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花洲書院

鄧州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公元1045年,范仲淹謫知鄧州,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於是在百忙中謀劃,創辦“花洲書院”。並且,公餘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文運大振。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范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的韓維,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嵩陽書院》)

基本信息

簡介

花洲書院,位於河南鄧州古城區東南隅,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范仲淹所創辦。傳詠千載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誕生於此。鄧州,為夏、商、周及秦漢之後的中州名郡,宋初為鄧州南陽郡,治穰(今鄧州市),領南陽、內鄉、順陽、淅川5縣。宰相張永德、趙普,蘇易簡、寇準、陳堯咨、劉筠、謝絳等中央要員都曾任鄧州知州。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後,北宋范墉之子,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八月二日,兩歲而孤。范仲淹少有大志,慨然以天下為己任。青年時游關中,見病屍遍野,立志“大丈夫當以利澤生民為務”。23歲時辭母離家,求學千里之外的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五年未嘗解衣就忱,晝夜苦學”。終於大通六經之旨,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進士,授光德軍(今安徽)司理參軍,從此踏入仕途。范仲淹為官38年,忠君愛民,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慶曆五年(1045)十一月,范仲淹以疾求解邊任,請知鄧州,遂以給事中、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到鄧州赴任。范知鄧州,政簡刑清,一年余而化行俗美,吏畏其威,民懷其德。直至皇祜元年(1049)正月,才離鄧赴任杭州。范仲淹知鄧時已洲廢亭圯,曾吟詩嘆曰:“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謝公創危亭,屹在高城頭。盡覽洲中秀,歷歷銷人憂。作詩刻金石,意垂千載秋。我來亭早壞,何以待英游。”(范仲淹《覽秀亭》)范遂整治百花洲,重修覽秀亭,並在城牆東南角建春風閣,在百花洲畔,修建了書院,故名“花洲書院”。范公此後常在書院執經講學、在春風堂以文會友、在百花洲與民同樂。在這裡,范公還與致仕宰相張士遜,新科狀元賈黯等詩酒雅會;同宰相晏殊,光化知軍李簡夫及名士王誅,張濤賦詩唱和。“芳洲名冠古南郡,最惜塵埃一點無。樓閣春深來海燕,池塘人靜下仙鳧。花情柳意憑誰問,月彩波光豈易圖。漢上山公發新詠,許昌何必詫西湖”(范仲淹《依韻答王源叔憶百花洲見寄》)。
花洲書院後世揚名華夏,更重要的就是范仲淹應摯友滕子京之情,在花洲書院春風堂撰寫了千古絕唱《岳陽樓記》這一千古名篇,連同湖南洞庭岳陽樓名傳千古。滕子京,名宗諒,北宋洛陽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一生志同道合,後滕子京用公使錢一事被人攻訐受審,范多次上表為其辯誣,終使其免去刑獄之災,先後貶知陝西風翔府(今寶雞),河南虢州(今河南靈寶),岳州巴陵郡。滕知岳州後,重修了江南名勝岳陽樓。樓成,極為壯觀,遂於慶曆六年(1046)六月十五日,致長信於范仲淹(見今嘉靖、乾隆、嘉慶《巴陵縣誌》之《滕子京與范經略求記書》)。信中詳述了岳陽樓重修情況,並附《洞庭秋晚圖》一本,派人千里迢迢至鄧,求摯友抽暇為其作記。范公接信後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在鄧州花洲書院的春風堂展紙走筆,一氣呵成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觀記之全文計360多字,字字珠璣,文情並茂,氣勢磅礴,千古傳詠,不但使岳陽樓增色添輝,名揚天下,也使後人不得不讚嘆滕子京求記的的遠見卓識。
花洲書院的創辦,使鄧州文運大振。清房如竹有詩《春風堂下紅香滿》以記其盛。范仲淹的兒子官至宰相的范純仁,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元祜時鄧州知州韓維等,“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見《嵩陽書院》)。范仲淹離鄧後,鄧州人十分懷念,於花洲書院旁建祠祀公。北宋元豐元年(1078)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專程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蹟,揮毫題詩:“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花洲書院從宋代至明清,累圯累修,辦學不斷,是鄧州的重要勝跡和教育中心,居鄧州八景之首(清·易良俶詩述八景),明時稱“花洲相跡”,清時謂“花洲霖雨。”至元代花洲書院因戰火而一度荒廢,明代全國書院復興再修,並易名為春風書院。萬曆三十七年(1609)知州趙沛整修范文正公祠,四十三年(1615)知州夏忠重修春風閣和范文正公祠,並增建景範亭和石牌坊。至清道光四年(1824)代知州馬應宿移修書院於原址,恢復花洲書院名稱。至2005年再次整修復建。
花洲書院分三大景觀區。居中為書院主體,五進四院結構,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書院建築之莊嚴和恢宏。院內西部為范文正公祠,整修時增建了鄧人姚雪垠文學館等名人館。東部為百花洲、園林、亭台樓榭,山湖洲林等,相映生輝,再現了江南園林風格。碑林書廊相映成趣,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文化與建築風格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和物證。

對聯

洲孕文顯聖,合秦關月、楚塞風,先憂民憂國,正氣肇穰邑;
樓因記益名,匯巫峽雲、瀟湘雨,後樂山樂水,浩波撼岳陽。
佚名題大門牌樓

未至岳州,亦描煙雨洞庭,一篇妙記傳千古;
甫臨鄧郡,便創芬芳書院,十畝幽湖泛百花。
當代解維漢題春風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