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追感往昔因成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宋代七言律詩,兩首七律在當時宋代曾被傳誦一時,其中原因大概或與晁沖之的風流韻事有關。主要講的是詩人所追懷的是少年時代的豪華自放的狎妓生活,雖然在內容上並無多少可以借鑑的地方,但是在藝術上卻有很多值得學習和讚揚的地方。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都下追感往昔因成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晁沖之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其一少年使酒走京華,縱步曾游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後庭花。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坐客半驚隨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其二春風踏月過章華,青鳥雙邀阿母家。系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牆花。鬢深釵暖雲侵臉,臂薄衫寒玉映紗。莫作一生惆悵事,鄰州不在海西涯。

作品賞析

這兩首詩的題目,《宋詩紀事》卷三十三作《追往昔二首示江子之》,並引《墨莊漫錄》說:“政和間(政和年間指1111-1118),李師師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時,晁叔用(沖之字叔用)每會飲,多召侑席。其後十餘年,再來京師,二人尚在,而聲名溢於中國。……叔用追往昔,作二詩以示江子之。”這是這組詩的寫作背景。

第一首詩的前六句是追懷往昔的汴京之游。作者少年時代,是個裘馬輕狂的貴公子。“少年豪華自放,挾輕肥游帝京,押官妓李師師,纏頭以千萬,酒船歌板,賓從雜沓,聲艷一時。”(《宋詩鈔·具茨集序》)這段記載,可視為“少年使酒走京華”兩句的註腳。“小小”指蘇小小,她是南齊錢塘名妓,才華橫溢,芳容絕世,此詩以蘇小小指代李師師。“看舞”、“聽歌”兩句,是回憶昔日的風月繁華和對名妓歌舞的欣賞。《霓裳羽衣曲》是唐樂,相傳為唐明皇所制;《玉樹後庭花》是陳後主所造,後主曾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詩人想到這些輕歌曼舞來,仍覺聲猶在耳,舞姿婆娑。緊接著,回憶起名妓李師師居處的豪華和環境的優美:綠柳夾道,門在柳陰深處,門上垂著珠簾繡箔,窗戶上捲起碧綠的窗紗,視窗對著櫻桃樹,紅的櫻桃與綠的窗紗,色彩對比鮮明,更顯出名妓居處的幽雅,但是這些都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最後兩句詩,發出眼前的感慨。昔日的風月繁榮此時已風流雲散,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間(這句是從杜甫“親朋半為鬼”句化出),李師師雖在,但文期酒會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第二首寫法與第一首相仿佛,並且用同一韻,只不過變換了一下字面與典故,首句寫春日步月的冶遊之樂。章華台在楚,章華門在齊,汴京並無章華台或章華門,這裡不過是借用其名喻指京華罷了。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見《漢武故事》,以後“青鳥”便成了愛情的使者,這裡是寫詩人與名妓的歡會。頷聯兩句,與第一首的頸聯相似。頸聯兩句寫名妓裝束與體態之美。最後兩句是勸慰友人江子之並與友人共勉的話:勸友人不要一生惆悵,他們雖然將要分手了,但彼此所在,不過是相鄰州郡,並不是天涯海角,還是後會有期的。

這兩首七律在宋代曾傳誦一時,或與晁沖之的風流韻事有關。詩人所追懷的是少年豪華自放的狎妓生活,在內容上並無多少可取之處;不過在藝術上卻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呂本中把晁沖之放在江西詩派中,但他又認為晁沖之與江西詩派的師承不同。“眾人學黃庭堅,叔用獨專學杜詩。”(《具茨集序》)從“系馬柳低當戶葉,迎入桃出隔牆花”一聯中,可以看到他在學習杜甫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的句法。“鬢深釵暖雲侵臉,臂薄衫寒玉映紗”兩句,是從杜甫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化出,但他缺乏杜甫詩的沉鬱頓挫,便落入晚唐纖巧一路。不過,這兩首詩還是有為人稱道的佳句。清人賀裳的《載酒園詩話》評晁沖之的詩說:“‘獵回漢苑秋高夜,飲罷秦台雪作天。’‘系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牆花。’俱俊氣可掬。”

作者簡介

晃沖之,北宋詩人,字叔用,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補之的從弟。授承務郎。師從陳師道。紹聖年間(1094-1098)隱居具茨山下,宋徽宗時多次受舉薦,不去任職。屬江西詩派。有《晁具茨先生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