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違背臨床醫學規範和倫理準則,不能為患者真正提高診治價值,只是徒增醫療資源耗費的診治行為。或者說,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範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簡單說,過度醫療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基本信息

簡介

過度醫療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是指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範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簡單說,過度醫療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過度醫療不是診治病情所需,起碼不是診治病情完全所需。過度醫療是與道德相違背的,是法律以及相關制度所被禁止的。一些醫院的臨床病例顯示,領導幹部、公費醫療及醫保病人,更容易成為“過度治療”的受害者。

形成原因

過度醫療過度醫療

1、經濟原因:醫療過於市場化發展、以藥養醫、醫務人員的收入與經濟效益掛鈎、藥品回扣、開單提成;

2、醫學本身的複雜性與醫生的診療水平的原因;

3、法律法規的原因:醫療事故鑑定法規定了醫生在鑑定過程的舉證倒置制度,可能導致醫生對病人的過度檢查;

4、其他原因:醫患關係緊張;個別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主要種類

過度醫療包括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等)、過度護理

表現

輸液依賴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其中,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保守估計,每年我國最少有10萬人在輸液後喪命。

有業內人士曾經發文指出,“由於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輸液與口服藥物相比更難有挽回的餘地,在出現差錯的時候也會有更大的危險。如果輸液所用的藥品存在質量問題,會比口服藥物更容易給患者帶來傷害。”

“如果過度輸液,沒有被殺死的病菌很容易自發成為。”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檢驗科主任張樂海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即使病菌耐藥性突變率很小,且不會致病,但由於長期隱藏在體內,將產生更大的抗藥性,長此以往輸液治療可能對於過度輸液的病人來說療效甚微。

醫療器械價格虛高

近年來,醫院濫用醫療耗材的亂象頻發,產品從生產企業進入各家醫院,價格經過層層加碼導致虛高,嚴重侵犯了患者的利益。市場對這類醫用耗材有著剛性的需求,供需的不平衡和信息的不對稱,不僅導致患者缺乏話語權,有時就連醫院在採購時也難有議價能力。因此,醫用耗材特別是高值耗材,不但有“銷售的壟斷性”,也存在“消費的被動性”。

支架濫用,促使國內心臟手術市場增速驚人。據統計,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是2萬例,到2011年達到了40.8萬例,增長了二十多倍。對冠心病患者,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的比例是7:1到8:1,在中國則高達12:1。

“醫生利益”

在很多醫生眼中,“看病難、看病貴”並非是目前醫療領域的最大問題,恰恰是過度醫療,反映了目前醫療問題的癥結所在。現有的醫療衛生體制使醫生能在其中“遊刃有餘”地進行過度醫療,“大診斷”、“大醫療”已經不是個別醫生的不良行為,而是普遍現象。

例如普通感冒,如果開10塊錢的藥就能治好,但在這個病人身上,藥價就占到了總醫療金額的100%。為了達到“50%以下”這條紅線,很多醫生不得不多開出30塊錢的檢查費,使藥費比例降為25%。由於醫保對支付總額並沒太多限制,只是卡著藥費的比例,所以很多醫生都會用“湊數”的方式來滿足要求。

“醫院謀公利”

在眾多醫生眼中,醫院更像一個企業,圍繞績效做足文章,儘管醫院的績效從來不擺在檯面上談。據記者多方了解,北京天壇、宣武等三甲醫院,每年的藥品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三乙醫院保守估計也超過2億。

績效導向的另一個結果是醫院“嫌貧愛富”,更願意接收自費病人。2012年末,北京協和醫院等傳出拒收醫保病人的訊息,隨後北京市衛生局就對此澄清。不過多位被訪醫生表示,醫保額度用完後,的確會有拒收病人的現象發生。

無有效考核制度

在對醫生和科室的考核上,學術委員會疏於對診斷細節、用藥規範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制度執行的漏洞之一。在一些已開發國家,一旦發現醫生有不規範診斷的行為,輕則解除勞動契約,重則撤銷其行醫資格。國內的懲戒力度顯然不足。

基本特徵

1、使用的診療手段超出了疾病診療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規律和特點;  

2、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處方平均金額、總使用量都在逐年攀升,這從側面說明醫生增加了患者的給藥劑量和頻次;

3、採用非標準的診療手段;

4、費用超出了當時個人、社會經濟承受能力和社會發展水平。

界定難度

過度醫療的定義雖然很明確,但在現實中卻又是非常難以界定的。由於過度醫療的界限模糊,很難被嚴格認定,醫生總能把過度醫療解釋為合理行為,把道德問題歸為技術問題。

因為,臨床醫學非常複雜,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病也有不同的表現,同一種病的不同時期治療方法也不同。就拿感冒來說,做CT那就是過度醫療,但如果做常規的血液檢查就很難確定。很多病症相似,醫生需要數據來確診,有時醫生採取全面檢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檢查是正確診斷所必需的、哪些是多餘的,都是由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水平而定的,因此,對過度醫療的判斷也就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指標。此外,在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人們對過度醫療的認識也不同。

判定準則

一般來說,對過度醫療判定的基本準則是:對病人的診療總體上是趨好還是傷害。在治療中,要看醫生的目的何在,治療是否產生預防作用,是否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是否能延長病人的壽命。另外有兩個附加條件是:病人的經濟能力是否能承受,病人的心理是否能承受,治療中是否能體現病人的權利。

影響

抗菌藥物濫用

過度醫療過度醫療

抗生素濫用,直接導致了“超級耐藥菌”的出現。研究顯示,據衛生部統計,中國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藥物,平均100個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藥物,是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

醫保費用浪費和流失

過度醫療導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浪費和流失。人民網曾報導稱,中國醫療保險中的“六非”行為(非合理用藥、非合理檢查、非合理收費、非合理醫藥定價、非參保對象享受醫保待遇、非離退休人員享受離退休待遇)一直較為嚴重,據估算,醫療機構濫開藥、濫檢查等現象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在20%至30%,如再加上藥品回扣、藥品虛高定價、亂收費等現象,醫保基金浪費和流失比例不低於50%。

過度耗費優質醫療資源

在解決多數普通疾病上,過度地耗費了極其緊缺而寶貴的優質醫療資源。最後造成的後果是,本來就緊缺的優質醫療資源供應更加緊張,加大了真正有高層次醫療需求的疑難重病者看病的成本與死亡風險。從這個角度而言,“找專家看感冒”也是另一種過度醫療。

解決方法

公立醫院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健康產出,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要實現這一目標,僅僅靠增加財政投入是不夠的,關鍵是轉變激勵機制,從支付方式、考核評估等各方面進行改革,使得醫院和醫生主動以提高人民健康、控制醫療費用為目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