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腎損害

過敏性紫癜(Henoch-Schanlein purpura)為過敏性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膚、關節、胃腸道及腎臟。30%~70%患者有一過性血尿,腎臟活檢則幾乎每例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病變。約30%患者有較明顯的臨床腎炎表現。小兒多見,男女之比為2∶1。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驅史。

過敏性紫癜腎損害

概述

病因尚不清,許多患者常有最近感染史。一般為呼吸道。病原菌包括:β-溶血鏈球菌、葡萄球菌、分枝桿菌,嗜血桿菌、耶爾辛菌屬等。某些藥物與食物被認為與發病有關。大多認為本病與循環中可溶性免疫複合物的形成有關,該免疫複合物為IgA,可在血循環中發現,血IgA也升高,在感染後IgA升高更明顯,在皮膚、腸道及復發的移植腎均發現IgA沉積,由於病變區常有C3及備解素,而不易發現C1q及C4等,認為可能通過激活補體旁路系統而造成組織的免疫損傷。其他免疫異常還有:IgA分泌的B細胞增加,T調節細胞改變等。至於IgA在本病發病中確切機制尚不清,有認為是抗原,有認為是抗體,也有認為是非特異性抗體,為某種抗原對機體刺激後產生相應抗體時同時產生。由於病人尿中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過高,腎小球內常有纖維蛋白原沉積。因此,血管內凝血機制可能也參與本病的發病過程。
除腎外表現外,本病在病史、臨床表現、尤其是免疫病理改變與IgA腎病相似,因此有學者認為兩者存在共同的發病機理,為同一疾病的不同臨床表現。

表現

腎炎症狀大多在起病1月內出現,部分可遲至3~6個月甚至2年以上。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一)血尿 為肉眼或鏡下血尿,可持續或間隙出現,且在感染或紫癜發作後加劇。多數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
(二)蛋白尿 程度輕重不一,不一定和血尿嚴重度成比例,蛋白尿大多為中等度,血漿蛋白水平下降程度較蛋白尿嚴重度為明顯,可能蛋白除了腎臟漏出外,還從其他部位如胃腸道、皮下組織等漏出。部分病例可表現為腎病綜合徵或急性腎炎綜合徵。後者浮腫、高血壓相對不明顯。
(三)高血壓 一般為輕度高血壓,明顯高血壓者多為預後不良。
(四)其他 少數病人有浮腫,大多為輕度,急性期浮腫者常有血壓上升,表示病變較廣泛。浮腫原因與蛋白尿、胃腸道蛋白丟失及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有關。此外病人還常伴關節酸痛皮膚紫癜、腹痛、全身不適等表現。腎功能一般正常,少數出現血肌酐尿素氮一過性升高。血清檢查IgA及IgM大多升高,IgG正常。C3及CH50大多正常,不少病例血中有冷球蛋白上升。
光鏡下,小球的主要病變為局灶節段性系膜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細胞增殖,病變類似IgA腎炎。有節段性毛細血管內血栓形成,偶呈壞死性,可出現上皮細胞增殖及新月體形成,多形白細胞等炎症細胞浸潤,少數病例呈瀰漫性毛細血管內增殖性改變,和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難以區分。根據病變程度及臨床病理聯繫,國際兒童腎臟病病理研究會將該病病理分為六類見(表19-19)免疫螢光見IgA呈顆粒樣在腎臟的較廣泛的系膜區沉積,少數為IgG及IgM沉積,C3及纖維蛋白原的沉積也不在少數。除系膜區外,偶見毛細血管袢的沉積。電鏡下,系膜基質局灶性增生。顆粒樣電子緻密物沉積,偶可見電子緻密物沉積在內皮下及上皮下。基底膜裂解,管腔中見中性細胞、血小板及纖維素等。Ⅱ:系膜增生:a局灶性
不管皮膚是否受累,絕大多數患者皮膚活檢可在小血管壁見到IgA沉積。
表19-19 國際小兒腎臟病學會病理研究會
過敏性紫癜的組織病理學分類
I:微小病變
Ⅱ:系膜增生:a局灶性b瀰漫性
Ⅲ.系膜增生性腎炎伴50%~75%新月體形成: a局灶性 b瀰漫性
Ⅴ.系膜增生性腎炎伴大於75%以上新月體形成: a局灶性 b瀰漫性
Ⅵ.系膜增殖性腎炎
腎外表現主要為對症處理。急性期去除誘因(如感染、藥物或食物等)並加用抗過敏措施如:去氯羥嗪等。補充大劑量VitC並注意休息。激素僅套用於腎臟病變嚴重,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徵或急進性腎炎者,特別是後者,除激素外,尚應聯合套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等。嚴重時予脈衝療法,合併套用抗凝、血漿置換等,在部分患者中可控制疾病的發展。
預後說明
該病的腎外表現一般為自限性,偶可復發。腎臟累及者約50%以上為尿常規異常,持續較長時間,並在感染後加重。少部分出現急進性腎炎表現。大部分預後良好,少部分出現持續性腎功能減退。表現為腎炎或腎病綜合徵預後較差,且與病理表現有關:I、Ⅱ、Ⅲa預後比Ⅲb、 Ⅳ、Ⅴ要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