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7年

公元417年

公元41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丁巳年,在中國包括東晉義熙十三年、夏龍升十一年、西涼建初十三年、後秦永和二年、北魏泰常二年、北燕太平十一年、北涼玄始六年等諸侯國年號。在歐洲,西哥特人再次進攻汪達爾人。

紀年

丁巳年(蛇年)
後秦永和二年
北魏泰常二年
北涼玄始六年
西涼建初十三年,嘉興元年
北燕太平九年
夏國鳳翔五年
西秦永康六年

中國大事件

(圖)公元417年麥積山石窟

西涼國君李暠於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歲,死後謚為“涼武昭王”。之後他的二兒李歆繼位。西涼國經過三傳,維持了21年,亡於北涼。

南北朝時期的吐谷渾王朝是十六國時期至隋、唐時期活躍於中國西北青海甘肅及四川部分地區的遊牧民族,源出自遼東鮮卑陡河部慕容氏。公元417年農曆2月,吐谷渾·樹洛乾在白蘭山病死,因其吐谷渾·子虔年幼,指定其同母弟吐谷渾·阿柴繼位,自稱沙州刺史、威王。此時,吐谷渾部才“兼併氐羌,地方數千里,號為強國”,故後世又稱吐谷渾為“阿柴王國”。後阿柴遷都澆河(今青海貴德),南朝劉宋政權少帝劉義符封他為澆河公。為了保存實力,主動遣使與西秦求和,並接受西秦的“征西大將軍”、“安州牧”、“白蘭王”等封號。同時,又遣使與南朝劉宋通好,藉以抗秦。阿柴開創的結好西秦與聯宋抗秦的外交策略,使吐谷渾很快走上了興盛道路。

公元417年,劉裕消滅羌族人建立的後秦,攻戰長安。

公元417年,大夏立國後的第十個年頭,赫連勃勃以一系列摧枯拉朽的軍事行動使大夏達到全盛時期:他先是率兵南下攻占鹹陽,繼而揮戈東進占據長安。

公元417年,沮渠蒙遜大軍自武威向西進發,西涼中了沮渠蒙遜埋伏,喪失所有的軍隊、國都、土地,又一個涼國最終滅亡了。

公元417年,名僧玄高妙通禪法,杖策西秦,隱居麥積山,山學百餘人,崇其義訓,稟其禪道,秦州佛事活動呈一時之盛。

我國最早的“車輪舟”出現在公元417年以前的晉代。

公元417年,中國率先發明,建造並使用了明輪推進的船舶--輪船,比歐洲1543年在巴塞隆納第一次建造並進行實驗的實船早1000多年,將單片槳划槳的間歇運動變為輪槳的連續運動,是機械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發明,它大大地提高了船舶航速

東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自印度求法歸來的法顯與佛陀跋陀羅合譯了《大般泥洹經》六卷。經中說:“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雖然仍認為一闡提人不能成佛,但這種說法已是以前大乘經典所從未說過的。

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公元417年)農曆七月,在平城南修建白台,高二十多丈。第二年農曆四月,遷移冀、定、幽三州人民於平城。(《魏書》卷三)

(圖)公元417年南京雲錦

位於蒲江龍拖灣的現存10龕80尊摩崖石刻造像,此處石刻的最早年代是“嘉興元年”(公元417年)。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50公里,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17年),並於北魏、西魏、北周期間大規模建造。麥積山分成東、西崖兩個部分,透過泥塑和壁畫來宣揚佛教思想和佛經內容。

南北朝時(公元417年)在天佛山下建臥佛寺,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是魯南、蘇北的佛教文化中心。

南京雲錦從東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誕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絲織品種登上歷史舞台,於元、明、清時期發展到鼎盛,成為皇家御用品。東晉在建康正式成立管理織錦的官署——斗場錦署,其地點就在都城東南秦淮河畔的斗場市。

歐洲大事件

公元417年,西哥特人再次進攻汪達爾人,並俘虜了汪達爾西林部的國王費內德巴。

公元417年1月1日,在漂泊了6年半之後,普拉西迪婭公主終於回到了義大利。在拉文納,她受到哥哥霍諾留的熱情歡迎,並首次見到了她的未婚夫君士坦提烏斯。

公元401年,聖依諾增爵繼聖亞納大削一世任教宗,在任16年。後世的人都認為他是聖教初期一位偉大教宗。公元417年3月12日,聖人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