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濡高枝

都濡高枝

都濡高株茶又名高樹茶、務川大樹茶、務川烏龍大葉茶,都濡月兔茶。屬古老大葉型細嫩綠茶。含胺基酸較少,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豐富,香味馥郁濃烈,有減肥、降血脂血壓的功效,自古以來,都濡高株茶就被譽為茶中珍品。

都濡高枝概貌
都濡高株茶又名高樹茶、務川大樹茶、務川烏龍大葉茶,都濡月兔茶。屬古老大葉型細嫩綠茶。含胺基酸較少,
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豐富,香味馥郁濃烈,有減肥、降血脂血壓的功效,自古以來,都濡高株茶就被譽為茶中珍品。

茶史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提到
都濡高枝品茶
“都濡高株茶”時說:“往往得之,其味甚佳”。高度評價了務川大樹茶的品位。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除了在詩歌藝術上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外,還是一名痴於吟茶誦茶的茶客。從他流傳至今的數十首茶詩來看,字裡行間都滲透著深厚的茶藝和茶道。他家鄉江西修水的“雙井茶”,就是在他的竭力推薦下,受到朝野士大夫和文人的青睞,最後作為貢茶,盛極一時,有幸的是,這位“分寧一茶客”竟與務川茶有緣,留下了令後世茶客回味詠誦的詩文。黃庭堅遭貶在涪州做別駕時,被安置在黔州(即今四川彭水縣。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黔州轄道真、務川等縣)。在此期間,他四處訪茶問茶、品茶說茶,寫下了貴州最早的茶詩《阮郎歸》:“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月團犀胯斗園方,研膏人焙香;青箬裹,繹紗囊,品高聞外江。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今務川濯水)春味長。”

隨後,黃庭堅在《煎茶賦》中又寫道:“洶洶乎如澗松之發清吹…賓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渾。苦口利病,解滌昏…黔陽之都濡高株,滬州之納溪梅嶺,…則化莊周之蝴蝶。”稱道務川大樹茶的絕妙。

後來,黃庭堅把都濡高株茶帶回贈與友人,並在他所寫的《答從聖使君》中,再一次寫道:“此邦(指黔州)茶乃可飲。但去城或數日,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帶煙耳,不然亦殊佳。今往黔州都濡月兔兩餅,施州入香六餅,試將焙碾嘗。都濡在劉氏時貢炮也,味殊厚。恨此方難得真好事者耳。”(文中的施州,是今湖北恩施地區;月兔、入香是茶名),並首次將都濡高株茶炮製的茶葉稱作“月兔茶”。同時,更進一步說明了都濡高株茶內在品質。
北宋的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也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為土貢”的記載。說明在北宋年間都濡高株茶已為

都濡高枝茶葉
朝庭貢品(貢茶是古代由名茶區專門敬獻皇室,供帝王將相享用的茶葉,是茶中極品)。宋代《國史補》記載,在五代時,也有都濡茶充貢事實。

顧元慶《茶譜》(1541年)、屠隆《茶箋》(1590年前後)和許次纖《茶疏》(1597年)等記載,明代名茶計有50餘種。務川都濡高株與雲南普耳、信陽毛尖等名列其中。

明代張謙德《茶經》及清代劉源其的《茶史》里也有“黔陽之都濡高枝”(都濡高枝指務川的大茶樹)之說。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蜀之茶,則有……恩安黔陽之都濡,……煮飲,止渴明目除煩,消痰利水,清上膈……”。概述了都濡高株茶的藥用價值。

據史料記載,在代,務川大樹茶與產於福建祟安武夷山的烏龍茶,產於安徽歙縣的黃山毛峰,產於浙江杭州的西湖龍井等40種茶葉並列為清代為名茶。乾隆年間的《貴州通志》載,“茶出務川,名高樹茶,色味亦佳”,說明務川大樹茶在當時即已名貴。明嘉靖《思南府志·土產》記:“丹砂、水銀、銀硃、茶出婺川縣”。清道光《思南府續志·風俗》記:“家常惟資婺川之高樹茶與楚省安化粗葉,以祛渴焉。”清《黔中記聞》載:“黔之龍里、東坡……,諸處產名茶,而出務川者名高樹茶”。可以看出,都濡高株茶在當時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

1939年,中國茶葉科研所對都濡高株茶進行研究後認為,都濡高株茶是難得的茶資源。福建省茶科所用其製成“烏龍大茶”,品質甚佳,認為是製作烏龍茶的理想原料。1941年,茶學家、茶樹栽培專家,茶葉科學研究先驅之一的李聯標在中央農業實驗所湄潭茶場工作期間,對湄潭、風岡、務川德江四縣的茶樹地方品種作調查時,在務川縣老鷹山岩上首次發現我國野生喬木型大茶樹,其樹高7米,葉大16cm×9cm。推翻了駐印英軍勃魯士少校宣布的只在印度阿薩姆皮珊新福區有野生茶樹的論斷,更進一步說明了都濡高株茶的珍奇。

解放後,都濡高株茶曾引起國內專家學者的關注,國家茶科所、貴州茶科所、貴州農學院、福建茶科所、湖南茶科所、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遼寧大連中醫院、藥品檢驗所等先後對務川大樹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香港鳳凰衛視貴州電視台“發現貴州”等新聞媒體對都濡高株茶作過專題報導。

功效

都濡高枝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壓、抗氧

都濡高枝茶水
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最近發表在《肥胖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喝烏龍茶的人,身體質量指數和脂肪含有率都比少喝的人低。而且,女人減肥的效果比男人顯著。這是因為烏龍茶同紅茶及綠茶相比,除了能夠刺激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減少糖類和脂肪類食物被吸收以外,還能夠加速身體的產熱量增加,促進脂肪燃燒,尤其是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

一,減肥

用都濡高枝茶減肥,三餐前後都要喝一杯。最好喝熱茶,不加糖。而且,不要飯後馬上喝,隔1小時左右比較恰當。喝茶也要適應個人體質,如果喝茶後感到不舒服,像胃痛或睡不著覺,最好還是適可而止。泡茶時,水溫要控制在80℃—90℃左右;泡好的茶要在30—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里的營養成分會被氧化。

二,美容

都濡高枝茶對血清中性脂肪及膽固醇有降低作用;延緩衰老的臨床實驗又提示,都濡高枝茶能提高SOD酶活性。由此可推知,對皮膚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作為健康性皮膚的指標,可舉出以下幾種,如皮膚濕潤、有彈性、張力,血行良好等等。脂肪代謝、活性氧去除作用對皮膚健康會產生何種影響,我們進一步做了下述實驗。

1.皮脂的中性脂肪量檢測

檢測對象在用香皂洗淨面部後,被檢部位不允許化妝及觸摸,並要求早飯後禁止攝食。洗面4h後採樣。檢測方法是,在檢測對象的額部貼2×2cm的脫脂濾紙,上加100g壓力1min後採樣。然後對皮脂膜的主要成分--中性脂肪進行測定,比較都濡高枝茶飲用前後的變化。

2.皮脂膜中性脂肪量的變化

都濡高枝茶飲用前後皮脂膜中的中性脂肪量的變化,實驗前平均值為33.7μg/cm2,實驗後降至27.4μg/cm2,明顯減少。

3.皮膚的保水能力

給皮膚滴蒸餾水後,角質層先一時性吸水,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乾燥,水分減少。通過它的檢測即可獲知

都濡高枝採茶
皮膚的保水能力。保水能力經常用“保水率”來表示,保水率是指滴水120s後,皮膚所保持的水分量與自然狀態時的水分量之比(保水率(%)=滴水120s後的水分量/自然狀態的水分量×100)。保水率的數值越大,說明角質層內“封閉”水分的能力就越高。本實驗前後的保水率分別為122%和137%,實驗後皮膚保水率有增高趨勢。另外,與上述皮脂量的分組實驗結果分析相同,我們亦將實驗前保水率低於平均值與高於平均值的人分為兩組,進行分析比較。其結果是,低於平均值組實驗前保水率為94%,實驗後提高到129%,表明通過飲用都濡高枝茶,皮膚角質層的保水能力有明顯提高。

以上表明,長期飲用都濡高枝茶,可以促使皮脂量保持平衡,還可提高角質層的保水能力。

三.活化自律神經,減輕壓力

都濡高枝茶能提升自律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動,能預防因壓力過大造成的暴飲暴食、以及因為想抑制焦躁而拚命吃東西的窘境,並有助減肥。

四.提高能量代謝

日本對水、綠茶烏龍茶進行提升基礎代謝功能的測試,結果發現水並無特殊功效,綠茶則1小時能提高4卡的代謝,而烏龍茶最多,能提高9卡的代謝呦!且烏龍茶的功效可延續5個小時,所以1杯300c.c.都濡高枝茶就能消耗40卡的熱量(相當於快走15分鐘、上下樓梯10分鐘)。

製作工藝

攤放:鮮葉進廠後經過6~8小時的室內攤放,使其喪失部分水分,利於保色和做形。

都濡高枝曬茶

殺青:在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20℃左右,投入攤放葉100克左右,採用竹絲帚上下翻動,使芽葉殺勻殺透,不焦芽不焦邊,無紅梗紅葉。

理條:在平鍋內進行,鍋溫先高后低,一般為80~60℃,投葉量為150~200克殺青葉,採用抖、抓、捺手法,交替進行,達到條索直而細緊的目的。當芽葉有刺手感即起鍋回潮攤涼,歷時10分鐘左右。

挺直:在斜鍋內進行,鍋溫70℃左右,目的是繼續做形和蒸發水分。通過挺直手法炒制,使芽葉更加直挺緊結稍扁,當乾度達八成左右即起鍋攤涼,歷時6分鐘左右。

烘乾:焙籠烘乾,分初烘和足烘兩個過程。目的是蒸發水分,固定形狀,增進香氣。初烘烘溫70~80℃,烘至九成乾下烘攤涼。足烘烘溫50~60℃,要求文火慢烘,烘至足乾,茶香透發,手捻成粉末,含水量6%左右為宜,歷時2小時左右。

製作傳說

堯陽是一個鄉,這裡山峭石多,人稠地瘠。土地除種茶外,不適宜其他作物種植。相傳在南峰山腰處有個茶農名

都濡高枝茶文化
叫烏良,以打獵、采山茶為生,當地村民尊稱他為“打獵將軍”。他是個文武兼備,剛直不阿的人,由於不滿苛政,就選擇這處林木蒼蘢風景優美,人煙稀少的半山腰,建了兩間小茅舍隱居下來。他白天打獵採茶,晚上秉燭讀書。有一天下午,烏良照樣背上茶簍,帶上獵槍,到山上去採茶,當他采了將近一簍茶葉時,從岩石叢中,突然間闖出一隻山獐,正朝山下奔去,烏良持槍急追,一直追到觀音石才把山獐獵獲。當晚烏良因忙於宰殺山獐,把炒制茶葉的事擱置下來。茶簍內的茶葉由於烏良在追趕山獐時上下跳躍,時時搖動茶簍,結果茶葉的邊緣被磨損,經過一個晚上的停放,受磨損的茶葉邊緣已經變色。烏良並不知道這就是半發酵的緣故。他照樣炒制。泡飲時,竟發現這次炒制的茶葉不公沒有過苦澀的味道,而且格外芬香,喉韻也特別好。於是他反覆琢磨研究,尋找原因,終於在無形中發現了茶的製作方法。此後,他把這種制茶方法傳授給附近的茶農。茶農就稱,用這種方法製作的茶葉為“烏良茶”。由於閩南方言的“烏良”與“烏龍”諧音,後人就習慣把“烏良茶”稱為“烏龍茶”了。烏良逝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他隱居的半山腰建了“打獵將軍廟”;在獵獲山獐的地方署為“打獵將軍狩獵處”。

現狀

由於歷史因素的影響,目前,都濡高株茶僅零星存於縣內涪洋、都濡、濯水、豐樂、黃都等鄉鎮。據縣林業局200

都濡高枝茶工藝
6年11月普查統計,全縣現存大樹茶有17棵。根據1981年湖南茶科所對春茶炒青樣品分析,都濡高株茶含水浸物為38.24%、茶多酚為28.15%、咖啡鹼為6.16%、胺基酸為1.12%、水分9.84%、兒茶素為172.10mg/g,不僅具有“去痰熱,止渴,消食下氣,清神少睡”的一般功效外,而且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減少脂質血管壁的沉積,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稀釋血液、抗凝溶栓等保健防病功能。

“十五”以來,遵義市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針對當地實際和國內外茶葉市場的需求變化,制定了以湄潭、鳳岡、餘慶、務川等縣為重點的“打造百萬畝茶海”的規劃。為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百萬畝茶園”規劃要求,目前,務川自治縣正著手對大樹茶調查摸底,採樣化驗,不久的將來,務川大樹茶必將會以其獨特的品質,悠久燦爛的文化,再煥“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風采。

資料來源

[1]青島新聞網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php?board_id=107&topic_id=3802877

[2]新華網貴州頻道http://www.gz.xinhuanet.com/zfpd/2005-06/06/content_4386725.htm

[3]華夏經緯http://www.huaxia.com/zt/sh/08-045/1198776.html

[4]貴州茶葉http://www.gztea.cn/c_pagedata.jsp?id=05013115082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