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舒才

邊舒才

邊舒才,1947年生,山東淄博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人口促進會書畫院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涉外經濟學院客座教授,北京中盟亞視書畫院院長,《榮寶齋》推介畫家。

基本信息

簡介

他長期刻苦學習,精心創作,又多次求教於啟功、白雪石、高冠華、孫軼青、盧沉等諸名家,其作品內容豐富,筆墨酣暢,中西畫技巧妙結合,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先後在中國美術館、人民政協禮堂、榮寶齋舉辦個人畫展,社會各屆給予好評。並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政協、釣魚台國賓館以及國家領導人收藏其代表作品。 曾多次被《中國畫家》、《中國青年》、《中國書畫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報》、《北京晚報》等刊物選載。作品《三顧茅廬》、《將相和》、《聽松圖》被榮寶齋收藏並編入《榮寶齋精品畫廊集》。中央電視台兩次對邊舒才繪畫成才之路作專題報導。赴韓國舉辦《韓中交流美術展》,受到國內外書畫界的一致好評,作品被韓國首相盧武玄收藏。 2009年,在榮寶齋大廈設立邊舒才畫室,與各屆書畫愛好者交流。

藝術經歷

1987年,完成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課程。涉足國畫山水、花鳥、人物等,臨摹了大量古代名家書畫,手法上嘗試多元的表現形式,以國畫人物為主攻方向,開始了國畫人物的深入研究。之後參加國內各類國畫評比,屢獲殊榮;

1996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受教於賈又福、田黎明、張立臣,後拜師高冠華、白雪石,潛心研習中國畫,主攻人物,在繪畫上,不刻意迎合時人,力圖創新寫意抒情,以國畫傳統手法,融入油畫色彩技法等表現形式,逐漸形成了個人鮮明的藝術風格;

1997年,中國美術館舉辦邊樹才李函二人畫展

同年山東淄博臨淄區政府禮堂舉辦個人畫展;

1999年,與摯友成立五湖四海書畫院,兼任經濟日報社中國影像部總監,中盟亞視書畫院總監,創刊《中國書畫博覽》;

2000年,北京書店舉辦個人畫展,並受到中央電視台採訪報導,作品入編榮寶齋精品畫廊;

2001年,北京戴月軒舉辦個人畫展;

2003年,赴韓國釜山舉辦韓中交流美術展;

2005年 ,范曾看過其作品後,慷題:邊舒才畫室;

乙酉北京-首爾-香港國際藝術交流展獲香港站金獎;

舒才齋成立。

“聖地杯”全國書畫展中,作品獲金獎;

被光華科技基金會評為“環保大使”;

2006年,第九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展”獲銀獎;

入選中國文化部——當代百名書畫藝術英才;

200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書畫名家展”

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個人畫展;

2008年,北京榮寶齋舉辦個人畫展,央視、北京電視台、山東電視台予以報導;

2009年,在榮寶齋、榮興藝廊設立邊舒才畫室。

藝術評價

觀邊舒才之畫作,亦如品邊舒才之為人———樸實而大氣、雄渾而豪放。與其說他是當今畫壇不可多得的鬼才之一,倒不如說他是畫界以創作鍾馗為代表的驅邪鎮的鬼的代表人物。邊舒才為畫凡四十餘載,無不辛勤耕耘於朝夕,風雨不誤於案頭,每每視筆墨為生命,以藝術為上帝。他常常拿一顆善良而平實的心地接人待物,更是以一顆坐懷而不亂的平和心態做人作畫。藝術界的慣例往往是這樣的:具備了高尚的人品之後,必然會有脫俗超群的作品流傳於世,畫家邊舒才當屬此例。

與邊舒才兄相識已十年之久,因志趣相投,性情接近,故經常往來頻繁,天長日久遂成至交。舒才兄早年性情剛直不阿,常斗酒以釋懷,頗有壯懷激烈之豪舉。多年來,我與他所有的朋友一樣,既喜歡他的畫,更喜歡他的為人。

後來,他就成了學校很有名氣的小畫家了。稟賦的過早展露,奠定了他一生都將走藝術之路的機緣和定數。邊舒才沿著這條路走了下來,而且一走就是幾十年的光陰。歲月在他的臉上無情地烙下了縱橫的溝壑,而他卻像畫痴一樣,用那支無聲畫筆在各色的紙張上繪出了絢麗而多彩的生命畫卷。

1995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面對著一輪初升的朝陽他作出了一生中最大的決定。於是,他用那張由於激動而略顯潮紅的臉,懷揣著一顆激動不安的心,灑淚告別了白髮蒼蒼的老母和親人,他終於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生他養他的那片故土,帶著他一生都在追求著的夢幻來到了北京。在京城發展的近20年裡,他廣交天下朋友,虛心向人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1996年,他進中央美院國畫系深造,並拜著名畫家張立辰、田黎明為師,系統學習繪畫理論和創作技巧。自古工夫不負有心人,成功的果實經汗水的浸泡,終於在頑強的生命中長出高大的喬木。回首那條用酸甜苦辣鋪就的路,遙望那些悠悠的塵封歲月,面對自己作品好評如潮的回報,年近花甲的畫家竟然是老淚縱橫、哽噎不止。

說邊舒才是當今畫壇的鬼才,除了他靈性的詭秘,才氣的突兀多變之外,主要是與他作品中總是和鬼的題材分不開有關。邊舒才多年來專攻古代人物繪畫,尤以畫鍾馗為代表。自古以來,鍾馗就是中國民間驅邪鎮鬼的神話人物,歷代被人們所傳誦和推崇。邊舒才曾這樣說道:“我就是要用我筆下的鐘馗,驅走這世間所有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妖魔鬼怪。”不難想像,鍾馗,姿態萬千,表情各異,或怒目而視,或長發衝冠;或拔刀起舞,或鬍鬚飄然;或紅袍加身,或仰天長思,觀之令人肅然不止,品之讓人掩卷沉思。除此之外,由他所畫的大型系列古代人物畫無不形神兼備,有飄然畫外之感。如巨幅70米長卷《水滸108將》及《太白醉酒》、《八仙醉酒》、《唐人詩意圖》、《姜太公垂釣圖》、《屈原》等等。顯赫的成績固然不能證明什麼,但卻一定能夠告訴我們一個故事的過去和將來。作為北京榮寶齋特聘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邊舒才,以他作品征服了社會和所有衷愛他的讀者,同時也贏得了業內人士的好評。他的作品《太白醉酒》、《八仙醉酒》、《唐人詩意圖》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作品《鍾馗嫁妹》入編《當代全國繪畫實力派作品精選》一書,並多次在報刊發表。

應該說成功的路就是一條上山的路,只有不斷攀登的腳步,永遠沒有終止的路標和最後的終點!我們有理由說,在書畫藝術的路上,邊舒才是個忠實的攀登者,更是一個無畏的探索者。

媒體出版

文章及作品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政協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書畫報》、《中國人口報》、《北京日報》、《中國武警報》、《 北京晚報》等多家報刊發表。

《榮寶齋精品畫廊》、《榮寶齋2004年中國畫清賞雅集》、《中國畫》、《美術大觀》、《中國當代繪畫實力派作品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作品集》、《第七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集》、《國畫精典》、《美術》、《翰墨名家》、《國畫研究》、《中華英才》、《鑑賞·收藏》等百餘家雜誌刊登發表其作品,出版書籍有《邊舒才畫集》、《邊舒才繪畫作品》。

作品《達摩一葦渡江》、《三顧茅廬》、《鍾馗》、《孔子》被中國外交部作為國禮分別贈予韓國總理高健、美國副國務卿還有中國台灣地區主要領導人。作品被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文化部、外交部以及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等收藏。

藝術觀點

與時俱進,與人民同在,是我在長期的繪畫實踐中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也是我對作品的價值取向。堅持以反映時代精神和謳歌人民為己任,堅 持以中國人物畫的寫意傳統和筆墨精神為氣質,並通過對自己個性化藝術語言的提煉,從而使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藝術更能深刻地表現生活。我多次去西藏、雲南、內蒙古等多處佛教聖地採風。西藏碧天白雲的潔淨與高遠,還有金碧玉頂山的喇嘛廟給了我靈魂,賦予我才氣,使我靈感迸發、靈魂淨化。那燃燒的激情驅使著我手中的筆,隨心而動,任意馳騁。我用嫻熟的筆法、個性化的思維表現,畫出了他們的精神境界,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自然,有一種親切感,也使觀賞者和畫中的人物有一種無言的思想溝通。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的生命在於真誠,而藝術的真誠則源於畫家對生活的真誠,我要以真誠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藝術。從我的作品中也體現出了藝術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摯愛。我的心留在了紙上,我的魂融入了繪畫。真誠二字時刻激勵鞭策著我的藝術生涯。

藝術屬於時代,藝術屬於人民,藝術更屬於那些與時俱進、真誠謳歌時代、真誠謳歌勞動人民的藝術家們。

舒展才思,成其“鬼才”

毛夢溪

他靈性詭秘,才氣多變;他平實大氣,匠心獨具;他稟賦奇特,飄逸好古;他心若靜水,思維浩曠。

他以善畫鍾馗、儒佛道家古翁仙人及歷史神奇人物著稱:大膽的留白,奇絕的想像,樸實而磅礴的畫風,打破了傳統中國水墨畫構圖、線條和色彩組合的套路。繼承中有令人難以捉摸的創新,發展中若隱若現古代的仙風隱跡,總能給人以出人意料的震撼,總能引觀者於古代傳奇人物無盡的遐思。

但凡對丹青稍有垂愛的人士,大多略經提示就會馬上叫出他的名字——邊舒才,當今畫壇“鬼才”。自古及今,“鬼才” 均以構思奇特,意境怪誕,迷離恍惚,變幻莫測著稱。“鬼才”不多,但多為人所嘆止和流連,邊舒才毫無爭議地被劃入此類。

被稱為“鬼才”,還因邊舒才作品常常與鬼的題材分不開,且其尤擅畫古代捉鬼的神話人物——鍾馗。自古以來,鍾馗以其相貌醜陋、質樸正義著稱。據《夢溪筆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書記載 : 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大病不起,夢一蓬髮虬髯的“大鬼”為其斬除魔穢,遂召著名畫家吳道子照其夢境畫成鍾馗,掛於宮中。大病痊癒,唐玄宗詔令全國百姓歲暮除夕之時將鍾馗貼於家門之上 “ 以祛邪魅,益靜妖氛 ” 。從此鍾馗成為中國民間驅邪鎮鬼的傳奇人物。

邊舒才喜畫鍾馗,經過研習揣摩之後,其筆下鍾馗,姿態萬千,表情各異,或怒目而視,或長發衝冠;或拔刀起舞,或鬍鬚飄然;或紅袍加身,或仰天長思,觀之使人肅然不止,品之讓人掩卷沉思,思之令人拍案稱奇。邊舒才曾這樣說 :“ 我就是要用我筆下的鐘馗,驅走這世間所有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妖魔鬼怪。”雖為“鬼才”,卻心稟正義之斧,正如他筆下的鐘馗一樣,他把一個藝術家的良知和充滿正義的心聲淋漓盡致地植根於自己的作品及奇特的才思之中。

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邊舒才痴迷著自己的愛好與夢想,數十年如一日專攻古代人物,直至花甲。其作品題材著重表現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既有道家、佛家的古翁仙人,也有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更有中華詩聖、酒仙的風範。《太白醉酒圖》的飄逸,《獨釣寒江雪》的悠然,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邊舒才的繪畫作品,雖然題材多取自歷史典故,但在表現手法上卻不落俗套。在表現場景和構圖上採用國畫大寫意的手法,在表現人物神情方面便採用趨於油畫寫實的手法,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既虛幻於現實生活,又靈動於作品的意境之中。其代表作有70米長卷《水滸一百單八將》、《唐人詩意圖》、《三顧茅廬》等。在表現人物主題作品的構圖上,邊舒才多採用大留白的手法,使畫中除大地、人物之外的部分一片空靈,大有將天、地、人融為一體,以充分體現古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如《得悟圖》:得感悟者席地而坐,姿態端穩、神情安詳,周圍一片空靈,仿佛人在得悟後,心靜如水、雜念皆無,如浩曠的天空一樣明淨。作者筆下的人物形神兼備,活靈活現,似乎飄然於畫外,仿佛能讓觀者與之交流溝通;留白的一片空靈,又讓觀者有了極大的想像空間,任人豐富的想像力在這廣袤空間自由馳騁,讓人強烈感受到人與自然之和諧境界。

作為畫家的邊舒才,有著極不平坦的童年。他上國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當時所有作業本的背面,幾乎都讓他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圖畫。後來,他就成了學校很有名氣的小畫家。稟賦的過早展露,奠定了他一生都將走藝術之路的機緣和定數。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邊舒才始終信守“老實、忠誠”的原則,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對待藝術,他始終一絲不苟地踐行著自己的諾言,沿著既定的方向矢志不渝地走下去,而且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足跡都有他辛酸的汗水和感人的故事。

走進邊舒才的畫室,更親耳聽到了發生在1995年春天那個早晨的故事:一個不惑之年的畫家,帶著因一顆激動不安的心而略顯潮紅的臉和一生的追求和夢幻來到北京。20年光陰無聲,轉眼銀絲爬上鬢角,他因為自己的虛心坦誠,執著堅守,得到著名畫家張立辰、田黎明的賞識和指導,在酸甜苦辣沉積的泥土中頑強地長成高大的樹木。回首那條用汗水浸泡的藝術道路,遙望那些悠悠的塵封歲月,面對對自己作品如潮好評的回報,已是花甲的邊舒才竟然眼含熱淚、哽噎不止。

依然是直率豪放、剛烈正直的山東漢子,依然是痴迷作畫、奮發於人物畫的書生,只不過額頭多了歲月的縱橫。依然是樸實的畫筆、無華的丹青,依然是飄香的宣紙、規整的尺牘,只不過筆與畫中更多了神與形、意與言的意趣,心中添了靈性的體悟與執著後的堅定。

四十餘年朋友有增無減,得益於他做人上的摯誠質樸及作畫上的勤奮睿智。四十餘載舒展心志,無不碌碌耕耘於朝夕,風雨不誤於案頭,靈性凝於墨而忘於筆,終成“鬼才”。近半個世紀攻研思繪,乃至形神兩忘,出新意於古法之中,蘊妙理於豪放之外。當代的丹青“鬼才”終找到自己靜謐的處所——北京琉璃廠“舒才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不倦求索之後,終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談畫論道,而心中更加多了一份“江館清秋,落筆倏然”的從容。

獲獎收藏

公益捐贈

2008年6月11日 捐贈作品給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

2008年3月30日 捐贈作品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光華仁愛工程;

2007年12月18日 捐贈作品1幅給紅十字基金會;

2007年11月27日 捐贈作品1幅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2007年10月18日 捐贈作品1幅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2003年8月29日 捐贈作品2幅給中國扶貧基金會;

獲獎記錄

重要收藏

《達摩一葦渡江》被韓國前總理、代總統高建收藏;

《孔子》被美國前國務卿收藏;

《三顧茅廬》被三軍儀仗隊收藏;

《達摩調心圖》等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收藏 ;

《鍾馗神威》分別被作品被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文化部、外交部以及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等收藏;

邊舒才作品賞析

作品欣賞

邊舒才作品 邊舒才作品
邊舒才 邊舒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