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瑀

子瑀

子瑀,人名, 《南史·卷十五·列傳第五》《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唐湖州大雲寺子瑀傳》中的人物。 子瑀字茂琳,始興王浚為南徐州,以瑀為別駕。瑀性陵物護前,時浚征北府行參軍吳郡顧邁輕薄有才能,浚待之厚。瑀乃折節事邁,邁以瑀與之款盡,浚所言密事,悉以語瑀。瑀與邁共進射堂下,忽顧左右索單衣幘,邁問其故,瑀曰:「公以家人待卿,言無不盡,卿外宣洩。我是公吏,何得不啟白之。」浚大怒,啟文帝徙邁廣州。

基本信息

子瑀

瑀性使氣尚人,後為御史中丞,甚得志。彈蕭惠開云:「非才非望,非勛非德。」彈王僧達云:「蔭藉高華,人品冗末。」朝士莫不畏其筆端。

轉右衛將軍。年位本在何偃前,孝武初,偃為吏部尚書,瑀圖侍中不得。與偃同從郊祀,時偃乘車在前,瑀策駟居後,相去數十步,瑀蹋馬及之,謂偃曰:「君轡何疾?」偃曰:「牛駿馭精,所以疾耳。」偃曰:「君馬何遲?」曰「騏驥羅於羈絆,所以居後」。偃曰:「何不著鞭使致千里?」答曰:「一蹙自造青雲,何至與駑馬爭路。」然甚不得意,謂所親曰:「人仕宦,不出當入,不入當出,安能長居戶限上?」因求益州。及行,甚不得意,至江陵,與顏竣書曰:「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日居荊州,青油幕下,作謝宣明面目見向,使齋帥以長刀引吾下席,於吾何有,政恐匈奴輕漢耳。」坐奪人妻為妾免官。

後為吳興太守,侍中何偃嘗案之云:「參伍時望。」瑀大怒曰:「我於時望何參伍之有。」遂與偃絕。族叔秀之為丹陽,瑀又與親故書曰:「吾家黑面阿秀遂居劉安眾處,朝廷不為多士。」其年疽發背,何偃亦發背癕。瑀疾已篤,聞偃亡,歡躍叫呼,於是亦卒。諡曰剛。

祥字顯征,式之孫也。父敳,太宰從事中郎。祥少好文學,性韻剛疏,輕言肆行,不避高下。齊建元中,為正員郎。司徒褚彥回入朝,以腰扇鄣日,祥從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見人,扇障何益。」彥回曰:「寒士不遜。」祥曰:「不能殺袁、劉,安得免寒士。」

永明初,撰宋書,譏斥禪代,尚書令王儉密以啟聞,上銜而不問。為臨川王驃騎從事中郎。祥兄整為廣州,卒官,祥就整妻求還資,事聞朝廷。又於朝士多所貶忽。王奐為尚書僕射,祥與奐子融同載,行至中堂,見路人驅驢,祥曰:「驢,汝好為之,如汝人才,皆已令仆。」著連珠十五首,以寄其懷。其譏議者云:「希世之寶,違時必賤,偉俗之器,無聖則淪。是以明玉黜於楚岫,章甫窮於越人。」有以祥連珠啟上,上令御史中丞任遐奏其過惡,付廷尉。上別遣敕祥曰:「我當原卿性命,令卿萬里思愆。卿若能改革,當令卿得還。」乃徙廣州。不得意,終日縱酒,少時卒。

釋子瑀

釋子瑀。字真瑛。姓沈氏。吳興德清人也。其先亡國於沈。因以為氏。春秋沉子之後也。瑀生而聰慧不以師授。年未總角辭親出家。以如意年中大赦度人。壞衣削[髟/采]煤炱世事。於洛京大福先寺受戒。勤勤祈請假寐。三日之夕見有神人儼然在目。倏往忽來或同或異。得非至誠乎。於是燭如來燈佩菩薩印。證聖中歸於大雲道場。堅執律柄僧綱厘舉。不亦宜哉。瑀素履純厖無咎無譽。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有闡提焉。心如飄風言若泉涌撓我聖教擠我妙門。瑀示以從容誘以方便。莫不稽首挫色而聞命焉。常禮一萬五千佛名。兼慈悲懺。日夜一匝。或二日三日一匝。夜有聖僧九人降於禮懺之所。相與行道彈指而去。或夜無燈燭。心口是念圓光照室如坐月中。如此則往往有之。瑀慨德清遍邑未有塔寺。遂銳懷營構。一唱齊和乃成精宇。前後寫經三藏。凡一萬六千卷。天寶初臨安足法師。死經三宿。將入地獄。冥中見瑀引至王所。謂王曰。此人能講涅槃經。王宜宥之。王曰。唯聞岩侖師能講。不聞此師名何也。如是再三。王不能屈。因赦之。曾是鄉人施[牛*?]牛者。天然不孕因而出乳其通感如是。以十一年秋禪坐而終。十二年春將啟靈龕欲焚之。容色不變如生。雖少林孕髭蘄春育發。何獨嘉也。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姚淡主客郎中姚泲刺史楊慧才偕歸信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