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塘坑

都塘坑

都堂坑,是贛南地區的一個小村落,位於康唐公路旁,距南康中心城區十五華里,是市二路公車的終點站,行政區屬南康市鏡壩鎮聯民村。

簡介

都堂坑,是贛南地區的一個小村落,位於康唐公路旁,距南康中心城區十五華里,是市二路公車的終點站,行政區屬南康市鏡壩鎮聯民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公路兩旁還是茂密的松林,間或有幾丘稻田或山塘,現在已被嶙次櫛比的建築物所取代,南康的支柱產業之一——家具業的生產,就分布在公路沿線。

都堂坑是個蕭姓屋場,據其族譜記載,公元一七0四年,蕭榮忠帶領其子顯忠、顯恭來到這柴近水便的丘嶺山地定居,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在家具產業興起之前,這裡的人們主要從事農耕,近十多年來,大多數強勞動力都在家具廠工作,農業、工業兩不誤,人民生活水平正從小康逐步邁向富裕。
在老屋場的南面巷子口,原有兩棵大樟樹,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砍了一棵煉鋼鐵,現在保存下來的一棵,仍然青蒼翠綠,谷蘿大的樹枝伸延四周,形成一把巨大遮陽傘。每當盛夏時節,人們來到大樹底下納涼,談天說地,成為都堂坑的一處人文景觀。二00五年,這棵大樟樹被南康市人民政府列為“國家三級古樹”,掛牌保護。

歷史源流

春秋時, 周僖王(公元前六八一年)以大夫叔太心平宋亂有功,封以蕭邑,以國為姓。叔太心三傳至閔公,只立十二年,即周定王五十年(公元前五九七年),楚莊王興兵攻之,閔公被殺,國亡,共八十一年。子孫逃亡,散居豐、沛間。
戰國時,十三世孫不疑(丹公)為楚相春申君上客,生子琳,為徐州刺史。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琳生何公,長為秦沛主吏掾。漢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漢高祖為亭長時,常左右之。楚漢相爭時,佐漢高祖劉邦成帝業(公元前二0六年),元功第一封酇侯,為相國。
西漢時,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何之孫彪公(十七世孫)官漢侍中諫議大夫。免官後,居東海郡東蘭陵中都里(古屬楚地,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為蘭陵蕭氏始祖。
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六十二年),二十一世孫望之官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自蘭陵遷居杜陵(今西安市東南)。其孫紹公,漢哀帝時(公元前六年)官御史中丞,由杜陵復還蘭陵,直至西晉末,凡三百年,繁衍生息十一代。
兩晉時,三十四世孫整公官淮南令(有說淮陰令、汝南令)。東晉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因避蘇峻之亂,舉家渡江居南蘭陵之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常州西北一帶)。南北朝時,齊、梁兩朝均建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其宗均系出蘭陵,故有“望出蘭陵”之說。整公生子三:長曰鐫,為郎丘令;次曰鎋,為濟陰太守;三曰烈,為濟陽太守。此鐫、鎋、烈三公者,即吾蕭氏齊、梁、皇三大房別之分支。鐫生樂子,為輔國參軍。樂子生承之,為冠軍。承之生三子:長道度封衡陽王,次道生封安貞王,三道成為齊太祖,是為齊房。鎋生副之,副之生道賜,道賜生順之,順之生子十:懿、敷、衍、暢、融、宏、偉、秀、、恢。衍為梁武帝,生子八:統、續、綱、綜、綸、紀、繹、績。統即昭明太子,生子五:懽、譽、詧、警、臨。詧為後梁宣帝(號中宗)生子四:巋(明帝)、岌、岩(安平王)、岑(吳王)。明帝巋生子五,其第五子瑀相唐太宗,封宋國公,敕名凌煙閣。自瑀而後,凡八葉宰相,是為梁房。烈生子卓,為洮陽令。其女蕭文壽嫁於宋武帝劉裕之父(稱孝懿蕭皇后),為宋高祖繼母。卓公子孫仕宋,高官顯爵,故為皇舅房。吳王岑生子三:長曰球、次曰瓚、三曰瑁。球襲吳王爵,今長沙蕭氏皆球之裔也。
球次子鏡(四十四世),傳七世至悉公(五十世)。悉公生子三:洵、淮、濤。洵生玄、玄生繕、繕生暠,暠生恢,恢生繪。繪生三子:覺、學、黌。覺公(五十七世)字睿明,號文元,研究六經,世稱儒宗。唐五季時(公元九0七年),楚王馬殷授軍諮祭灑、軍巡大判官,署兵部尚書事。殷死後,其子希廣、希萼爭位,國內大亂,兄弟三人挈家避難,遷居江西泰和高行鄉早禾渡。年余,學遷龍泉之上州,黌徙撫之臨川,獨覺喜早禾渡土俗之美,定居立業。覺公長子茂貞(五十八世),仕楚任專知大判官。宋乾德二年(公元九六四年),由早禾渡遷瀘源之水口莊。宋熙寧五年(公元一0七二年)其孫萼公(六十世)遷龍泉上州。萼公生子六:應琛、應璉、應球,應玘、應琳、應琅。應琛(六十一世)字文昌,行二十一承事,宋嘉祐貢士,官撫州司農卿。居廬陵曲山,為曲山蕭氏始祖。應琛生兆基,兆基生六子,長曰汝賢(六十三世),字廷珣;五曰汝礪,字廷珦。珣、珦二公分乾坤兩派,衍傳神州。
汝礪為坤派,傳七世至應元(六十九世),於元末明初(公元一三二0至一三九五年間)徙居江西會昌湘鄉蕭屋場。應元生興宗,興宗生崇吾(七十一世),自會昌徙居信豐十里堡羅坑,後又於明永樂年間(公元一四0三至一四二四年間)遷居信邑赤土堡。崇吾生四子:明一、明二、明三、明四,分為四大支系。明一、明二、明四大部分遷廣東南雄、江西大余右源、南康城埠丫叉塘等地;明三部分遷廣東南雄,大部分居住在信豐斜塔壩(今九渡水壩上)。明弘治年間(公元一五00年),明三玄孫仲道(七十五世),由信豐遷居廣東南雄保昌、楊律二都春坑山孜下。清康熙年間(公元一七0四年至一七二二年),仲道傳六代至顯忠、顯恭(八十一世),兄弟倆跟隨其父榮忠移居南康城埠都堂坑。顯忠立業永居;顯恭徙南康黎邊佃仔上(現龍嶺鎮龍嶺村)居住。自顯忠在都堂坑定基,已傳十三代。

歷次修譜

查曲山蕭氏族譜,應琛諱文昌公之嗣孫仁化令耕道,於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一二0五年)創修譜牒。爾後,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年)左都御史樂存、明永樂十四年(公元一四一六年)大殿欽點狀元時中、明弘治十五年(公元一五0二年)桃源丞一道、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一五六0年)長泰尹孟敕,曾分別重修過四次。
清朝至民國期間,坤派之裔曾重修過五次:第一次乾隆辛巳(公元一七六一年)、第二次嘉慶丙子(公元一八一六年)、第三次道光丙午(公元一八四六年)、第四次光緒壬寅(公元一九0二年)、第五次民國辛巳(公元一九四一年)在信豐斜塔壩神崗堡,由鍟祺公主修(稱神崗譜)。公元一九九八年(戊寅)匯集贛、粵兩省的九縣(市),六十三個鄉鎮村莊之同宗,在康邑嶺背進行聯修族譜。

聯譜新立派行歌

余 自 叔 公 立 豫 商
族 望 蘭 陵 衍 齊 梁
恢 展 柏 葉 佐 唐 季
弘 揚 千 秋 緒 綱 常

人物

新中國成立以來,都塘坑人才輩出,農工商醫教,在國家建設的各領域發揮聰明才智。

政府官員 蕭國信

蕭國信,生於一九二九年二月,江西省立贛州中學高中畢業,正處級調研員。歷任贛西南行署教育處幹事,贛南行署秘書室副主任,中共贛州地委辦公室副主任,贛州地委、贛州行署信訪辦主任,贛州地委黨史辦主任,贛州地區檔案處處長。統稿編纂《中國共產黨江西省贛州地區組織史資料》,並任《贛州地區志》副總纂。

企業領導 蕭致和

蕭致和,譜名國彬,生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中共江西省委黨校結業,政工師,正處級調研員。歷任下壟鎢礦副坑長,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革委會秘書科長,黨委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書記等職。受聘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黨組特邀紀檢員、監察員。連續四屆任下壟鎢礦老年人體育協會主席。

大學教授 蕭 華

蕭華,譜名國俸,1959年畢業於南康中學,南昌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學報主編,兼任中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西高等學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西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著有《社會主義當代的命運》,主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等10多部教材和論著,在省級以上學術理論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獲江西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江西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一項,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全國優秀通俗政治理論讀物二等獎一項。

高級農藝師 蕭福三

蕭福三,譜名國葵,生於一九三六年八月,一九六0年在江西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在江西省人民政府農業廳工作。是都堂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學生,是第一個進入省府機關工作的人。高級農藝師,省農業廳副處級調研員,全國棉花學會會員,江西省棉麻學會理事、副理事長,江西省農學會會員和江西省農業工程學會理事。著有《江西棉花》、《江西棉花栽培技術規程》、《棉花硼硼肥試用高產經驗》等論著,參與編寫的有《江西國土資源》、《江西特產》、《江西農業品種和名特新資源概要》。榮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各一項、突出貢獻一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三項,為發展江西棉花生產和提高科技興棉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創業能人 蕭清遠

蕭清遠,生於一九五一年十月,高中文化。一百多年前,先祖由都堂坑徙居黎邊佃仔上(現龍嶺鎮龍嶺村)立業永居。雖久徙異地,但永記根基,不忘祖德,不捨親誼。二00四年祖宅修繕廳堂,清遠慷慨解囊,主動資助,以表崇敬祖先之孝心。
一九八0年辭去公職創業,開始經營小商品、礦產品,後從事布匹、鞋業、成衣等。他的人生體會是:胸懷大志,敢於闖新,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自立自強,勤儉持家,奮鬥在別人的前頭,享受在別人的後頭。

今昔都塘坑

我的家坐落在南康市鏡壩鎮聯民村都堂坑,這裡,綠樹成蔭,交通便利,門前山腳下的小溪河長流不息,記述著我祖父蕭鍟祺辛勤的汗水,記述著歷史的磨難,也記述著小山村的變遷。
祖父是個忠厚老實的莊稼人,他勤勞樸素,樂以助人,生有五男一女,並撫養著一個侄孫兒。由於家裡人口多,田地少,生活非常艱難。那時,只能靠租種田地以及借債來維持生活,一年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收穫的稻穀,向地主交租以後,所剩寥寥無幾,來年春天又要去求地主借債,歷盡剝削。有一次祖父向一家地主借谷,地主叫祖父早晨去挑,去了以後,先幹上兩三個小時的農活,才將穀子借到。為了生存,為了養家餬口,只有忍氣吞聲,去替他做。祖父就是這樣靠租田借債,日夜操勞,將兒孫們撫養長大。祖父祖母將自種的棉花,利用農閒和夜間,紡成紗團,織成布匹,每逢唐江圩日便拿去出賣,賺點小錢,維持家裡的開支。大伯父清汶和二伯父清潤長大以後,他們倆人都沒有上過學,為了減輕祖父的負擔,大伯父在家織布,二伯父長年外出打肩擔當挑夫,販運油鹽,每日肩挑步行,往返於廣東興寧、遂川草林和本縣的唐江圩等地。三伯父清淋和我父親清海在家耕田,農閒時去礦山挖采鎢砂。國輝兄十三歲離開家門去大余縣城拜師學藝,學打白鐵皮。致和兄十五歲跟隨三伯父和我父,自帶被席和工具,肩挑步行七天,行程七百多華里,去廣昌縣的古竹礦山挖采鎢砂。國俊兄十三歲在家學織布,國元兄十五歲跟隨師傅去廣東南雄學木匠。由於全家男女老少勤奮努力,奮發努力,生活有了改善。但是,在舊社會我們窮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伯父們長大以後,鄉公所抓我大伯父去當壯丁,因大伯父小時出麻疹,手腕受傷,右手伸不直,兵營不接收,後又把我二伯父抓去,二伯父當時身患肺病,被抓到鄉公所以後,因他說了自己有病,結果痛遭一頓毒打,當場口吐鮮血。最後,家裡花了十擔稻穀(一千斤),請了一個人去替代,才被過關。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日本帝國主義終於投降,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在敗退時闖進我們家搶劫財物,用刺刀刺傷了隱蔽在草堆中的我父親。同時,把我二伯父抓去當挑夫,前後兩個日本鬼子夾住,當行至屋背樟樹下塘坳上的時候,二伯父計上心來,先把跟在後面的日本鬼子推下水塘,接著迅速轉身,把前面的日本鬼子也推入水中,飛快逃走,脫離險情。
一九四七年,南康縣選舉國大代表,我們家隸屬連城鄉第七保選區,二伯父參加了這次選舉大會。舊社會幫派勢力鬥爭嚴重,兩個候選人都有錢有勢,拉票競選非常激烈,二伯父考慮,為了不介入地方幫派鬥爭,採取中立態度,不參加投票。當時有一幫派頭目威脅二伯父說:“老二,你若是棄權,以後就有好戲看”。二伯父沒理他這一套。結果,在當年冬天,本地幫派頭目糾集社會黑勢力,從我們家後牆挖洞而入,打開大門,一夥歹徒化裝蒙面,將家裡財物搶劫一空。一九四九年春,他們又一次破門而入,家裡財物再次遭搶劫,家人遭到毒打,併到處搜尋我二伯父,把我們全家男女老少全鎖在一個房間裡,威迫全家要交出二伯父來,強拉我三伯父要跟他們出去。由於眾多家人拉住,未被帶走。後將三伯父拳打腳踢一頓,並揚言要放火燒屋,後揚長而去。四伯父清波躲在下廳牆角的谷礱底下,未被發現,但被歹徒的刀棍刺傷,也不敢動彈一下。兩次劫難,二伯父都不在家,才免遭災難。
經過幾次劫難,祖父和二伯父幾經思考,認為在這黑暗的社會裡,我們在都堂坑難於居住,今後還要吃虧。於是,決定遷往信豐九渡水壩上,並聯繫好了住房和耕地。但是天無絕人之路,“雄雞一唱天下白”。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南康解放,人民當家做了主人,那些惡貫滿盈的地主惡霸,被押上了歷史的審判台。昔日的苦難的歷史劃上了句號。祖父放棄了搬家的計畫,從此在家鄉安居樂業,遺憾的是祖父只過上了一年安樂祥和的生活,就永遠離開了我們,時年七十歲。
新中國成立以後,祖父名下分立出五個家庭,大家互競互助,生活越過越好,事業逐漸發展,人丁興旺發達。務農、務工、從醫、從教、經商、求學,大家奮鬥在各行各業。從祖父距今六代,已發展到二百多人,有的已在南昌、贛州、廣州等地成家立業。大中專畢業生、碩士、博士生等數十人,處級職位也有四人,都堂坑出現了嶄新的局面。如今,一幢幢磚房拔地而起,低矮的山嶺瓜果飄香,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小溪河依然蜿蜒,今昔相比卻是天壤之別。(蕭美南敘、蕭勇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