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朗伯佯謬

又稱達朗伯疑難。法國科學家 J.le R.達朗伯提出的一個流體力學中的問題。他從1744年起開始採用分析方法求物體在流體中的運動阻力,1752年他指出,物體在無界不可壓縮無粘性流體中作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到的合力等於零。

正文

這個結論的邏輯推理是正確的,但它同實際不符,因為所有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都受到阻力(見流體阻力),有的還受到舉力,故被稱為佯謬或疑難。產生佯謬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粘性這一能量耗散機制。真實流體都是有粘性的,但有些流體粘性很小(例如水和空氣)。在邊界層內粘性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邊界層內流體的粘性引起圍繞物體的環流而產生舉力 (見有環量的無旋運動)。粘性會在物體表面產生切向應力,使物體受到摩擦阻力。粘性還使非流線型物體上的邊界層從物體表面分離,形成物體後面的尾流,在這種情況下,耗散的機械能以壓差阻力的形式表現出來。可見粘性是使物體在運動中受到合力的根本原因,也是揭開達朗伯佯謬的關鍵。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