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河

遜河

遜河,黑龍江水系的河流,“遜”為“奶漿”之意,“別拉”為“河”。

簡介

遜河,又名“遜別拉河”。黑龍江中游南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遜”,滿語意為“奶漿”。發源於源自小興安嶺東南麓、黑河市西部山區,集數條支流,由西向東流經黑河市愛輝區、孫吳、遜克縣,在遜克縣車陸鄉西雙河村附近附近注入黑龍江幹流。較大支流有辰清河、茅欄河、臥牛河沾河烏底河等。遜河全長279公里,河槽寬度由上游3米到下游40米,水深0.8~2.0米,流域面積1573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1.6立方米/秒。已建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0.38萬千瓦。

遜河為黑龍江的主要支流之一遜河為黑龍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遜河,遜河一詞據說源於明代,最早見於《盛京通志》一書,但是否指當今之遜河,尚有待考證。遜河,又名遜別拉河、遜畢拉河、遜必拉河、遜比拉河,其中尤以遜別拉河與遜畢拉河之用詞頻度不相伯仲,使用面較廣。

自然環境

遜別河發源於小興安嶺北麓,於黑龍江中游的遜克縣境內流入黑龍江。水流清澈,為少沙河流。遜別河支流較多,有臥牛河、沾河等。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本區河流為冷水域。流域內人類活動很少,基本上保持了自然環境的原始狀態。年均溫為-1.5-0.6℃;年均降水量為540mm,多集中在6-9月。

魚類資源

保護區內魚類有34種,其中重點保護的魚類主要有大馬哈魚、哲羅魚、細鱗魚、茴魚、江鱈。它們都是高寒山區冷水性的特產魚,在遜別拉河有一定資源量。亞冷水性魚類主要有狗魚、雅羅、花等。溫水性魚類主要有鯰魚、馬口、鯉、鯽、鰱魚等。這些魚數量多,分布廣。保護區還有甲魚分布,有一定資源量。屬於中國名貴珍稀水生動物名錄的有大馬哈魚、江鱈。

其它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哺乳動物20多種,鳥類有100多種。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中華秋沙鴨,二級有馬鹿、駝鹿、黑熊、棕熊、猞猁、水獺、豹貓、豺、雪兔、鴛鴦、蒼鷹、雀鷹、大、普通、毛腳、紅腳隼、黑琴雞、花尾榛雞、長尾林、長耳等。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被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帶。主要樹種落葉松、紅松、雲杉、樟子松、蒙古櫟、楊樹、水曲柳等。主要灌木胡枝子、刺梅、杜鵑等。藥用植物有黃芪、五味子等;食用真菌有木耳、猴頭、蘑菇等。

旅遊資源

遜別拉河自然風光秀麗。河谷中怪石林立,水流湍急,景色雄偉。遊客在此以漂流、探險的形式盡情欣賞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1989年保護區又開展垂釣業,引來更多遊客。

開江開江

保護價值

1.保護大馬哈魚的自然產卵繁殖地。

大馬哈魚為淡水繁殖、海洋成長的過河性游魚類。大馬哈魚太平洋特產,共6種。遜別拉河是黑龍江中游大馬哈魚上溯產卵的主要河流,保護區對保護大馬哈魚及其產卵繁殖具有重要意義。

2.保護我國高緯度寒冷地區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獨特河流生態系統。

因遜河而命名的縣鎮

遜河縣

1916年8月,民國政府設遜河稽墾局,從璦琿、龍鎮移民農墾。1928年,稽墾局升置為遜河設治局。1929年,民國政府設定東北政務委員會,遜河設治局直隸黑龍江省。1933年,由設治局升置遜河縣。1934年12月,成立黑河省公署,遜河縣隸屬黑河省。1943年10月,遜河、奇克兩縣合併為遜克縣,仍歸黑河省管轄。1947年,復設遜河、奇克兩縣。均隸屬黑龍江省。解放後由遜河、奇克、烏雲三縣合併為遜克縣。

遜河鎮

原遜河縣縣機關駐地。解放後,因遜河縣與奇克縣合併,縣政府設定在原奇克縣縣機關駐地奇克鎮,遜河縣縣機關駐地改稱為為第三區,自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一直為遜河公社駐地,1984年4月改建為遜河鎮,現仍為鎮政府所在地。1998年被批准為革命老區鄉鎮。遜河鎮管轄1個社區居民委,7個行政村,8個屯。現有居民3536戶,10703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其中鎮內人口936戶,3942人。全鎮人口由漢、滿、蒙、達、回、鄂倫春、朝鮮,錫伯族組成。擁有耕地面積144360畝。是遜克縣經濟發展的中心區域和對外經濟輻射的視窗,2002年被列為黑龍江省小城鎮建設網路示範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