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Zavrazhe Ivanono USSR,1932年4月4日-1986年12月28日),俄羅斯電影導演。

生卒年及生平簡介

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男,1932年4月4日出生於Zavrazhe, Ivanono, USSR (蘇聯,即現在的俄羅斯),1986年12月28日病逝於法國巴黎(肺癌)。父親是著名詩人亞森尼.塔可夫斯基 (Arseniy Tarkovsky),母親是女演員瑪莉亞.伊凡諾夫娜 (Maria Vishnyakova)。父母在他幼年時已離婚,父親更跑去當兵,打仗回來後已斷了一條腿。安德烈自幼由母親撫養,曾學習音樂、繪畫、雕塑,甚至進入東方語文學院學習亞拉伯文。二十歲時,母親送他往西伯利亞跟隨一群地質學家工作,幹了一年粗活。回到莫斯科後,於一九五四年考入了國立的莫斯科電影學院,師承米凱爾.羅姆 (Mikhail Romm)。

成就及榮譽

塔爾科夫斯基和許多藝術家一樣充滿了矛盾:這是一個曾經對蘇聯電影當局作過“認真、深刻”檢討的人,這是個在威尼斯贏得“金獅獎”後回過頭來蔑視自己的人,這是個四處給總統、首相和政要們寫信求援予以藝術自由的人,這是個不得不低三下四向瑞典女製片人索求低微片酬的人,這是一個才華橫溢每部作品都引起轟動生前生後都飽享盛名的人,這也是一個終其一生雖然有無數想法卻只落實了8部電影的人。
除了與眾不同的個性,蘇聯的社會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塔爾科夫斯基迂迴、隱忍、私人化的風格。
處在那種封閉、保守、傳統的環境裡,一個藝術家要想不發瘋,只有以夢想作為自己的靈魂出口。從這一點看來,塔爾科夫斯基的每一部電影裡,都有他那並不隱秘的夢想。

作品之壓路機與小提琴

在《壓路機與小提琴》這部只有46分鐘的畢業短片裡,影片的最後一場,小男孩坐在桌前,呆呆地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那影像慢慢變得模糊,突然之間,激越的音樂響起,鏡頭以小男孩的主觀視點移下樓梯,轉切俯瞰視點中落滿鴿子的空闊廣場,小男孩追上工人開動的壓路機坐上去,壓路機駛過廣場,鴿群飛了,壓路機漸漸駛出廣場,三兩隻鴿子落下來,伴隨柔美的小提琴聲,劇終……在夢想里,小男孩得到自由,就像天空中的鴿哨,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吹響。

作品之伊萬的童年

在《伊萬的童年》里,伊萬活在兩個世界裡,而夢代表著那個理想化的、願望中的、亮麗的世界,在我們看來,這樣一個世界的存在本影是多么理所當然啊,然而這個主觀世界跟影片中的現實世界完全對立,就像正片和負片,交替出現,極大地強化了影片的情緒張力和思想張力。這種做法在當時不為當局理解,認為太晦澀,然而一放映就引起觀眾的轟動,他們真正地看到了一部詩意的電影,他們有自己的感受!作品之安德烈·魯勃廖夫
隨後的《安德烈·魯勃廖夫》里,安德烈·魯勃廖夫背負著十字架,走上雪中山坡。全片唯一的這場“夢”是影片的核心。正如塔爾科夫斯基所說,在這樣一個世界,人類應該建造金字塔。

作品之索拉里斯

索拉里斯》里也有一個夢,凱文在睡夢中見到了他的母親,他喃喃地囈語著“媽媽……”。“媽媽”不僅是媽媽,更是地球,大地,根。對媽媽的呼喚實際上就是對良知的呼喚,喚醒良知是把握時間的唯一途徑。

作品之鏡子

作為塔爾科夫斯基的自傳《鏡子》中出現了最多的意象繁多而獨特的夢:風掠過夜色中幽幽的草地;天花板上掉下了大片的白色泥灰;蒸騰的水汽中,父親為母親澆水洗頭髮;年輕時的母親懸躺於床的上空;伊格納特為酷肖詩人阿赫瑪托娃的婦女讀普希金致恰達耶夫的書信;不斷重現的一隻烤火的手……種種的幻想和回憶曾經在多少人心靈里出現?又有多少人心裡的小提琴因此被“砰”地一下撥響?

作品之潛行者

在《潛行者》里,在一汪死水中,潛行者夢見了水底的景象:水藻、注射器針頭、遊動的魚、槍,還有一隻盤子,盤子上繪著耶穌的聖像。這個長而緩慢的俯拍鏡頭起於潛行者緊閉雙眼的頭部特寫,止於一隻手的特寫。宗教色彩濃厚的背景音樂里,一個女人講述著《聖經》里耶穌受難後人間出現的神異的末日般的景象。這個夢裡散發的神性讓人似乎受過一場洗禮。

作品之鄉愁

《鄉愁》的最後一場裡,主人公格薩柯夫持燭而死。跟《伊萬的童年》一樣,死亡是“夢”的通道:義大利的教堂空地間,出現了俄國的房舍。格薩柯夫靜靜地坐在房舍前……
在塔爾科夫斯基的天鵝輓歌《犧牲》里,在瑪麗亞家裡,亞歷山大與瑪麗亞相見。瑪麗亞幫亞歷山大洗去了手上的淤泥,撫慰他,幫他脫去衣服,相擁著躺到床上。這個時候,床升起在空中,慢慢地鏇轉,神跡出現在他們眼前。
在東方的政治與西方的商業間掙扎是塔爾科夫斯基無法抵抗的命運,然而,正如《犧牲》里父親走後,兒子開始日復一日地為枯樹枝澆水一樣,拯救和信念總是會越過重重障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延續。

作品年表

1960 創作畢業短片《壓路機與小提琴》獲紐約學生影展首獎
1962 完成《伊萬的童年》同年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66 完成《安德烈·魯勃廖夫》
1969年獲坎城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1972 完成《索拉里斯》同年獲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1974 完成《鏡子》受到有關部門的"封殺",當時未能廣泛公映
1979 拍攝《潛行者》被公認為他的所有電影中最晦澀難懂的一部
1983 在義大利完成《鄉愁》同年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國際影評人獎
1986 在瑞典完成《犧牲》,同年獲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最佳藝術貢獻獎、國際影評人獎和教會評審團獎。拍攝《犧牲》之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就在這一年歲尾,塔爾科夫斯基病逝巴黎。
2000-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一天 Cinéma de notre temps: une journée d'Andrei Arsenevitch (演員).....Himself (archive footage)
One Day in the Life of Andrei Arsenevich
One Day in the Life of Andrei Arsenevitch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Arsenevich
1986-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犧牲 Offret (導演).....(as Andrei Tarkovskij)
Offret - Sacrificatio
The Sacrifice
Sacrifice, Le
The Witch
犧牲 Offret (編劇).....(screenplay)
Offret - Sacrificatio
The Sacrifice
Sacrifice, Le
The Witch
1983-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鄉愁 Nostalghia (導演).....(as Andrey Tarkovsky)
懷鄉
Nostalghia
Nostalghiya
Nostalgia
Nostalgiya
鄉愁 Nostalghia (編劇).....(story) (as Andrey Tarkovsky) &
懷鄉
Nostalghia
Nostalghiya
Nostalgia
Nostalgiya
鄉愁 Nostalghia (編劇).....(screenplay) (as Andrey Tarkovsky) &
懷鄉
Nostalghia
Nostalghiya
Nostalgia
Nostalgiya
Tempo di viaggio (演員).....Himself
雕刻時光
Voyage in Time
Tempo di viaggio (導演)
雕刻時光
Voyage in Time
Tempo di viaggio (編劇)
雕刻時光
Voyage in Time
1979-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潛行者 Stalker (導演)
Сталкер
潛行者 Stalker (編劇).....(screenplay) uncredited
Сталкер
1975-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鏡子 Zerkalo (導演)
寫真
Зеркало
Sarke
The Mirror
White, White Day
鏡子 Zerkalo (編劇)
寫真
Зеркало
Sarke
The Mirror
White, White Day
1972-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索拉里斯 Solaris (導演)
飛向太空 / 飛向天空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麗斯 / 日球 / 星球梳拉利斯 / 太陽系
Solyaris
Солярис
索拉里斯 Solaris (編劇).....(screenplay)
飛向太空 / 飛向天空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麗斯 / 日球 / 星球梳拉利斯 / 太陽系
Solyaris
Солярис
1969-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盧布廖夫 Andrei Rublyov (導演)
安德烈·盧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安德列·盧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Andrei Rublev
Strasti po Andreiu
The Passion According to Saint Andrew
Strasti po Andreyu
安德烈·盧布廖夫 Andrei Rublyov (編劇)
安德烈·盧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安德列·盧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Andrei Rublev
Strasti po Andreiu
The Passion According to Saint Andrew
Strasti po Andreyu
1964-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我二十歲 I am Twenty (演員)
伊里奇的哨卡
Mne dvadtsat let
Zastava Ilijcha
Мне двадцать лет
1962-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伊萬的童年 Ivanovo detstvo (導演)
伊凡的少年時代 / 伊凡的童年時代
Childhood of Ivan
Ivan's Childhood
The Youngest Spy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My Name Is Ivan
伊萬的童年 Ivanovo detstvo (編劇).....uncredited
伊凡的少年時代 / 伊凡的童年時代
Childhood of Ivan
Ivan's Childhood
The Youngest Spy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My Name Is Ivan
1960-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壓路機與小提琴 The Skating rink and the Violin (導演)
小提琴與壓路機
Katok i skripka
The steamroller and the Violin
Violin and Roller
壓路機與小提琴 The Skating Rink and the Violin (編劇)
小提琴與壓路機
Katok i skripka
The Steamroller and the Violin
Violin and Roller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