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辛白

1942年9月,他從梓潼回到了三台,巧遇東北大學補招新生,改名郭辛白,考入東大歷史系。 他與學校黨員一道積極開展地下活動,在學生中發展了一批黨員,壯大了黨的力量。 1951年2月,辛白參加了三台縣第一期土改工作,任樂安工作隊分隊長。


郭辛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先後擔任過區農委會主席、縣農協會組織部長、縣委研究室主任、縣委秘書、辦公室主任、農工部部長、縣委委員等職。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堅持原則,捍衛真理。在解放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於1960年7月4日,患胃癌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39歲。
(一)
郭辛白,字希殷。1921年1月,出生於山東省鄆城縣東賈屯村一個農民家庭。父母務農,兼營釀醋業。九歲時,其母病逝。父親郭清榮膽小怕事、憨厚淳樸。辛白受家庭影響,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節儉、忠厚樸實的良好品德。他7歲入學讀書,學習刻苦、勤學好問,成績居同年級之首。1936年秋,他國小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建設師範學校國中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被迫停課。辛白同該校一部分師生參加了孫則讓領導的山東省第二游擊隊,被編入第六團政治部民運組。通過鬥爭,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思想和追求革命真理的信心。
1937年東,孫則讓隨韓復榘(山東省主席)往河南撤退前,對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並把年齡較小的遣散回家。辛白雖再三懇求留隊,但未被批准。12月30日,他與幾個同鄉回到了老家,四處尋找革命機會。1938年1月濟南失守後,該地各校組織“學生流亡大隊”他立即報名,參加了流亡隊伍。4月初,隨流亡大隊經河南到了湖北,就讀於國立湖北中學均縣分校國中班。當時正值抗日救亡運動高潮時期,辛白在學校中共黨組織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領導下,與曹若冰、畢春景、趙益友、李世學等五人發起創辦了《警鐘》壁報社,採取辦壁報、演劇、唱歌、講演等多種形式,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抗日宣傳活動,在喚醒民眾、團結抗日方面做出了貢獻。
10月下旬,武漢三鎮相繼失陷,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日本侵略者瘋狂已急,到處燒殺搶掠,學校被迫西遷。在遷徙途中,辛白每到一個地方,總是通宵達旦地寫文章,抄壁報,貼標語,搭舞台,演節目,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在安康、漢中等地,辛白還和同學們一起,組織大規模的抗日遊行活動。漢中警備司令部為此抓了200多名學生,全校師生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地鬥爭。迫使司令部釋放了學生,取得了鬥爭地勝利。1939年3月初,學校遷駐四川省梓潼縣,更名為“國立第六中學一分校”。1940年秋,他以優異的成績升入該校高中班學習,在進步教師的影響下,他勇於探索革命真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不久,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六中亦籠罩著白色恐怖,成批的進步學生被逮捕,辛白也是反動派抓捕的對象之一,無法繼續在學校呆下去。1942年9月,他從梓潼回到了三台,巧遇東北大學補招新生,改名郭辛白,考入東大歷史系。他入校後,學習刻苦,酷愛文史、成績優異,尤傾國事。
1943年秋,辛白經周慶立介紹加入進步組織“讀書會”,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9月趙紀彬教授由著名史學家顧頡剛介紹,從中國文化服務社來到四川三台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系任教。途經重慶時,董必武、徐冰等接見了他,並介紹了東大的情況。到校後,辛白和郭秉箴、周慶立等很快與趙紀彬教授取得了聯繫。在趙的培養指導下,學到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鬥爭策略,發展壯大了讀書會組織。
1944年夏秋之交,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向國民黨統治區大舉進攻。十一月,日軍進占貴州獨山,四川危急,全國各地學生運動風氣雲涌,東大亦掀起學潮。辛白投身學潮之中,同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如三青年團員欒成津撕毀“鐸音社”揭露其兄欒成勛貪污問題的壁報,反而得到學校當局的庇護後,引起學生不滿,讀書會趁機掀起學潮,持續三個月之久。國民黨派了不少特務到東大,利用“祖國社”、“鐵血團”等組織,對東大學生進行秘密監視,企圖打擊東大進步勢力。對此,讀書會根據南方局青年組的指示,在趙紀彬等教授的支持下,由郭辛白、李江春等將搞紅了學生,迅速動員輸送到解放區去。當時沒有路費,同學們就賣掉自己的衣物等用品,經費由郭辛白一人掌握開支,並通過西安電燈公司的趙凱和重慶偽中央社的高而公同志的關係,使二十餘人順利到達解放區,挫敗了敵人的陰謀。同年冬,葉丁毅教授從重慶返回三台,帶回民盟組長張伯均寫給他和董每戡教授的信,要他們負責“東北大學盟務”工作,葉介紹郭辛白、高擎州、施澤鑒入盟,要他們三人組成核心小組,由郭辛白負責主管學生中的盟務工作。為此趙紀彬教授起草了一個章程,利用登記名字的簡單方式,發展了50多人。通過他們去團結進步學生,開展抗日民主運動。
1945年6月,中共中央號召廣泛團結人民,爭取民主,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民主聯合政府。葉丁易到重慶向劉光(南方局青年組組長)匯報了東大的情況,劉光向他介紹了國統區開展學生運動的經驗。要求東大進一步發展民眾組織,廣泛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葉回校後,立即召集了郭辛白等骨幹學生會議,傳達了劉光的意見,研究決定建立“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又稱“民主青年社”),由郭辛白負責組織工作。籌備工作就緒後,於七月中旬,在三台東塔山上召開成員大會,大會由郭辛白主持。會議討論了“民青”的性質和任務,根據南方局青年組的指示,決定占領“民主牆、學生會、報告會”三個陣地,最後,選舉了領導機構。“民青”成立後,郭辛白陳乃義等先後發展20餘人,大部分是學校進步壁報社的骨幹分子。這些壁報社聯繫當時的政治形式,對廣大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民主宣傳教育。特別是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團結建國的呼聲高漲之際,他們從各個角度反應人民民眾的強烈要求和迫切願望,為建設民主團結的新中國大造輿論。如“群力報”在《論變》一文中,從中國近百年來不同階級、階層的志士仁人謀求民主解放、國家富強的歷史經驗的論證中,指出:“只有無產階級的領導,中國人民才能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當毛主席和蔣介石簽署了和平建國協定以後,國民黨仍搞摩擦分裂,美帝國主義假居期間調停,實則干涉我國內政。於是“民青”壁報社便以評“馬歇爾”為題,抨擊了美帝國主義假調停,真反共的醜陋行徑。在強有力的政治攻勢面前,那些特務學生、反動派們,無言以對、黔驢技窮。只得偷偷地劃毀牆報,玩弄卑鄙無能的花招來。
同年秋。“民青”在葉丁易和郭辛白的領導下,在校內開展了爭奪“學生自治會”領導權的鬥爭。當時,學生自治會被特務學生所把持,千方百計阻礙和破壞學生的進步活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們趁自治會改選之機,將何平選為東北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民青”骨幹分子高崇朴、高擎州也分別選為學習部長、委員。從而使各進步民眾組織占領了學校壁報陣地。通過四川名人介紹、專欄,對朱德、吳玉章、郭沫若等同志做了系統的介紹,大造革命輿論,提高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及信仰的認識。同時自治會還邀請趙紀彬、武薏農作報告,以“論學術自由”的方式,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
9月下旬,辛白陪同劉光由東大到鹽亭“為公中學”,他向進步師生講述了毛主席、周恩來在重慶和蔣介石談判的情況,和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中國最重要的是和平,中國共產黨應該接受日本的投降”的主張。使大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讚頌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劉光還對東大提出了三點要求1.要加強團結,依靠民眾,積極開展學運工作。2.要大力發展進步民眾組織,積極開展宣傳活動。3.要積極動員學生到解放區去。此後,辛白與進步學生一道,在葉丁易等教授的指導下,使東大的學生運動及其革命活動更加活躍。
(二)
1946年秋,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全面發動內戰。這是,辛白學業期滿,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到解放區去;二是紮根西南,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當他想到當地革命力量薄弱,急需用人之際,依然選定了第二條路,愉快的接受了鄧石瀾、徐德明的邀請,同郭一凡、侯為祥(燕京大學進步學生)一道,到了鹽亭“為公中學”任教。他們到了學校後,在學生中開展反內戰的宣傳活動,引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千方百計對學校施加壓力。8月,反動派勒令查封學校,立即進行搜查。由於學校事先得知訊息,早將進步書籍轉移,使反動當局撲了個空,只好勒令學校教職員工限期出境。辛白和侯為祥原打算到重慶《民主時報》民主機關報,去找個工作做,但無路費,走到射洪洋溪鎮便無法再走了,辛白便在滸溪中學教書。他任教三個半月,積蓄一點錢於年底到了重慶。當時葉丁毅已離渝去京,《民主日報》經費困難,情況不佳。便於1947年初到達岳池。通過陳乃義等人的關係,在岳池縣羅渡溪私立尚用中學找了一個教書職業,該校是中共地方黨組織的一個據點,教師中只有一個人不是中共黨員。校長楊奚勤(川東第七工委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培養和考驗,即介紹辛白加入“三抗社”(抗糧、抗稅、抗丁),10月,由陳乃義(現在湖北宜昌縣師範學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提任教育主任。他與學校黨員一道積極開展地下活動,在學生中發展了一批黨員,壯大了黨的力量。
1948年初,川東黨組織連遭到破壞,政治形式極為嚴峻。當時,岳池和鄰近的武勝、廣安、合川等縣的黨組織決定發動秋收暴動。暴動隊伍在天洞岩交火後,採取打游擊的方式,與敵人周旋,後在武勝縣黑耳場附近一個大院子內被敵人包圍了。辛白和大家一道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天剛黑時,游擊隊領導人楊奚勤同志不幸陣亡,辛白掩護幾個同志突圍,便巧妙的隱蔽在院內,待敵人離開後,才出來找到20多人,繼續打游擊。隊伍到達合川兩河口時,恰逢國民黨反動派四處清鄉。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決定分散脫離險境。辛白裝扮成闊少爺,隻身回到岳池,在同事唐正剛家裡暫住了一夜。當時岳池城內戒備森嚴,便於次日拂曉機警地混出城。直奔廣安明月場,在艾荷天(廣安同校教書,其兄是共產黨員)家中住了10多天。不久,陳遵傑(郭妻)給他送來一些路費和衣物,他輾轉到射洪縣太和鎮,經孫垠(中共黨員,鹽廠職員)活動,到“民生中學”教書。
1949年初,他通過李君暢、羅印典的關係,到了三台縣“觀音中學”任教,當時他只能靠一點微薄收入勉強度日,假期不休息,靠教補習班掙點錢來維持生活。10月,辛白為了與黨組織取得聯繫,找李君暢、肖文郁(均系共產黨員)談了自己的情況。不久被特務發現,並前往追查,經羅印典等多方做工作,才幸免於難。
(三)
三台解放後,經李君暢介紹,辛白於1950年1月參加了工作。中旬,三台縣人民政府招收了青年知識分子共三百餘人。經過短期培訓,縣委將全體人員劃分為四個工作隊,由郭辛白、羅白水、趙燮儒等,分別帶隊到蘆溪、安居、富順、觀音等地,向廣大農民民眾宣傳政策,開展征糧工作。辛白任副隊長,分配到觀音(西平)區,他不但負責全面工作,還親自駐一個鄉。每天起早摸黑,走村竄戶,深入民眾,了解情況、宣傳政策,出色地完成了征糧任務,被提升為觀音區農會主席。任職期間,他在區委的領導下,認真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依靠貧僱農,發展農協會員,建立鄉、村貧協組織。同時,通過各級貧協組織和廣大貧協會員,去發動和團結農民民眾,發展生產,揭發惡霸匪首的罪行。由於黨的政策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細緻,民眾發動充分,因此在清匪反霸的鬥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51年2月,辛白參加了三台縣第一期土改工作,任樂安工作隊分隊長。由於他善於學習和研究黨的政策,善於用政策去武裝民眾,所以在全鄉範圍內很快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民眾運動。當民眾發動起來以後,他又及時糾正部分民眾的偏激情緒,正確解決了運動中出現的偏差,特別是在劃分階級成分的工作中,政策掌握地較穩。保證了土改工作的順利進行,圓滿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其間,辛白的愛人生了孩子,他僅托陳來蘇幫忙照顧一下,後來通過開會的機會,才順便回家處理家務。會議一結束,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他這種忘我為黨工作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土改工作結束後,辛白調任三台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12月代理縣委研究室主任,併兼管縣委土改複查辦公室的工作。為了有利於推動和知道全縣的工作,他不僅為縣委起草重要檔案,還主編了《農村通訊》小報,堅持三日出一期,以指導黨的中心工作和工農業生產。同時還創辦了《工作通訊》。為了辦好報紙,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討論解決辦法,常常早出晚歸。為寫好、改好一篇稿子,他總是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由於他的努力,報刊正確反應了黨的方針政策和民眾創造的先進經驗,不僅為縣委當好了參謀,而且對指導全縣的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8月25日,經喬茂棠、楊韜同志介紹,辛白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8日,任命三台縣委研究室主任。他的地位改變了,但依然保持聯繫民眾,艱苦奮鬥,以身作則,廢寢忘食、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他雖然文化政策水平較高,但從不驕傲自滿,總是謙虛謹慎,誠心向民眾學習。
1953年後,為貫徹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和省委有關指示,他背上背包,帶領研究室的幹部到尊勝鄉進行試點,堅持和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三同”中了解各方面人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研究辦社方案和經營管理辦法,在自願互利,民主協商的基礎上,於3月21日辦起了我縣(三台縣)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尊勝農業生產合作社(有名王達安農業生產合作社),後在省委工作組的協助下,使這個合作社成為全省的典型。不僅推動了我縣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的發展,而且對全省農業合作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4年5月,辛白兼任縣委辦公室主任。他既抓農業合作化運動,又發揮縣委辦公室的參謀助手作用。因此,在我縣的第一屆黨代會上,被選為縣委委員。1956年成立縣委農工部時,被任命為農村工作部部長。任職期間,他深入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發展和鞏固農業合作社,提高基層幹部經營和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由於辛白長期把心血澆注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上,積勞成疾,得了胃病,但從不住院醫治。以致病情逐步惡化。這時,恰逢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他更顧不上治病了,一直堅持帶病工作。1959年上半年,他和農工部的同志在觀橋公社,用腐熟的了的人尿進行棉花根外施肥,效果顯著,便在安居全區大面積推廣,提高了棉花單產,受到了廣大棉農歡迎。後再尊勝公社搞點,他帶領幹部民眾改良土質,建成“海綿地”數千畝,並栽桑樹果樹幾十餘萬株,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到1960年6月,他的病情嚴重到無法再堅持工作的情況下,才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再三勸說下,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他還找農工部的同志去了解情況,指導下面的工作。但住院治療不到1月,因患胃癌,多方醫治無效,於7月4日在三台縣人民醫院逝世,終年39歲。
郭辛白同志不愧為黨的忠誠戰士,不愧為人民的好乾部。他無私無畏,光明磊落,顧全大局,謙虛謹慎的優良品質。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和幹部學習的榜樣。他的名字載入史冊,流放千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