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話

鄉話,是生活在現今湖南湘西一帶的當地居民所使用的一種不同於當地官方語言的一種語言。主要分布在沅陵西南以及漵浦、辰溪、瀘溪、古丈、永順、張家界等地與沅陵交界的地區。

瓦鄉話

生活在現今湖南湘西一帶的當地居民所使用的一種不同於當地官方語言的一種語言。鄉話主要分布在沅陵西南以及漵浦、辰溪、瀘溪、古丈、永順、張家界等地與沅陵交界的地區。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人。鄉話地區的人普遍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有人乾脆稱作“瓦鄉族”,但更多的是稱作“瓦鄉人”,吳局長常常用“鄉巴佬”作自稱。據說當地人多次要求政府承認他們的民族地位,而他們的主要依據就是“鄉話”這種與眾不同的“語言”。1956年,王輔世先生調查了瀘溪縣的鄉話,並於1982年在《語言研究》上發表論文《湖南瀘溪瓦鄉話語音》,1985在《中國語文》上發表論文《再論湖南瀘溪瓦鄉話是漢語方言》,認定鄉話是一種漢語方言。結果招致當地人的忌恨,認為研究結論妨礙了他們成立民族的事業。據說,有的縣甚至不讓外地學者去調查鄉話。
其實鄉話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漢語方言,在詞語的發音上同客話在聲母上基本相同。如“天”字鄉話讀“tai",客話讀"tian"。如“山”鄉話讀“sai”客話讀“san",如“身”鄉話讀“sai"客話讀“seng”等等。像沅陵的麻溪鋪,筲箕灣,烏宿,棋坪等地方的鄉話差不多,但不同的地方還是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像聲調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