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機場

那拉提機場

那拉提機場是一個中國機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那拉提民用機場場址位於新源縣城東郊闊爾墩草場,距離新源縣城公路12km,距離野果林風景區16km,距離那拉提風景區58km。機場性質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3C,跑道長2000m,設計機型為CRJ-200、ERJ-145、ATR- 72和MA-60等支線飛機。近期工程以2010年為設計目標年,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540畝,航站航空綜合樓面積2700m2,建設工期為兩年。規劃近期旅客吞吐量為10.8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為540噸/年,飛機運行架次為2000架次/年。

基本信息

簡介

那拉提機場那拉提機場
那拉提機場位於伊犁河谷谷底,新源縣城東面9公里,機場等級為4C級,跑道長2300米,寬45米,機坪面積20000平米,可以保障ATR和波音737所有系列飛機全載起降。
那拉提機場位於西天山自然保護區內,處於各景區的中心,它的東面50公里處有空中草原之稱世界四大高山河穀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南面150公里是巴音布魯克天鵝湖,北面70公里是唐布拉風景區天浴溫泉,西面是庫爾德寧風景區夏塔古道草原石人風景區。那拉提機場是各景區的旅遊集散地,將為新疆的經濟和旅遊發展構築起新的空中優勢。

那拉提機場是新疆自治區重點建設工程,總投資2.1億元,於2004年7月動工,2006年6月底竣工。機場等級為3C,跑道長2300米,寬45米。距新源縣城約12公里,距那拉提風景區約60公里。機場設有4個停機坪,可供波音737、747等大型飛機起降,是新疆自治區第一個旅遊支線機場,從烏魯木齊市到那拉提的空中飛行時間約45分鐘。

從2006年7月18日起,該機場正式通航,人們可在全疆各個民航售票點定購前往那拉提的機票。七、八月旅遊旺季時,南航新疆公司計畫每周飛3班;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航班。那拉提草原地處天山腹地,景區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這裡既有獨特的草原風光,又保留著濃郁古樸的哈薩克族民俗風情。2005年4月,那拉提草原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接待遊客54萬人次。

歷史

那拉提機場那拉提機場開工儀式
2000年7月新疆自治區黨委王樂泉書記提出新建那拉提旅遊支線機場的構想,機場建成後將對伊犁州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等有著深遠的意義,起到開發獨具那拉提特色的草原風光生態旅遊資源,使之與附近三個景區連為一體,並起到維護和保持民族地區穩定、鞏固國防的作用。2003年2月由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建設。2003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可研,2004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初步設計。該機場設計等級為3C,跑道長2000米,站坪滿足2架支線飛機自滑進出;航站綜合樓面積2746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為15069.8萬元。

2005年7月2日,那拉提機場明確跑道延長400米,滿足全載起降波音737系列機型的要求,工程竣工為2006年6月30日。並成立了以新疆自治區副主席宋愛榮任組長的自治區那拉提機場協調領導小組。隨後,工程建設指揮部立即委託西南設計院進行機場擴建的設計及新疆空管局對飛行程式的設計。8月15日完成機場擴建設計並通過技術方案論證,確定跑道延長300米、道面厚度由原來的28厘米增厚到32厘米、停機坪增加兩個C類機位,同時完成了飛行程式的編制工作。8月21日通過了跑道延長擴建工程投資3570萬元的概算評審,此機場的最終投資為18639.8萬元。2006年4月26日自治區發改委組織專家及有關單位召開了那拉提機場飛行區跑道延長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會議通過了機場擴建方案,機場等級由3C調整為4C。

2003年,伊犁州成立了那拉提機場建設項目協調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由於民航體制改革,按照新疆自治區政府的統一安排,2004年7月27日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新疆那拉提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原那拉提機場公司負責的那拉提機場建設工作8月14日正式移交給新疆那拉提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8月21日指揮部人員及車輛全部到達新源那拉提機場工地,嚴格按照建設程式全面展開機場建設。

建設

那拉提機場那拉提機場 停機坪
那拉提機場於2004年4月25日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由於初步設計未得到正式批覆和跑道移位的原因,工程於7月18日正式破土動工,並進入工程移交階段,主要進行飛行區航站區的土方平整、道槽區的浸水,由於原鋪設施工供水管線過小,與要求的輸水能力不匹配等問題,指揮部對施工供水管線進行了改造,十二月一日按設計要求完成跑道的浸水工作及90區土方平整區的挖運、回填工作。冬季停工期間,由北京國信招標公司對飛行區道面工程以及各建築物和強、弱電專業工程進行了公開招標,並及時和中標單位簽定了契約。

2005年4月18日在施工現場召開了開(復)工大會。經過對按設計要求浸水且涼曬後的地基試驗分析後,發現浸水地基在晾曬了近100天后(設計要求為40天),條件最好的地段也不能達到強夯的要求,為確保工程質量,地基處理工程按設計要求無法繼續進行施工,之後經過分析主要原因是前期地質勘測精確度偏低,地形圖的比例過大,導致現在跑道下的地勘不準確,加之設計人員對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經驗不足,最終導致了設計浸水加強夯方案的失敗。指揮部於6月3日邀請師管孝等國內知名黃土地基處理專家來現場,分析、研究,最後對土基含水量過高地段採用以砂石料換填原基槽泥土或採用石灰、水泥灰樁複合地基。但指揮部在之後的實施過程中又發現跑道東端土基不但含水量較高而且出現淤泥,淤泥層厚度達到5-10米,針對這一問題6月27日再次邀請專家來現場,明確不良地基處理方案,專家根據試驗資料並結合現場情況,初步將該區劃分為兩部分進行處理,一部分為道槽區填築厚度大於4米的部分採用壓路機碾壓加固,砂礫石回填;另一部分為填築厚度小於4米的採用砂礫石換填處理。最終確定了浸水加強夯、增濕加強夯、直接強夯、換填砂礫石、砂礫石回填、換填3:7灰土及素土換填等九種不同的地基處理方法對不良地基進行處理才得已解決。前期地質勘察、地基處理方案設計等原因,造成了指揮部正式接管機場工程建設後浸水工作失敗,從而邀請專家重新確定處理方案,以至於機場工程建設在2005年7月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展開。

2005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砂礫石回填45萬立方米、東淨空處理挖土方50萬立方米、西端延長300米段土方回填50萬立方米,東淨空復耕土回填15萬平米,防滲膜的攤鋪及18cm砂礫石墊層14.7萬平方米,水穩層攤鋪600米,圍界磚牆砌築5902米,航站區各建築物主體砌築完畢,場道水穩料備料全部完成,碎石備料完成48%,水洗砂完成42%。

2006年指揮部根據3月集團公司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重新確定機場6月30日機場投入運營,根據這一指示,指揮部立即重新調整了施工進度計畫。那拉提機場為了達到自治區黨委、政府規定的6月30投入使用的要求,監理單位、實驗室及駐場各施工單位為了保障年5月30日工程的全面竣工,達到驗收要求,各單位都投入了足夠的人員、設備,確保24小時晝夜不間斷施工。那拉提機場工程建設跑道、聯絡道及停機坪水泥穩定層已全部完成,水泥砼道面澆注已完成一萬立方米,航站區航管樓及配套各建築物工程已基本完成,已滿足使用要求。整體計畫2006年5月30日機場建設全面竣工,6月1日準備進行五方驗收,6月15日進行校飛,6月20日申請行業驗收,6月30日達到投入使用要求。

運營

2009年,伊寧、那拉提機場正式合併運行。伊寧機場20世紀30年代即開始運行,算得上是一家老機場,2008年旅客吞吐量26.4萬人次,貨郵450噸,運輸飛行4802架次。那拉提機場竣工於2006年,2007年正式開航,為季節性旅遊機場,2008年僅運行近百天,旅客吞吐量1.04萬,貨郵0.2噸,運輸飛行200架次。兩個機場均為4C級,運營機型均以波音737和ATR72為主。

為了節約人力資源,統一管理、優勢互補,提升機場的綜合保障能力,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取得阿勒泰(喀納斯)機場運行經驗之後,決定將伊寧、那拉提兩家機場合併運行,運行後總體保障人員縮減21.6%。

那拉提機場地形複雜,機場上空的天氣複雜多變,又是一個新建機場。所以針對那拉提機場的特殊性,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除了執行飛行部下發的關於那拉提機場的運行措施外還要求飛行員必須執行制定的以下補充措施。

一是從P261到P260到NLT航線,如果雷雨繞飛超過15海里同時向前沿航線飛行超過20海里必須返航;二是按規定在儀表飛行條件下,機組禁止抑制機載EGPWS,到五邊仍然不能見跑道,必須拉升返航;三是那拉提機場所在山谷夜間非常黑暗,下降進近過程中要做好機組配合,看清外界環境同時結合儀表,準確判斷好航跡和位置;四是執行夜間那拉提任務必須機長親自操縱,不帶飛。這些措施的制定給飛那拉提機場的飛行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