程中把“朱德、毛澤東會師井崗山”的內容篡改為“林彪與毛澤東會師”,他堅決不從,因而被揪斗、遭迫害。1978年8月復任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教授。
照片:陳國璋
陳國璋(1921—1963),男,廣東陽江人,193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陽春分委(縣委)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政治處主任,中共新興縣特派員,中共陽江縣委委員、陽江縣人民民主政府副縣長。建國後,曾任陽江縣委宣傳部部長,廣東省黨校組織科科長、校黨委委員、教研室副主任。
照片:鄧學輝
鄧學輝(1921—1968),原名鄧英年,男,陽春春城人,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陽春中學支部書記,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直屬隊指導員,東江縱隊教導營第八連連長。建國後先後在華南分局政策研究室、地方工業處、省工業廳紡織工業局、省人委調查研究室、省經委機電設備處和物資計畫處等單位工作,歷任副科長、科長、副處長、處長。
照片:梁文堅
梁文堅,女,1922年7月出生,廣東陽江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陽春分委(縣委)婦女委員,兩陽武裝籌備領導小組婦女部部長,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政工隊隊長,中共陽江路南區區委書記。建國後,曾任陽江縣委婦委書記,陽江縣婦聯主任,廣東省委黨校教研室副主任,廣州市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處處長,廣州市委黨校教務處處長,廣州市婦聯副主任。
照片:周天行
周天行(1920—1992),原名周炳光,男,廣東開平人。193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開平縣委書記,中共恩平縣委書記,中共廣東中區(粵中)副特派員,中共中區特委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區地委委員,中共新高鶴區工委書記、地工委書記兼新高鶴人民解放軍總隊政治委員,中共新高鶴地委書記,粵中縱隊第六支隊政治委員兼新會縣人民政府縣長。建國後曾任粵中地委委員兼江會(江門、新會)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中共江會區工委書記,新會縣縣長,湛江市委副書記,北京航空學院黨委副書記,廣東省科委副主任兼科技幹部局局長。
照片:謝洪照
謝洪照(1917—1966),男,廣東開平人。抗日戰爭初期入黨,曾任中共新興縣委書記,兩陽黨組織指導員,中共新興縣特派員,中共恩平縣特派員,中共英德縣委書記,中共清遠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新興縣委書記,西江地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粵中區黨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
照片:羅傑
羅傑,男,1925年出生,陽春河?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3月任中共陽江西區聯絡員,1948年任7月任雲陽邊西山特區工委書記,12月任雲羅陽郁邊區辦事處主任,後曾任粵中縱隊第四支隊三團政治處副主任,建國後曾任廣東省科委主任,廣東省委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
照片:陳中福
陳中福(1916—1954),原名陳華森,男,廣東陽江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台山長庚臨時區委委員,中共恩陽台臨時縣工委委員,恩陽台獨立大隊副大隊長。1950年1月任廣東軍區陽江縣大隊長,率隊清剿土匪。年終,廣東軍區授予陽江縣大隊“剿匪模範大隊”。1951年後,先後任粵中軍分區江門市武裝部副部長,粵西軍分區遂溪機場運輸科科長。
照片:朱尚絢
朱尚絢,男,陽春人,曾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參謀,中共赤溪縣特別支部書記,建國後曾任廣州建材工業總公司監委書記。
照片:嚴仕銘
嚴仕銘(1915—1990),男,陽春蟠龍人,194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3月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警衛連連長,1946年6月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煙臺。建國後曾任西藏軍區成都留守處“八一”幹部子弟學校校長兼政委。1987年離休前批准副師級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