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貝爾·都興阿

都興阿(1818—1875),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內大臣阿那保之孫。都興阿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出生,光緒元年,卒於官,賜恤,贈太子太保,謚清愨。有《都興阿奏稿》。

基本信息

簡介

都興阿(1818—1875),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內大臣阿那保之孫。父博多歡是正黃旗蒙古都統。都興阿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出生,道光九年(1829年)蔭生襲賞三等侍衛,十七年(1837年)擢二等侍衛。鹹豐二年(1853年)隨僧格林沁赴天津阻擊太平軍,敗之於杜家嘴。後隨湖廣總督官文進規武漢。鹹豐九年,官文派兵進攻安徽。湘軍李續賓部進攻廬州,江寧將軍都興阿圍攻安慶。三河之戰時,李續賓戰死,都興阿棄圍安慶敗逃,退至宿松、太湖。曾任盛京將軍等職,清正廉明。光緒元年,卒於官,賜恤,贈太子太保,謚清愨。有《都興阿奏稿》。

生平

都興阿,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出生,曾任盛京將軍等職。他在盛京為官期間,清正廉明,勤政愛民,功績卓著,民間贊他素有包拯和海瑞之風,深得清政府的器重和黎民百姓的愛戴。
都興阿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祖父阿那保和父親博多歡都是正黃旗蒙古都統。1829年(道光九年),都興阿當上三等侍衛,隨後又提升為二等侍衛和一等侍衛。1853年(鹹豐三年),都興阿隨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在天津阻擊太平天國北伐軍,轉戰多時。1855年(鹹豐五年),因功被封賞為京口副都統、乾清門行走。繼而被調湖北征戰,因功晉升為江寧將軍,皇帝賜他“巴圖魯”(滿語勇士)的封號。後任荊州將軍。1860年(鹹豐十年),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時,他奉命北上,快速到達壽州,和曾國藩、胡林翼先後趕去支援。不久,他又任江寧將軍,奉命赴揚州駐防,督辦江北軍務。1864年(同治三年),他任西安將軍、陝甘總督。 1865年(同治四年),都興阿調任盛京將軍。奉天一帶發生反清起義,社會動盪。都興阿上任後,創立了捷勝營,建立了騎兵隊、步兵隊、刀矛隊、洋槍隊和洋炮隊,加強了軍備和訓練,並定下了嚴格的營規和規範的陣法,又不辭辛苦,親自督促操練,從而使官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都興阿親自率領捷勝營的官兵,繼續肅清起義軍的餘部和擾亂社會的“馬賊”與“匪患”,因而盛京地區出現了較為安定的局面。 1868年(同治七年),西捻軍逼近北京,清政府命都興阿進京管理神機營,並授他欽差大臣,位在李鴻章、左宗棠之上,指揮宋慶等四部,視師天津。捻軍敗後,都興阿又回盛京將軍任上時,他大興節儉之風,還上奏清政府議定盛京鹽捐的章程,並在沿海地方實施,以增加財政收入。1875年(光緒元年),都興阿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任上,終年57歲。光緒皇帝詔諭:“盛京將軍都興阿,老成謹恪,懋著勤勞”,“克稱厥職”。諡號“清愨”,賜予祭葬。 1857年(光緒二年),盛京將軍岐元等上奏清政府,主張建立都興阿、署將軍崇實、大學士文祥的三賢祠,並列入祀典。光緒允之。1892年(光緒十八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以都興阿將軍遺愛在民為由,上奏清政府,主張在揚州為都興阿和已故吉林將軍富明阿合建專祠,並列入祀典。

史載

都興阿,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阿那保孫。父博多歡,正黃旗蒙古都統。都興阿由廕生授三等侍衛,晉二等。鹹豐三年,從僧格林沁赴天津剿粵匪,破之於杜家嘴,擢頭等侍衛。四年,克獨流,追賊阜城,破運河濱賊壘。五年,克連鎮,賊首林鳳祥就擒,加副都統銜、乾清門行走。尋授京口副都統。
西凌阿督師湖北,都興阿率馬隊往助剿,復德安,從總督官文進規武漢。時官文軍北岸,趨漢陽,巡撫胡林翼軍南岸,攻武昌。都興阿率騎兵護水師,敗賊沙口,薄漢陽西門。六年,賊由金鋪山上竄,都興阿揮步隊迎擊,分馬隊抄其後,斬馘甚眾,焚團風鎮屯糧,斬其酋。林翼燔漢陽城外賊艇,賊登岸遁,都興阿以馬隊遮殲之,擢江寧將軍。襄樊土匪方熾,都興阿馳援襄陽,解其圍。進圍武昌,賊糧盡援絕,棄城遁,復武昌、漢陽,乘勝克黃州、興國、大冶、蘄水、蘄州、廣濟、黃梅諸城,賜號霍欽巴圖魯。
大軍進規九江,南路李續賓主之,北路都興阿主之。七年,賊由太湖竄窺黃梅,都興阿空城誘之,盡殲騎賊千餘,其由獨山鎮來襲者,馬步合擊,擒斬數千。進攻小池口,令多隆阿等破段窯、楓樹坳、獨山鎮賊巢。陳玉成大舉麕至,都興阿令多隆阿出黃梅,鮑超屯孔壠,自督馬步攻渡河橋,平二十餘壘,俘斬數千。會合楊岳斌、李續賓水陸軍攻童司牌,盡平賊壘。進克黃蠟山,先後殲賊萬餘,玉成遁走。詔都興阿幫辦官文軍務。攻小池口,燔其城,遂會克湖口,破賊彭澤,下望江、東流。八年,會克九江,被優敘。復黃安、麻城,分軍破賊彌陀鎮、南陽河,復太湖,偕李續賓軍會攻石牌,克之,授荊州將軍。會水師進規安慶,奪集賢關,薄安慶北門,破賊壘環攻。而李續賓戰歿三河,桐城、舒城再失,都興阿率軍退保宿松。多隆阿偕鮑超大破賊於花涼亭,楚師復振。
九年,曾國籓奏請於安徽上游北岸添馬步三萬人,以都興阿領其軍,會病足,薦多隆阿自代,詔赴荊州本任。十年,江南大營潰,上命都興阿帥馬步援江北,而以曾國籓總督兩江。時英法聯軍犯京師,都興阿備北援,馳抵壽州。和議成,命赴揚州督辦江北軍務。十一年,令總兵吳全美率師船攻和州江下關,毀賊壘,破內江口賊船。
都興阿樂用楚軍,胡林翼分其軍以畀國籓,揚州兵單,留徐州鎮總兵詹啟綸從剿,令提督黃開榜焚三河賊船。賊由儀徵犯揚州,都興阿遣總兵王萬清防湖西,自率三百騎出覘賊,賊眾萬餘,列陣待。都興阿令騎皆下,自席地坐,賊疑有伏,不敢逼,後軍至,奮擊破之。賊又糾蘇州、句容悍黨分犯瓜洲、鎮江,都興阿乘其壘未成,令營總杜嘎爾率馬步軍衝擊,自督隊繼之,賊大潰。詹啟綸乘勢踏毀甘泉山賊壘,鎮江圍解。
調江寧將軍,仍駐揚州督江北軍,文武悉聽調度。令副都統海全等破後石橋賊營,賊由常州窺鎮江,總兵黃彬統水師擊敗之。都興阿馳抵天長城下,平其壘卡,賊酋龔長春遁走,沿途截殺殆盡。黃彬等破賊船小河口、太平港,平瓜埠賊巢,尋會江南提督李世忠收降六合、天長二城。同治元年,江浦、浦口復陷,賊進犯揚州,北營甘泉山,南亘朴樹灣,都興阿親督諸軍連擊,敗走之。
時上游諸軍連克沿江要隘,進薄江寧,都興阿令總兵李起高駛至浦口,襲攻觀音門、燕子磯為聲援,曾國荃大營為援賊所圍,遣副將楊心純率二千五百人赴援,入壕助守,又令黃彬率水師援九洑洲。二年,賊謀入里下河,都興阿遏之不得逞,別遣副將梁正源會江南軍焚中關、下關賊舟,李起高會收江陰。
三年,江寧合圍,江北無警,而陝、甘回亂益熾,詔都興阿赴綏遠城督防。時甘肅寧夏漢城陷於賊,滿城待援,召都興阿入覲,調西安將軍,督辦甘肅軍務,署陝甘總督。江寧克復,論功,予騎都尉世職。
六月,都興阿至定邊,奏言回酋馬化隆起靈州金積堡,占踞城堡,蔓延千里。定邊距離尚遠,宜進兵花馬池,三路合攻,方期得力。令杜嘎爾等由草地繞石嘴山渡河,攻克姜家村、紅柳溝賊巢,追至寶豐,賊三路出撲,擊敗之,復寶豐,解平羅圍。軍進渠公堡,都興阿慮深入無繼,奏調荊州將軍穆圖善會剿。賊首馬叱吽踞通成堡,突出戰,為杜嘎爾等所敗,退踞清水堡。都興阿移營進逼,絕其糧道,攻克之。進金貴堡、王格莊,去寧夏城二十里,敗西路援賊。城賊抄官軍後,都興阿督諸軍迎擊,賊大潰。四年,列陣城東誘賊出,擊敗之,拔南路賊圩。鹽池、固原竄匪踞安化元城鎮,窺寧條梁糧路,都興阿遣軍分防花馬池、定邊、寧條梁,而靖遠南山賊焚堡據壩修堰,將決渠困官軍,乃移屯城東南。賊又踞堤築壘斷水道,並擊退,不得逞。都興阿親督隊敗賊於金貴堡,分軍屯定邊、花馬池,賊由固原趨平羅、寶豐,截擊於金貴堡,敗之。杜嘎爾擊賊於磴口,斃其酋馬生顏,花馬池、定邊兩路同捷,馘賊首孫義和。寧夏賊勢漸蹙,詭辭乞撫,計緩兵,而潛決西河水灌官軍。都興阿拒其降,益修戰備,進解滿城圍,克城東賊圩,敗之西門橋,分軍擊走大水坑、吳中堡踞賊,斬回酋馬有富,軍威頗振。
會奉天馬賊猖獗,調都興阿盛京將軍移剿,而以穆圖善代之。穆圖善主撫,寧夏賊尋降,納炮械縛渠以獻。五年,穆圖善劾都興阿受降入城,仍戮回酋章保立,部下殺掠。詔斥都興阿剿撫無定見,下議褫職,改留任。都興阿至奉天,馬賊漸平,奏定緝捕章程,搜剿餘匪,尋定。
七年,西捻張總愚竄畿輔,李鴻章、左宗棠率兵入衛,賊流竄直隸、河南、山東,數月未定。詔召都興阿入京,管理神機營,授欽差大臣,以副都統春壽,提督張曜、宋慶,侍衛陳國瑞四軍隸之,列名在鴻章、宗棠上。視師天津,捻匪尋蕩平,仍回本任。光緒元年,卒於官,賜恤,贈太子太保,謚清愨。奉天士民請與大學士文祥、將軍崇實合建三賢祠,揚州亦請與將軍富明阿合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