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裕橋

邵裕橋

邵裕橋,男,1958年生,浙江省餘姚市人,漢族,大專文化,197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2年至1985年7月在武警專科學校學習,1985年參加公安工作,歷任衢州市消防大隊直屬中隊指導員、衢州市消防大隊副政委。1982年3月3日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範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邵裕橋——30年部隊生涯從普通一兵到優秀領導者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推開了一扇塵封的大門,中國壓抑已久旺盛生命力終於找到了出口,迫不及待地奔涌而出,循嗅著早春的氣息肆意生長。1978年對於邵裕橋來說卻是徹底改變命運的一年,年僅20歲的他由浙江餘姚農村應徵入伍。在消防部隊這座大熔爐他以頑強拼搏的戰鬥精神,在一次次滅火戰鬥的錘鍊中成長起來,為人民建立了功勳。入伍第一年冬天他就榮立三等功,還被評為衢縣勞模,第二年光榮入黨。此後連續兩年每年被評為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1981年榮立金華地區二等功。1982年,邵裕橋被公安部評為公安戰線一級英模,同時被授予“雷鋒式的民警”榮譽稱號。到2008年的今天,他還戰鬥在浙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後勤部部長的崗位上。

人物評價

出色的教導工作者,勇者無畏,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軼事典故

一、出色的教導工作者

1982年滿載榮譽的邵裕橋由戰士被破格提拔為衢州消防支隊副指導員。當時正逢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新的形勢給部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邵裕橋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開始嘗試利用多種方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經過摸索、實踐和多方聯絡,開闢了一條部隊、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促進了戰士安心服役,也使許多戰士退伍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這一舉措,得到了浙江省消防總隊的肯定並在全省總結推廣。

1987年邵裕橋進入衢州市消防支隊黨委領導班子。他堅信,只有黨委一班人團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把整個部隊的建設搞上去。只要有利於部隊建設,只要自己有能力做得到,無論是政工還是後勤,不論戰訓還是防火,他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衢州支隊消防支隊官兵上下團結一致,奮發有為;在後來調任的寧波消防支隊擔任政委或支隊長所帶官兵更是如此。2004年他帶領下的寧波消防支隊被公安部榮記集體二等功,被省消防總隊評為先進支隊、支隊黨委被評為“好班子”。 無論是當戰士還是作為支隊領導,邵裕橋在加強學習的同時,也不斷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時時處處做好表率,當好模範。

二、勇者無畏

消防事業是與火魔和死神打交道的職業,對於消防官兵每一次滅火就是生死邊緣。作為一名帶兵人,在危險面前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才能鼓舞官兵士氣。作為一名領導者,面對烈焰首先要有冷靜的判斷,才能做出正確的部署,每次火場的率先勘探對於邵裕橋都是和死神擁抱。當年邵裕橋還是一名基層戰士時,前後70多次在滅火戰鬥中充當被稱為“敢死隊員的”一號水槍手,以自己的行動圓滿填寫了黨和人民交給的答卷。

進入領導崗位後,每次滅火邵裕橋仍然衝鋒在前,2004年4月22日小港一家化工企業雙氧水車間發生爆炸事故是邵裕橋消防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最危險的一次火災。戰鬥警報拉響後,時任寧波支隊政委的邵裕橋與當時的支隊長趙慶平在行進途中指揮22輛消防車緊急開赴火場。火場上空,黑煙沖天,28米高的雙氧水車間塔樓在一陣陣爆炸中滾出一團團火球,火場周圍50米開外烈焰灼人,20米以內能見度為零。刺鼻的氣味令人窒息,爆炸的巨大衝擊波震得整個廠區設備“咔咔”作響;氧化塔已經受熱過度,炭鋼熔化,塔體嚴重傾斜,裡面的液體隨時有爆炸的危險。當工廠內員工們以最快的速度撤出了廠區,邵裕橋和消防官兵們卻堅守著崗位沒人退卻。

“人民的利益至高無上,民眾的安全至高無上!怕死、怕傷、怕殘不要來當消防兵,不怕死是消防兵最基本的素質要求。”這是邵裕橋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邵裕橋面對如此的大火是勇敢而自信的。寧波是全國重要的化工基地,全市有化工企業幾千家。隨著化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給消防安全防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邵裕橋自調任政委以來就組織官兵開展了新情況下的化工企業火災模擬性針對訓練。這次滅火很大程度上就像演習模擬情景的再現。在隨後的大大小小爆炸不斷,但是這擋不住邵裕橋和身後消防官兵們勇敢前行。經歷了8個多小時戰鬥,和前後4次大爆炸30多次小爆炸的寧波歷史上最大的化工企業大火終於被撲滅了。

消防官兵們勝利了,人民民眾脫離了險境,國家財產保住了。事後為表彰官兵的英勇精神,公安部為支隊記集體二等功一次,為邵裕橋、趙慶平記三等功。同時,省公安廳和省消防總隊為26名官兵記一、二、三等功。

凡是重大的火災現場,邵裕橋總是沖在一線指揮。全支隊官兵9年間先後撲救火災16429起,直接挽回經濟損失70多億元。2004年年底,寧波市委、市政府授予支隊“甬城衛士”光榮稱號。

三、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這是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前兩句,然而在當今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人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作為一名握有實權的領導幹部邵裕橋是當之無愧的,在他任職期間他經受了各種考驗,高度體現出一名共產黨人的真正本色。

工程腐敗是當今腐敗中常見的。邵裕橋任職寧波消防支隊主要領導時很多工程接連上馬,裝備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總資金超過2億元。各路建築商、銷售商憑著他們敏銳的經濟嗅覺,都盯上了邵裕橋這個“有權”的人物。可幾次交道一打卻都說“怕他”。

“我們的錢是人民給的,是用來保衛人民利益的,我們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分花,你們要想賺很多錢就不要來接這個工程。”這是邵裕橋告訴建築商的原話。在實際中邵裕橋也是這么做的。當時支隊指揮大樓是個預算2700多萬元的工程。各路人馬聞訊後紛至沓來,托各種關係介紹來的建築公司有20多家。但是最後經過全支隊同志和各項苛刻的比對,只有幾家合格,在建設中支隊官兵嚴把質量關。大樓拔地而起時,僅這一工程就比預算節約了250多萬元。

一些建築與裝備銷售商也想用金錢誘惑將他拿下,可幾回交道打下來,都 “怕了”。怕就怕在他的入口關、家門關、家屬關、親友關。這“四道關”說來容易,做到極難。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邵裕橋嚴格要求自己,商家宴請他,不論托誰出面,他一概回絕。他不僅本人不去,也告誡手下同志們一律不能去。同時他嚴格要求自己身邊親人,不接受任何禮品和現金。這一點從源頭上堵住了賄賂之門。

邵裕橋任寧波支隊主要領導期間他的兩個哥哥一個在一家中學食堂做飯,一個在村上做泥瓦匠。一個弟弟在一家企業做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邵裕橋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早年父母因病相繼去世,他們兄弟之間,相互幫助,你攙我扶,感情是很深的。老家親人有事,需要接濟,他一定幫一把。可動用手中權力為親人辦違反原則的事,他從來都不做。

藝術形象

寧波是我國最早進行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那裡自古商業氣息濃重。作為一個手握實權的領導者,所經歷的各種難以抵擋的誘惑是遠遠高於常人的。但是邵裕橋憑著共產黨人的本色做到了,他以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贏得了廣大官兵和當地人民的真心愛戴。

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

這些英雄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