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與良知

鄉愁與良知

《鄉愁與良知》是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小山溝讓我產生了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思——鄉愁,即對故鄉一草一木的顧盼、眷戀和思念。“陌上花開,應緩緩歸矣”!那應該是我們心底最堅硬而又最柔軟、最厚重而又最縹緲、最莊嚴而又最平常的情感。我甚至覺得鄉愁是其他所有情感的基石和酵母,由此生髮出悲憫、仁慈和愛,生髮出文學情思和美感。

而它的理性結晶,我以為就是良知。施之於教育,使得我叩問大學的靈魂和教授的操守,施之於文化,使得我懊惱“窺海齋”的終結和優雅的消失;施之於社會,使得我質疑鎮長的奧迪和娃娃魚的遭遇,施之於翻譯,使得我選擇了村上春樹和他的“高牆與雞蛋”——這就是我將這本散文集命名為《鄉愁與良知》的由來。

曾幾何時,看書看累了或寫東西寫累了,我就往窗外看上一眼——從兩座六層高公寓樓的紅色尖頂之間遠遠窺看大海。

朝暾初上之際,那裡碧波粼粼,粲然生輝:日上中天之時,但見水天一色,白雲悠悠;及至日暮時分,又生出半江殘照的詩情畫意。偶爾,那三角形海面甚至會出現孤帆遠影或海鷗獨懸的絕妙景觀,如夢如幻。於是疲勞頓消,讓人思接乾載,讓人妙筆生花,讓人寵辱皆忘。而此刻我看到的卻是黑壓壓的立體混凝土。實在太單調乏味了,變化只在於高矮寬窄略有不同。既無齊魯傳統建築的沉雄與莊嚴,又無八大關德式遺作的疏朗與和諧,也看不出現代派天馬行空的動感與灑脫…從此往後,我就將面對那堵劈頭蓋臉的混凝土隔離牆看書寫作了。

或許,眼下還算好的,而若將來整個鑲了玻璃牆幕上去,太陽一照,金光四射,我勢必連眼睛都睜不開了——我眼前已清楚浮現出了戴著深色墨鏡坐在書桌前抓耳撓腮的可憐的自己。

作者簡介

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祖籍山東蓬萊,生於吉林九台。畢業於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學、日本長崎縣立大學任教,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外國文藝》編委等職。居青島。著有《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餘種,廣為流布,影響深遠。無論翻譯或創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終是其明確的指向和追求,篤信美的不二與永恆。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編 靈魂的錨地

母親的視線

懷念母親

母親的紅頭巾

母親的包袱皮

父親的手

人生從此孤獨

鄉關何處

肥豬肉曾經那么好吃

春節:三百六十五分之一

回家過年真好

牛,牛年,牛市的牛

人生加減法

靈魂的錨地

收藏夕暉……

寂靜的鄉間

匿名之樂

親近土路親近泥土

花中獨愛牽牛花

偷桃之樂

洋蘭與國蘭之間

彼窮、此窮到不窮

我與一九七八……

之於我的共和國六十年

鳥與“市民……”

第二編 教授的操守

我心目中最可敬佩的教授

教授的尊嚴

教授的操守

教授分級之煩惱

教授的“牛”與不“牛”

誰讓教授“下課”了

“教授是什麼官?”

當宮好還是當老師好

我是不是該弄個官當

忽然很想當博導

地震中的老師們:最後一課

蘭州大學:“蒲公英”和小松鼠

“東京大學”何處尋

神戶大學:校門口的野豬

乏味的大學校園

教育:求真還是求假

“仰望星空”還是仰望項目

大學教育與貪官污吏

大學的靈魂與故事

大學應如何政治學習

大學者,數字之謂也

大學官場化何時休

諾貝爾獎與北大

“耳”=耳朵

坦率的外國留學生

史上最牛小學生

勤奮與天才之間

高考與“高考”

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

別折騰“一考定終身”

願景——年山東高考

作文

春來草自青——年山東高考作文

第三編 優雅的消失

請勿封殺繁體字

五十二個字的力量

重拾端午重新出發

什麼是中華文化的標誌

稱呼的困惑

假如梁思成還活著

收藏禮讚

窺海齋的終結

優雅的消失

樂活讀書的魅力

小說即關係

寫部落格的理由

拍電視並不那么好玩

遭遇簽售

血壓高低與蘇軾

因為荷爾蒙,所以愛

遭遇豪華

王小波:講真話和推崇翻譯

第四編 鎮長的奧迪

假如地球上只剩你一個人……

同是鈔票

“親切過剩”

手機遭遇

無車族的鬱悶

計程車上我從不要求開空調

研究生兒子與哈里王子

靈魂的質地

中餐必須改革

娃娃魚:筷子下的“活化石”

喜歡日本料理的理由

下跪的日本人

洗馬桶洗出的國務大臣

摩根用人:出身貴族

紅綠燈和上海人

上海還是青島,這是個問題

青島:我的城市

鼓浪嶼:沒有車的世界多好

鎮長的奧迪

數字統治世界

人民政府門前的尷尬

羊城三驚

第五編 “林家鋪子”和村上

我和村上君

我和《挪威的森林》

村上會得諾貝爾獎嗎?

林譯村上:“0”分

翻譯:“擔水上山”

高牆上的那一叢草

王小波與村上春樹之間

村上春樹的良知

附錄:“高牆與雞蛋”

我見到的和沒見到的村上春樹

第二次見到的村上春樹:魯迅也許最容易理解

編輯本段

書摘

第一編 靈魂的錨地

母親的視線

母親回鄉了。三弟來接,和父親一起跟回去了。留下住了兩年的房間,留下小院裡精心侍弄的花草。房間裡她能洗的都洗了,床單、枕巾、靠枕套。院裡的花草好像剛澆過水,土濕潤潤的,葉亮晶晶的,花開得正艷,薔薇、月季、矮牽牛、金盞花……

幾天來我神思恍惚,做不成事。心裡開了個洞,洞比預想的大,沒有底,無論投進什麼都不見形體,也不聞回聲。父母住的房子是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租的,和我相距幾站路。直到幾天前那裡還裝滿我們的說笑、我們的親情和歡樂。而現在人去樓空。開門進去,沒了廳里沙發上看電視的父親的笑臉——沙發空了,沒了從裡面房間顫顫巍巍走出的母親的身影——床鋪空了,沒了四下里那熟悉的特有的氣味——空氣空了。空了,都空了,一如我的心。轉而又覺得沒空,父親從沙發站起,母親就在眼前,氣味重新聚攏……

母親在青島住了兩年。雖然每星期只能去看望一兩次,卻是三十多年來和我在一起最長的兩年。三十多年時間裡的我,或遠在嶺南,關山重重,或浪跡海外,煙波迢迢,或經濟上自顧不暇,窮困潦倒,或生活上風雲突變,顛沛流離,始終未能實現膝前盡孝的夙願。寒來暑往,星轉斗移,我老了,母親更老了——頭髮由青到白,皺紋由少到多,腳步由快到慢……這次接來,本打算讓二老一直住下去。不料母親說她到底有些想念東北那邊我的五個弟妹,一再要走。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怕我為她受累和花錢。說我熬夜掙錢不容易,當媽的不能幫著掙倒也罷了,哪能幫著花呢!我再三解釋反正我是要熬夜的,錢反正是要花的,但她反正就是不信,非回鄉不可。

兩年相聚,母親身上有兩點讓我感觸最深。一點是她對苦難的淡漠。我家過去窮,父親掙四十七元錢且遠在百里之外的公社工作,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家裡只我母親領我們六個小孩兒過。推碾、拉磨、種自留地、侍弄園子、養豬都是母親一個人乾,一年四季的衣服和鞋也要母親一針一線做出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