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美國教育

遭遇美國教育

《遭遇美國教育》是2013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環遊世界去上學:遭遇美國教育》講述了,高剛做訪美學者時,將自己10歲的兒子送進了美國學校,由此遭遇美國教育。美國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沖天:《我怎么看人類文化》;《中國的昨天和今天》;學習二戰史,竟然讓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核子彈持什麼意見?”中學物理課,作業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項目城市照明系統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種種躲閃不開的衝突與思考,種種的疑慮、困惑接踵而至,美國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作者簡介

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作為有特殊貢獻專家,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華聲月報社(後華聲報電子版社)歷任記者、社長助理、華聲報電子版主編、副總編輯、總編輯。2003年9月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歷任新聞學院副院長、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

目錄

遭遇美國教育遭遇美國教育
第1章 開啟生命理性思考和自由發展的空間

美國的國小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要讓孩子們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

弗絲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1.1 美國小學生作文題目嚇我一跳

1.2 我們的學生為何厭學

第2章 尊重每個生命的價值開掘每個生命的潛能

梅克教授對我說:“我的研究遵從一個基本的思想原則,這就是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並且最大限度地去發展這個長處。而以往人們的觀念,恰恰與此相反,認為教育的任務是去發現孩子們的短處,再想方設法去彌補孩子們的短處。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孩子們不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動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傷了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不可改變的對於教育的牴觸心理。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孩子們能力的開發與培養。”

梅克教授相信:努力發現孩子的長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信。而專門注視孩子的短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卑。

2.1 美國國小的家長會

2.2 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

2.3 美國的中國小非常看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4 從體育達標說起

第3章 原則與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傳授

造紙房子,觀察螞蟻,從國小開始,美國老師就讓孩子動手、動腦。進了中學,美國老師甚至讓學生去參與研究城市燈光布局的市政項目。美國學校培養學生的著眼點不是前人已經找到的答案,而是孩子們進行全新創造的能力。

3.1 美國學生的作業注重動手能力

3.2 培育孩子的合作精神

3.3 兒子的人生之路

第4章 讓孩子們知道愛,珍視愛,學會愛

從愛護小小的蜂鳥開始,美國國小讓孩子們學會了愛。到了中學,同情心和責任感就是美國教育中強制性的要求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究竟應該怎樣設計和建造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教會孩子們“愛”,是一個點點滴滴、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工程!

4.1 愛心,始於蜂鳥

4.2 是誰,教會了我們孩子殘忍?

第5章 何謂強大:道德與品格的拷問

那位美國朋友毫不掩飾地對我說:“我不了解別人,我冒著生命危險去黃石公園救火,還是為自己。我非常愛我的女朋友,我們會結婚,我們都想要孩子。如果黃石公園真的燒毀了,我們、甚至我們的孩子就永遠不會再看到這片地球上絕無僅有的美麗的土地。一旦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對我說,我們去黃石公園看看吧。我告訴他,黃石公園在1988年的一場大火中毀滅了。孩子會做何種反應,他可能會毫不留情地問我:爸爸媽媽,你們當時正年輕,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不去救火!為什麼不拯救它?那時,我們說什麼?我們可能無言以對。就是想到這些,今天我就要放棄課程,去當志願者,保護黃石公園,為我和我所愛的人、為了我們今天還沒出生的孩子能夠永遠看見地球上這個美麗的地方。”

5.1 美國人都是活雷鋒

5.2 報人絲黛茜

5.3 姚明:“只能說我們的價值觀比金牌低。”

5.4 官是貪官,師為惡人

5.5 美國著重培育學生的五大能力

尾聲

推薦閱讀的文獻和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