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恢

郗恢,字道胤,乃東晉名臣郗鑒次子郗曇之子,姊為郗道茂。少襲父爵,散騎侍郎,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郗恢身材高大,留著長長的鬍鬚,晉孝武帝對他很器重,認為將來他有立功封侯的希望。正趕上朱序上表辭去職務,於是朝廷提拔郗恢為梁、秦、雍、司、荊、揚、並等州諸軍事,併兼任建威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守襄陽。郗恢把雍州的關隴一帶治理的很調和,反叛朝廷的一千多人都被降服。

生平簡介

出鎮襄陽

昇平五年(361年),父親郗曇去世,郗恢承襲東安縣開國伯的爵位。後擔任散騎侍郎,多次升遷後仕至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當時晉孝武帝好典籍,郗恢與王珣等人都以才學和文章而得孝武帝親近;而當時王珣等人與會稽王司馬道子的親信王國寶不和。孝武帝器重郗恢,更對他寄予厚望,想派他出鎮外藩,望可以外藩的軍事力量平抑日後王珣及王國寶之間的矛盾。太元十七年(392年),雍州刺史朱序朱老求退,並自行離職。孝武帝於是藉機擢升郗恢為建威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襄陽。

抵禦諸胡

郗恢在當地與關隴地區的人相處和諧,每有人歸附都有上千人。然而不久就發生東羌校尉竇沖叛晉侵襲梁州,關中巴蜀人歸附前秦之事,前秦更以竇沖為左丞相。當時郗恢就派兵守金鏞城,以阻從華陰來侵的竇沖。隨後配合河南太守楊佺期成功擊退竇沖。太元十九年(394年),西燕帝慕容永於長子被後燕皇帝慕容垂領兵圍困,於是派兒子慕容弘向郗恢求救,並獻上一枚玉璽。郗恢將玉璽上呈朝廷,並建議救援慕容永,令兩國相爭,無暇南侵;且可待適當時機一併將兩國消滅,一舉收復河北之地。孝武帝同意,於是派兵救援,然而未到長子就已陷落。
隆安元年(397年),後秦皇帝姚興攻略湖城和上洛,並派姚崇攻洛陽。當時洛陽守將夏侯宗之固守金鏞城,郗恢派辛恭靖救援洛陽,又命梁州刺史王正胤出子午谷作聲援。後秦軍因不能攻破洛陽,又因東晉援軍將來,故此退兵。戰後郗恢升征虜將軍,加領秦州刺史。

楊口遇害

隆安二年(398年),兗州刺史王恭以討伐司馬尚之兄弟及王愉為名起兵,豫州刺史庾楷、廣州刺史桓玄、荊州刺史殷仲堪及南郡相楊佺期皆舉兵回響。當時郗恢與朝廷軍隊互為掎角牴抗眾人,然而襄陽太守夏侯宗之及司馬郭毗都反對,但郗恢皆殺害他們。不久,王恭因劉牢之叛變而敗死,已逼近首都建康的桓玄等人面對劉牢之率軍赴京就退守蔡州。當時司馬道子打算以職位籠絡桓玄及楊佺期,以他們抵抗正在東下的殷仲堪,於是以楊佺期取代郗恢,召郗恢入京為尚書。當時郗恢知道楊佺期接替自己,就與南陽太守閭丘羨圖謀出兵抵抗楊佺期。楊佺期見狀,詐稱其實是桓玄要來,自己作為前鋒,務求以桓氏長期控制當地的名望令郗恢部眾失去戰意。最終郗恢部眾相信,果然望風潰敗,郗恢唯有請降,並舉家返回建康。然而郗恢到楊口時,卻遭殷仲堪暗中所派的人殺害,同行四子皆被殺,殷仲堪則推託是蠻夷殺害郗恢。事後朝廷追贈鎮軍將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