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故里碑

鄧禹,位列中興東漢的雲台“二十八宿”之首,其故里在縣城北十五里的板橋鋪村。板橋鋪村,正處古代襄陽、南陽之間的官道要衝,又有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倡修的灌溉水渠貫通其間,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比較優越。

簡介

今天,這一代屢有漢代文物出土。村內所存《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系清朝鹹豐六年新野知縣倪正鈞立。碑文曰:憖“公諱禹,字仲華。東漢中興,功蓋諸將。始封梁侯,繼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謚曰元。其故里在新野東北鄉三泉阪,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恆景慕之,標公爵氏,特建木坊於道旁。余公餘詣訪,得晤其五十八世孫廣東候補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載,述坊年久傾欹,願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筆立書,永成文獻之一證雲”。此碑幾經劫波,或倒臥路側,或鋪作橋板,然村人中識其歷史價值者,仍盡力護其文字不毀。1979年,文化部門訪得此碑,遂由縣政府於1980年11月20日在板橋鋪村前重修。重修後的水泥結構碑樓,通高4米,南面嵌入原碑,東西兩面有漢代青龍、白虎圖案,北面為《東漢開國元勛鄧禹故里碑重修記》,簡述鄧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復得重修事。

附:

東漢開國元勛鄧禹故里碑重修記

鄧禹,公元二年生,五十八年卒,系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的股肱之臣,位列“二十八宿”之首。

鄧禹輔佐劉秀,審時勢,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注重謀略,智勇兼備,有“東漢中興,功蓋諸將”之譽。二十四歲時,拜東漢首任大司徒,總理朝政,治國興邦,歷史貢獻卓著。

鄧禹故里板橋鋪,古稱“三泉阪”,因西漢灌溉水渠霞霧溪,於此分流三支而得名。曾有清刻《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一通,今失而復得。遵照國家文物保護法令,特予重修,謹記之以示景瞻。

公元一九八0年 歲次農曆庚申 孟冬 題魏忠策 撰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