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芸[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

邵芸[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
邵芸[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邵芸,女,1961年生,上海人,博士,十九大代表,創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微波遙感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參與科學家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長期從事雷達遙感基礎與套用研究工作,我國雷達遙感套用領域知名專家。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邵芸邵芸
2007年-今,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微波遙感研究室主任;
2004年-今,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3年-2007年,香港,中國科學院暨香港中文大學地球信息科學聯合實驗室主任;
2001年,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8-1999年,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NASA/JPL)作高級訪問學者;
1998年,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1996年,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研究員;
1993年,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8年-1989年,英國,執行中英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
1989年,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6年,北京大學遙感地質研究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3年,北京大學地震地質專業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2017年,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主要著作

1.郭華東等著,2000,《雷達對地觀測理論與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研究果專著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主持編寫第6、7和8章,pp.214-347).
2.魏鍾銓等著,《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科學出版社,北京,2001,(第十二章,pp.252-263).
3.童慶禧等著,《中國金礦研究新進展》(第二卷),地震出版社,北京,1994,(撰寫雷達遙感一章).
4.GuoHuadong(ed.),ShaoYun(AssociateEditor),Radar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inChina,Taylor&FrancisBooksLtd,2000.
5.ShaoY,HuQR,GuoHD,etal."EffectofdielectricpropertiesofmoistsalinizedsoilsonbackscatteringcoefficientsextractedfromRADARSATimage."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2003,41(8):1879-1888.
6.ShaoYUN,TanQL,LiuH,GuoHD.StudyonDifferentialInterferometry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stotheManiEarthquakeof1997UsingERS-1/2SARData:ACaseStudyinChina,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2002,45(Suppl.):205-213.
7.ShaoY,LiaoJJ,WangCZ,Analysisoftemporalradarbackscatterofrice:AcomparisonofSARobservationswithmodelingresults,Can.J.RemoteSensing,2002,28(2):128-138.
8.ShaoY,LiaoJJ,WangCZ."Analysisoftemporalradarbackscatterofrice:AcomparisonofSARobservationswithmodelingresults."CanadianJournalofRemoteSensing,2002,28(2):128-138.
9.ShaoY,FanXT,LiuH,etal."RicemonitoringandproductionestimationusingmultitemporalRADARSAT."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1,76(3):310-325.

成就榮譽

一、在國家重大基金支持下,1994年美國太空梭SIR-C/X-SAR過頂內蒙古試驗區時,同步進行3波段4極化雷達遙感穿透實驗,得出L、C、X波段雷達波對乾沙的穿透能力結果,並分析了影響電磁波穿透能力的衰減因素。研究成果對我國第一顆L波段雷達衛星的立項和參數選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所級創新工程課題“含水含鹽土壤介電特性研究”的支持下,測量了含水含鹽土壤的介電常數,發現其虛部與含鹽量高度相關,開展了與RADARSAT的同步觀測,表明後向散射係數σ0與含鹽量的相關性較高,成果發表在IEEE/TGRS上(2003)。
二、主持863計畫“SAR南方水稻長勢監測課題(1996-2000)(共2期,驗收均為“A”)”。其系列研究成果兩次應邀在IGARSS大會作特邀專題報告,在國際上引起反響。成果被日本、韓國、印度等國農業部門採用,並在我國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及2000年度廣東省水稻監測中得到套用。2001年發表於國際權威遙感期刊《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的論文,經嚴格評選,選入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地球觀測信息用於糧食安全保障報告》,是該報告收錄的全球最有價值的15篇論文之一;同時入選ManualofRemoteSensing,VolⅡ,PrinciplsandApplicationsofImagingRadar。
三、國家科技部科技奧運專項“奧運環境遙感監測研究”(2003-2006)課題,中科院科技奧運項目“奧運主場館區工程環境高解析度遙感監測與虛擬仿真研究”。為奧運公園規劃及周邊交通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空間信息,建立了奧運主場館區工程環境建設動態監測網站,成為“科技奧運”亮點之一,並當選第29屆奧運會火炬手。
四、主持863計畫“新型成像雷達地下目標探測與隱伏特徵提取技術研究”(2008-2010),提出了新型雷達遙感技術提取地下隱伏特徵的方法;提出羅布泊“大耳朵”實際是圓盆狀的論斷,是羅布泊2008-2010年大型科考七大新發現之一。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
國家“863計畫”十五周年重要貢獻獎(2001);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1);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
98’全國科技界抗洪救災先進個人(1998);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1995);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