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村子轄2個生產隊,約2000個居民家庭,總面積10平方里,耕地500多畝,總人口約3000多人。其中農業人口居多,面積10平方里,耕地面積約500多畝。大李宅的農業興旺發達,賽博板業加工廠、裕祥紡織廠等一批龍頭企業撐起了全處農業經濟發展的命脈。2005年,農業總產值達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村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大李宅原“李”氏子孫繁衍興盛!

基本信息

鄧州李宅(大李宅)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湍河街道,村鎮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焦枝鐵路、207國道從側而過,距離襄樊、老河口、南陽三個飛機場均在60公里之內,鄧(州)—內(鄉)、鄧(州)—新(野)、鄧(州)—老(河口)、鄧(州)—陶(淅川陶岔)等縣際公路與鄧州市區的北京大道、穰城路、東一環、南一環、南二環、西環路等市區路相互貫通。

歷史沿革

鄧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根據考古界對鄧州八里崗 、太子崗、楊崗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七千年前就有古人在鄧州生活的實際情況,使鄧州七千年的歷史在文物和史志中得到肯定。約公元前21世紀,夏代仲康建都於鄧,即鄧 國。根據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商代鄧國為公爵國,周初為鄧伯國,西周中期為鄧公國,西周晚期為鄧侯國。同時,確定了五千年前鄧字地名由以族為氏的夸父氏族形成,到商周時為曼姓封國,春秋早期改曼姓為鄧姓封國。花洲書院

關於鄧州,《山海經》和《史 記》均有記載,根據鄧州發現的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推斷,在6400多年前鄧州便有人類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諸侯國鄧國的國都就在鄧州,鄧國還有一個附屬國鄾國(在今襄陽市北),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 國滅鄧國,結束了鄧國長達1274年的歷史,隨後楚國在今天鄧州城區穰城路一帶取“禾實豐登”之義設定“穰邑”,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韓 國襲楚,奪取穰邑;秦 朝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打敗韓國,取穰,穰遂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設定南陽郡(治宛),鄧州隸屬之,當時鄧州境內設有三縣,即穰縣(治今鄧州內城東南隅)、山都縣(治今構林古村)和鄧縣(轄今構林以南及襄陽一帶)。

東漢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軍發起“宛城之戰”,圍張繡於穰。鄧州航運順暢,湍河經新野匯白河入漢 水再通長 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開挖運糧河(今為小漕河),把鄧州作為後方糧倉,為“赤壁之戰”運糧草,供應前方作戰。

改革開放

1988年11月17日,經中國國務 院批准,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縣級),由南陽 代管。2004年省政府批准鄧州市享有全部省轄市經濟及社會管理許可權,為經濟單列市。

2011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十個省直管試點縣市之一。

2014年全面由河南省直管。

1988年

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

1989年

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

1993年

被國務院確定為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

1996年

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2001年

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中等城市試點市;

2004年

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5個經濟單列縣級市之一;

2006年

被命名為“中國第一雷鋒城”榮譽稱號;

2011年

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直管縣市試點市;

2012年

被國務院列為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

2014年全面由河南省直管。

2行政區劃

鄧州市轄3個辦事處、18個鎮、6個鄉、1個旅遊管理區:古城辦事處、花洲辦事處、湍河辦事處、羅莊鎮、汲灘鎮、穰東鎮、孟樓鎮、林扒鎮、構林鎮、十林鎮、張村鎮、都司鎮、趙集鎮、劉集鎮、桑莊鎮、彭橋鎮、九龍鎮、腰店鎮、 白牛鎮、 高集鎮、 文渠鎮、張樓鄉、夏集鄉、裴營鄉、陶營鄉、小楊營鄉、龍堰鄉、杏山旅遊管理區。

辦事處(直轄居委會)湍河街道辦事處(原城郊鄉)

轄區街道辦事處:姚巷、槐樹、湍南社區、十里舖、海營、張寨、辛莊、許莊、丁屯、八里王、榆林、水車、三里河、金雷、白莊、金營、老李莊。

三里河居委會:大李宅、萬花樓、賈莊、薛池、崗上…等

大李宅村莊:系隴西平忠武王李晟公後裔,世代李氏後裔居住。

3自然環境位置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拍攝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李氏祠堂& CenNavi & 道道通

鄧州李宅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地圖數據為準。

鄧州李宅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湍河街道。

河流

涅水:俗名“趙河”,源自鎮平縣岐棘山(五朵山),經涅陽故城南(今穰東鎮),又東南經安眾故城西,在東李窪村與嚴陵河交匯一同流入於湍河,東晉鹹和七年,桓宣破石 勒大將郭敬於涅水,就是此地。

湍河:發源於伏牛山腹地寶天曼的西北巔,出內鄉縣後,於羅

湍河衛星圖

莊鄉岑子村流入鄧州境內。

刁河:因水勢迅猛故名,即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名著《水經注》中的朝水,發源於內鄉縣廟崗鄉滾子嶺,流經內鄉縣、淅川縣、鄧州市、新野縣四縣。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吳少誠所開刁溝即此。又名文明河。距州西十五里,舊開小堰,引灌外城壕。

嚴陵河:源自鎮平縣五朵山,流經百餘里,過白牛鄉,在娘娘廟村與趙河交匯,世傳嚴子陵釣於此故名。

沐河:又稱默河,源自鎮平縣五朵山,經過馬山口鎮、王店鎮、灌漲鎮、最終在羅莊鎮境內流入湍河,相傳光武帝得龍馬浴於此故名。

茱萸河:源自禹山,東南流經古代冠軍縣界,又東南徑鄧州南境而入新野縣界,流經的主要鄉鎮有彭橋鎮和陶營鄉。

排子河:源自杏兒山,經林扒鎮,過襄陽界,最終匯入白河,流進漢水。

爬魚河:又名扒淤河或扒魚河,古名曲河,源自內鄉縣,在曲河鋪(今文渠鄉)匯入湍河。

山脈

靈山:在內鄉縣南境,鄧州西北迤邐。

禹山:西南部,禹山上有禹王廟,山下有龍潭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在此山駐紮,故名禹山。西十里為上禹山,山上也有大禹廟。

禹山衛星圖

紫金山:是一座土山,位於鄧州城西南隅,相傳是楚文王為其妾“桃花夫人”建築,並鑿建了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明清時期是鄧州之絕勝,鄧人宋狀元賈黯少時常深夜借光苦讀於此,登第後在此建書院。

洞兒山:俗稱杏兒山、杏山,位於鄧州西南約一百里。洞兒山綿延數十里,北抵三尖山。此山在古代有洞甚多,傳孟珙曾用兵於此。

析隈山:鄧州南七十里,《名勝志》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因記其地而名山。

4自然資源

鄧州市境內“山小崗多平原廣”,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可謂最佳生活居住、發展產業之地。

李宅領導

村長:曹紅林 族長:李應勝

族員:李偉、李應詔、李顯成、李克珍、李應林、

5李宅經濟

大李宅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湍河街道,村鎮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焦枝鐵路、207國道從側而過,距離襄樊、老河口、南陽三個飛機場均在60公里之內,鄧(州)—內(鄉)、鄧(州)—新(野)、鄧(州)—老(河口)、鄧(州)—陶(淅川陶岔)等縣際公路與鄧州市區的北京大道、穰城路、東一環、南一環、南二環、西環路等市區路相互貫通。

李宅農業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村子轄2個生產隊,約2000個居民家庭,總面積10平方里,耕地500多畝,總人口約3000多人。

其中農業人口居多,面積10平方里,耕地面積約500多畝。大李宅的農業興旺發達,賽博板業加工廠、裕祥紡織廠等一批龍頭企業撐起了全處農業經濟發展的命脈。2005年,農業總產值達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村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大李宅原“李”氏子孫繁衍興盛!

工業

李宅港澳工業園

鄧州港澳工業園項目總投資60億元。位於鄧州大李宅東南角,申龍集團將完成年產9000萬平方米服裝面料的一期項目、香港國華集團年產10萬輛整車及零部件的項目。港粵工業園是加快建設鄧州工業城、打造大型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園區建成後將成為功能齊全的具有現代化活力的複合工業園區。港粵工業園項目進駐鄧州,將把鄧州建設更具有創新帶動、示範帶動、品牌帶動作用的生態產業新城。

李宅裕祥棉紡廠

南陽裕祥紡織隸屬於南陽大地棉業有限公司,大地棉業主要從事棉花,棉副產品的購進銷售以及棉紗、棉布等產品的生產經營,年經營棉花四萬噸,棉紗一萬多噸,銷售網路輻射北京、山東、河南、陝西、上海、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區。目前擁有四個軋花廠,五個銷售分公司,兩個紡織控股公司,一個外貿公司。其中外貿公司主要負責代理國外公司在中國的棉花銷售及國內棉紡廠進出口棉花業務。
自2006年起,計畫投資興建擁有20萬錠精梳高檔棉紗生產線的南陽裕祥棉紡廠,一期工程在鄧州市投資1.7億元,建成5萬錠生產線,預計9月份投產,公司擁有配置精良的設備,包括:清梳聯、高產精梳機、細沙機及進口的自動絡筒等。對於同時擁有原料和銷售渠道兩大優勢的南陽裕祥來說,未來的前景將十分美好。

李宅賽博板廠

鄧州賽博板業有限公司是16mm/18mm優等E1級刨花板等產品專業生產加工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中國 河南 鄧州,鄧州賽博板業有限公司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鄧州賽博板業有限公司的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認可。歡迎各界朋友蒞臨鄧州賽博板業有限公司參觀、指導和業務洽談。

經濟新區

李宅新星經濟適用小區

新星經濟適用小區位於鄧州市大李宅南側,是鄧州中心城區向中等城市發展的先行區。新星經濟適用小區規劃城市空間、提升鄧州城市品味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建設行政服務中心為重點,按照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打造具有歐式建築風格和現代氣息的城市新區。到2015年,力爭使湍北新區城市道路、供水、雨污分流、行政管理、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金融郵電等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建成,打造綜合行政、生態宜居的鄧州新城。

李宅商務區

鄧州市商務中心區東至樂業街,南至人民路,西至同德路—迎賓大道—振興路,北至賈黯路,覆蓋整個大李宅區域規劃面積越2.05平方公里,沿迎賓大道發展城市綜合發展軸,沿憂樂大道發展商務中心區功能組織軸,建設綜合商貿區、商務服務區、旅遊休閒區、文化娛樂區、教育服務區、商住混合配套服務區和明珠湖景觀區,形成“兩軸、七區”的布局框架。力爭到2015年,商務中心區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稅收0.6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萬人;到2020年,特色商業區實現營業收入40億元,稅收2.5億元,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

6李氏人文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大李宅隸屬於河南省鄧州市湍河街道辦事處(原城郊鄉)的村子。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舊稱西李宅,意即西平王李晟後裔之村。

大李宅,出自後裔宗親李氏以姓氏命名。西平王李晟支系第28代傳人李奈公祖居此地,村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大李宅原“李”氏子孫繁衍興盛。

西平郡王李晟公支系第二十八世 奈(回遷隴西:今河南鄧州大李宅 ,尊西平奈公為一世祖)。

7李宅交通

鄧州李宅距離襄陽劉集機場及南陽姜營機場在60公里以內,可直達全國各大城市。鄧州杏山機場正在擴建中!已經建成二廣高速G55高速公路,內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鄧州至老河口高速公路於2012年12月開工。洛湛鐵路,規劃建設的蒙西華中鐵路,鄭渝高鐵均過境並設站。207國道環城而過,形成鄧州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

鐵路

鄭渝高鐵:鄭州東—許昌—平頂山—南陽— 鄧州—襄陽—保康—興山—巴東—巫山—奉節—雲陽—萬州、

西武高鐵:西安—商洛—商南— 鄧州—襄陽—隨州—武漢

枝鐵路:焦作—濟源—洛陽—平頂山—南陽— 鄧州—襄陽—荊門—宜昌、

蒙西至華中鐵路:烏審旗—延安市—韓城市—河津市—運城市—三門峽市—靈寶市— 鄧州市—襄陽市—荊門市—石首市—岳陽市—汨羅市—宜春市—新余市—吉安市。

公路

國道:G207,

省道:S231、S335、S249、S248、S244,

高速公路:G55二廣高速,內鄧高速

8李宅人物

鄧州李宅 鄧州李宅

唐西平郡王李晟簡介:

 李晟(727年-793年)。唐洮州臨潭人。字良器。初為邊鎮裨將,因戰功升至右神策軍都將,因平朱泚之亂,被封為西平郡王。
祖父李思恭,父為李欽,世代在隴右為中下軍官。李欽在李晟出生數年後就過世了。李晟對母親相當孝順,個性雄烈,有才幹,善常騎馬射箭,武藝不凡,十八歲時便投身軍旅。史載李晟“身長六尺,勇敢絕倫”[1]。
唐隴西郡公李憲簡介:
李憲(762-829),字章武,臨潭(今甘肅臨潭)人,西平郡王李晟的第十個兒子,著名將領、涼國公李愬的七哥。唐長慶、寶曆年間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太和二年(公元828年)遷嶺南節度使,三年卒於嶺南官所。基從性“明恕”,精於律學,所到之處,以能吏著稱,普治獄,“活無罪數百人”。追封定國功臣、隴西郡公。其長子李游,唐中和年間任袁州刺吏,與其弟李繩家宜春,將李憲歸葬今分宜紅花仰野猿攀果形。
宜春侯李游簡介:
李游,字觀業,長慶四年進士。《宜春縣誌》載:他在袁州任刺吏有惠政(實 則反動,因他主要是鎮壓王仙芝農民起義有功。這是他的歷史局限性),被封為宜 春侯;死後,在宜春台下立有祠,歲時祭享不絕。該祠尚在,在今宜春城沙子巷( 又稱榮封巷)《宜春縣誌》記載。
西平堂四世李丕簡介:
丕公。游公長子。字伯恭。德化縣令。徒廬陵福塘。生未詳,殆公元904年。葬廬陵福塘下鵝鼻石尾,甲山庚向。妣周氏,繼羅氏,生二子:長曰邁,次曰遵。(遵,字秀循,居高村。妣楊氏,繼郭氏,生子華,為全南青龍山李氏來龍祖。)
鄧州西平系:(在吉水谷村的世系)

第一世:晟 第二世:憲 第三世:游 第四世:丕 第五世:遵 第六世:華 第七世:唐(遷谷村)
第八世:光澈 第九世:河 第十世:遂 十一世:任霸 十二世:宗元 十三世:用期 十四世:衎
十五世:士舉 十六世:嗣興 十七世:一元 十八世:三復 十九世:國用 二十世:端翁
二十一:可軒 朝輔 載翬 其政 世諒 綱(遷湖北孝感-繼遷河南鎮平) 思明
二十八世 奈(回遷隴西:今河南鄧州大李宅 ,尊西平奈公為一世祖)。

河南省鄧州市西平王李晟公後裔第四十六代孫李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