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雄

郭志雄(1906-1941年),原名佛健,別號積健。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生於 惠安縣白奇鄉里春村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幼年隨母輾轉到上海謀生。民國8年(1919年),考入當時閩南人在上海創辦的泉漳中學,並改名為郭志雄。

基本信息

革命烈士郭志雄

郭志雄(1906-1941年),原名佛健,別號積健。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生於惠安縣白奇鄉里春村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幼年隨母輾轉到上海謀生。民國8年(1919年),考入當時閩南人在上海創辦的泉漳中學,並改名為郭志雄。
民國15年秋,他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民國18年畢業後,歷任軍校炮兵教導隊少尉排長、炮兵教導第一團中尉副官。民國20年回閩任四十九師團部中尉副官,鏇調任二八九團八營上尉營副、機槍連上尉連長等職。民國22年任獨立炮兵第三團上尉連長。民國25年以“考績列優等”獲國民政府傳令嘉獎。
民國26年抗戰爆發後,志雄調航空特務團任上尉連長。不久,升少校營長。民國27年轉任航空特務團三營少校營長,負責國民政府轄區內各軍用機場的警衛任務。
民國28年春,國民黨中央特派閩籍將軍李良榮回閩建軍,在南平成立“軍訓部第十三補訓處”,李良榮任處長。郭志雄隨李調任十三補訓處四團中校團副、補訓處學兵大隊第二中隊中校隊長。民國29年,郭志雄調任在邵武訓練的第一裝備團中校副團長。這個裝備團是3個團中惟一裝備武器進行實戰訓練的步兵團,士兵多是由東南亞愛國華僑選送回國參加抗日的青年和閩南子弟組成。4月,郭志雄赴香港與陳漱鳳結婚,蜜月未滿,又返回閩海前線。
民國30年4月,日本侵略軍犯閩,長樂連江福清、閩侯相繼淪陷。正當全省戰局危急之時,李良榮率十三補訓處第一裝備團從南平進駐閩侯大湖抗日。5月21日,日本侵略軍兵分兩路向大湖、古田方向進發,企圖在大湖附近圍殲國民黨第一百軍的第八十師,然後長驅直入福建後方南平。“裝備團”部署在大湖地區伏擊日軍。
5月25日拂曉,郭志雄帶領20餘名突擊隊員,化裝成農民,分頭接近日軍據點寨上村的兩個哨所,刺死敵人哨兵後,迅速占領寨上關,打通江洋通往大湖的戰略要道,保證部隊順利進入戰鬥。戰鬥打響後,盤踞在郎官村的日軍主力全部參戰,雙方為爭奪盆地內各高地展開激烈戰鬥,郭志雄在率部向敵軍機槍陣地衝擊時,不幸中彈犧牲。戰後,國民政府授予郭志雄烈士稱號,追贈他為陸軍上校,並豎碑紀念,把寨上關改名為“志雄關”。
1984年8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郭志雄為革命烈士。

美國羅格斯大學副教授郭志雄

簡介

郭志雄(Zhixiong Guo),男,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副教授。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工程物理專業學士學位。兩年後,在清華獲得同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在清華大學獲得工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獲得紐約大學理工學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機械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同年,在羅格斯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07年晉升為副教授。

研究領域和論著

郭志雄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雷射套用和熱輻射。目前,他重點研究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納米光子學,微/納米機電系統(MEMS/NEMS)、微處理材料,生物醫學成像技術的套用和鉬的分子水平檢測。他的研究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航空航天局,美國農業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新澤西州納米技術協會,羅格斯大學學術追求卓越基金獎,查爾斯和約翰娜布希紀念基金獎等的資助。郭教授目前已發表國際期刊論文60多篇,引用次數超過600次。他目前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美國光學學會和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的會員,同時他還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 K-18分會技術委員會主席。

學術交流

1. 郭志雄教授於2010年12月28日訪問清華大學過增元院士的課題組。上午,郭志雄教授作了題為“Ultrafast laser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and ablation in biological tissues and ultrafine measurements using optical resonance”的學術報告,過增元教授作了題為“火積——由來和發展”的學術報告。下午,郭志雄教授參觀了實驗室並與過增元教授課題組師生就熱質理論及其套用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小範圍學術討論。
2. 應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王秋旺教授和曾敏副教授邀請,郭志雄教授於2011年1月5日至1月9日對西安交大進行了學術訪問。訪問期間,郭教授為師生做了精彩學術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