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4年

公元384年

公元 384年,乾支日期:甲申年,年號:白雀元年,皇帝:後秦太祖姚萇。

簡介

(圖)公元384年公元384年創建東林寺

麥積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四世紀到十九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疑是神功”,附近民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東林寺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於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創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它椽摩棟接,丹輝碧映,“規模宏遠,足稱萬僧之居”,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事件

公元384年 慕容垂重建燕國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十一月,慕容垂以安撫北部邊民的名義,脫離苻堅北上,十二月到達安時,正好遇上丁零人翟斌起義反秦。慕容垂聯合翟斌會攻前秦鄴城,並密集慕容農起兵回響。慕容垂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改秦建元二十年為燕元年,立慕容寶為太子,封官拜爵,建立燕國,史稱後燕。但鄴城久攻不下,直到後燕慕容垂二年(385)七月,苻堅死,前燕鄴城守將苻丕才率兵撤出鄴城,返回長安,燕軍進占鄴城。隨後,慕容垂定都於中山(今河北省定縣),建地建興。後燕建立後,慕容垂引兵南征北戰,所領疆土日益擴大。建興元年(386)七月,翟斌謀叛被殺,394年,慕容垂率兵攻打西燕,殺死慕容永。此後,後燕又攻取東晉青、兗等地,與後秦分據關東、西,是淝水之戰後北方諸政權中較強盛的一個王國。慕容垂(326~396),字道明,鮮卑族,昌黎(今遼寧朝陽)人。前燕王慕容皝第5子,曾在枋頭(今河南新鄉市東北)大敗東晉桓溫,因而遭到侄子慕容[日韋]的嫉恨,幾乎被殺,只得投奔苻堅。苻堅對他優禮有加。淝水之戰後,慕容垂趁機恢復燕國,定都中山。在他的努力下,後燕據有現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成為盛極一時的強國。396年參合陂一戰,後燕慘敗於魏。時已患病四個月的慕容垂在回國途中死於上谷(河北涿鹿東南)的沮陽。

人物

釋僧肇(公元384-414年),東晉時代著名佛教學者,俗姓張,家貧,以傭書為生,常繕寫典籍,因而得以博覽群書。少年時代,即愛好玄理,常以《老》、《莊》為心要。他讀老子《道德經》,嘆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後讀舊《維摩經》,經過仔細玩味和研究,認為自己找到了歸宿。因而歡喜頂受,並出家為僧。

僧肇出家之後,即對佛法進行深入的研究,他“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年僅二十,即已名振關輔。其時鳩摩羅什被呂光帶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僧肇慕名前往,從其受學。後秦姚興弘始三年(公元401年),羅什應請到長安,僧肇亦隨同而來,並參與羅什的譯經工作,凡出經論,皆由僧肇與僧睿二人詳定。僧肇當時認為;“去聖久遠,文義多雜,先田所解,時有乖謬”。由他參與詳定的經論,千百年來,成為佛徒喜讀的定本。他追隨羅什十餘年,是羅什門下最年輕的、在學術上有成就的弟子之一。弘始十六年(公元414年)卒,年僅三十一歲。

去世

公元384年,鮮卑族人慕容垂建立後燕(亡於407年);公元384年,鮮卑族人慕容泓建立西燕(亡於394年);公元384年,羌族人姚萇建立後秦(亡於41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