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傑[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

郭傑[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

郭傑,男,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人物檔案

郭傑郭傑

出生年月:1960年5月
籍貫:江蘇徐州
單位:深圳大學文學院
職稱:教授
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人物介紹

郭傑,男,1960年生,江蘇徐州人。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曾就讀於徐州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曾任教於中國礦業大學、上海空軍政治學院。師從著名文學史家楊公驥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著名詩人、學者張松如(公木)先生學術助手,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康奈爾大學比較文學系訪問學者,深圳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任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中國詩經學會理事,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被評為深圳市優秀教師,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學術帶頭人。

專業為中國古代文學,主要方向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與詩學理論。在中國上古詩歌(特別是《詩經》、《楚辭》)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專著《屈原新論》,從歷史、文化、藝術的三維視野中考察偉大詩人屈原及其作品,被認為是楚辭研究的重要突破。另著有《古代思想與詩的世界》、《先秦詩歌史論》、《周族史詩研究》、《元白詩傳》、《元好問》等多部專著,擔任十卷本《中國文學史話》主編、五卷本《文學大教室》主編、九卷本《中國詩歌史論》副主編、《中國文化大百科全書·綜合卷》副主編。在《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承擔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比較文學視野里的中國詩學》、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風騷傳統:中國詩歌藝術精神研究》、廣東省高教廳社科項目《易、道、玄、禪與中國古典詩歌》等多項課題。先後獲廣東省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政府獎)三等獎(2005)、2000-2001年度《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深圳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006)。參與主持的國家重點社科項目《中國詩歌史論》獲第一屆國家社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三屆吉林省優秀圖書一等獎等。

著作

古代思想與詩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屈原新論(增訂本),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
元白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元好問春風文藝出版社,1998。
周族史詩研究長春出版社,1998。
先秦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十卷本)中國文學史話(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五卷本)文學大教室(主編)南方出版社,2002。

論文

論《離騷》的自我形象《北方論叢》1986(6)。
論屈原藝術想像的獨創性《東北師大學報》1988(4)。
先秦國家觀念與屈原的宗國意識《東北師大學報》1989(4)。
春秋戰國時代“士”階層的類型分析《延邊教育學院學刊》1990(1—2)。
“生王之頭不若死王之壟”《甘肅社會科學》1991(1)。
先秦“士”階層的文化心態與歷史命運《貴州文史叢刊》1991(2)。
《離騷》審美價值的層次分析《延邊大學學報》1992(2)。
屈原社會理想與儒法兩家的關係《東北師大學報》1992(3)。
《招魂》作者補證《社會科學戰線》1993(3)。
楚辭:詩歌形式的縱深拓展《人文雜誌》1993(3)。
中國禮樂文化初論《東北師大學報》1993(6)。
《九歌》“二湘”異辭同源說《松遼學刊》1994(1)。
話說《橘頌》《名作欣賞》1994(2)。
楚辭《招魂》的結構特徵與語言特徵《蘇州大學學報》1994(3)。
百世詩宗的文化傳承《東北師大學報》1994(5)。
中國詩歌中漁父意象的發韌之作——讀楚辭《漁父》《文史知識》1994(12)。
屈原人格的背景、內容與價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1)。
中國古典小說中詩文融合傳統的淵源與發展《中國文學研究》1995(2)。
公木的詩學世界《人民日報》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廣闊的視野,嶄新的高度《社會科學戰線》1998(3)。
讀詩札記(六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6)。
從《詩經》看周代天命觀念之興衰《江海學刊》1999(2)。
“平淡”:陶詩風格之闡釋《社會科學戰線》1999(2)。
《詩經》對答之體及其歷史意義《文學遺產》1999(2)。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古典文學研究片論《文學前沿》第一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孔子的詩學《深圳大學學報》2000(6)。
從“兮”字用法看楚辭《九歌》的音樂特性《社會科學輯刊》2001(2)。
中國上古詩歌的歷史文化觀照《社會科學戰線》2001(1)。
睹新春之景詠鄉思之情——讀王灣《次北固山下》《名作欣賞》2001(1)。
夏夜的圖景豐年的歡樂——辛棄疾《西江月》賞析《古典文學知識》2001(3)。
青春溪水裡的一朵浪花——讀李清照《如夢令》《名作欣賞》2001(4)。
仰望泰山志在高遠——杜甫《望岳》賞讀《古典文學知識》2001(6)。
從《生民》到《離騷》——上古詩歌歷史發展的一個實證考察《文學遺產》2001(4)。
中國古典詩歌中“生命意識”的內涵與泛化《深圳大學學報》2001(6)。
中國古典詩學的抒情理論《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27日。
屈原的詩學《深圳大學學報》2002(6)。
道家語言哲學對中國古典詩學的影響《學術研究》2002(12)。
夏商時代的天命觀念及其文化形態《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2)。
性善·仁政·浩然之氣——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認識《深圳大學學報》2005(3)。
一個哲學悖論的詩學消解——老子“道”本體的無限性及其審美轉向《文藝研究》2007(11)。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歐陽修《文史知識》2007(12)。
眼觀風雲浩蕩胸懷日月運行——讀曹操的《觀滄海》《古典文學知識》2008(2)。

相關研究.

文學研究的新視角——評郭傑的《屈原新論》(楊書增)《長白論叢》1994(6)。
評郭傑《屈原新論》(趙敏俐)《東方論壇》1995(1)。
多位觀照力創新意——郭傑《屈原新論》評介(張慶利)《綏化學院學報》1995(1)
追風入麗沿波得奇——評郭傑的《屈原新論》(姚小鷗),《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3)
郭傑《屈原新論》提要(周建忠)潘嘯龍、毛慶主編《楚辭著作提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評郭傑《屈原新論》(增訂本)(黃震雲)《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8(3)。
通古今之變融雅俗於陶鈞——讀《中國文學史話》有感(李炳海)《社會科學戰線》1999(1)。
中國詩歌的文化之路——評郭傑等著《先秦詩歌史論》(朱存明)《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9(1)。
國學是對民族的反思對未來的使命(郭傑訪談)(本報記者謝湘南)《南方都市報》2005年7月18日。
深圳人文精神與需求不相稱(郭傑訪談)(本報記者王光明)《深圳商報》2007年5月29日。
最好的書是生活最大的智慧是世界——聽郭傑教授講《老子》(本報記者鍾詩婷等)《深圳大學報》2007年5月1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