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解放軍出版社採訪組汶川震區現場報告

遍地英雄:解放軍出版社採訪組汶川震區現場報告

汶川是四川的大地,四川是中國的大地。 正是這一路的走來,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祖國。 這就是我們腳踏的大地,這裡就是我們祖國的大地!

基本信息

作者:張晉生

本書圖片本書圖片
市場價: ¥36 元
ISBN:9787506556453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2008-07-01 第1版
2008-07-01 第1次印刷
開 本:16開
頁 數:384頁
類 別: 文 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文學- 報告文學
博庫價:¥15.8元

導語

汶川是四川的大地,四川是中國的大地。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八級特大地震。那一刻,汶川在顫抖,四川在顫抖,中國在顫抖。5月15日,解放軍出版社派出採訪小組前往地震災區。本書便為他們到汶川前線的採訪紀實。7人採訪小組深入都江堰、汶川、綿竹等重災區,冒著餘震危險,進行了為期9天的艱苦採訪。

目錄

序: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汶川催問
地震後,我們來過
汶川去來
遍地英雄——“5·12”汶川大地震採訪親歷記
決戰廢墟
最長的一周——震區:他們的七日與我的七日
挺住——地震災區採訪手記
災區印象

前言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汶川是四川的大地,四川是中國的大地。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八級特大地震。那一刻,汶川在顫抖,四川在顫抖,中國在顫抖。5月15日,解放軍出版社派出崑崙圖書編輯部主任張良村,文藝圖書編輯部副主任余天寶,《解放軍文藝》雜誌編輯部編輯殷實,《解放軍生活》雜誌編輯部編輯王通化,《軍營文化天地》雜誌編輯部副主任余戈,《軍隊黨的生活》雜誌編輯部編輯余彥隆,由我帶隊,前往地震災區。
當我們踏上這片土地,滿目瘡痍;當我們望腳下這公路,裂痕溝縱;當我們聽身後的聲音,悲涼悽厲。
這片土地的人們,在遭受著多么巨大的考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經歷著永世難忘的磨礪!而這是我們祖國的土地,這裡是堅強的四川!
前後九天裡,我們一行七人分別去了都江堰、汶川、綿竹、茂縣、綿陽、北川、什邡……
一路走來,從成都到都江堰,從汶川到北川。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經歷到的,是每一個在這樣環境中走過的人所不能忘記的。
坍塌的房屋,斷裂的道路,滑落的山石,湍急的江河;悲傷的淚水,殘破的肢體,堅定的眼神,活下去的勇氣;無法忘記,無法忘記!
我們一行七人,走在重災區聚源中學、向峨鄉中學、九龍鎮幼稚園、漢旺鎮東汽子弟中學、北川中學、鎣華鎮、紅白鎮、紅白鎮中心學校……
正是這一路的走來,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祖國。四川——我們深愛著的這片沃土,她曾經秀美,曾經陰柔。而如今,她的內秀被自然打破了,卻顯現出她硬朗的另一面。是的,我們的房子塌了,但我們還有自己的雙手。是的,我們的親人去了,但我們還有自己的思念。是的,我們被深埋在廢墟里,但我們還有求生的本能。是的,我們得救了,我們有了生的希望,我們就有了重建家園的決心!
這裡,我們看到了無數沖在前線的子弟兵。看外表,他們還很稚嫩,但他們卻用稚嫩的肩膀,背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哪裡最危險,哪裡最艱難,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你可知道,他們有多少人,幾天來就休息了幾個小時;你可知道,他們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生命拋在腦後:你可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代表了整個國家,整個軍隊!就是他們,在用自己的生命來與扼住他人生命的死神作抗爭。
是的,也許你很感動,也許你很激動。你知道誰是最可愛的人,知道有他們在,你就不會再害怕。我們也一樣。
你看,又是一個連在前方進行挖掘作業。他們已經救出了20多個人。你看,在那邊,那是一個排在為百姓搬運物資,誰都無從得知他們已經搬運了多少噸。你看,你看,你看……數不清的軍裝,數不盡的親人,數不完的親情。也許,你無法忘記他們把你托出來的那一刻,因為你看到了生。也許,你無法忘記他們寧可渴著,也不喝百姓的水,因為他們知道這時候誰更需要。也許,你無法忘記他們還是個孩子,而當他們抱起孩子的時候,他們已經成長為男人!猶如鋼鐵一般的漢子!猶如長城一般的戰士!是的,多少感人至深的畫面,永遠定格在了這個特殊的時刻。多少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在這一瞬間消失。一看到那身軍裝,百姓們的心裡便有了底,不再哭鬧,不再彷徨。緊緊依偎在你的懷中啊,這個寶貝,如今,他的親人就只有你了。這是一個嬰兒,抱著他的,是救他出來的兵。孩子,記住,你的媽媽永遠愛你。兵們哭了,孩子卻笑了……
4999米高空縱身一躍的是他們!跪在地上哭喊著:讓我再救一個人的是他們!向壓在廢墟下面的父親和嫂子深鞠一躬,便含淚而去執行任務的是他們!頭上隨時坍塌的建築,他們顧不得!手上的鮮血直流,他們顧不得!他們更顧不得吃飯睡覺,更顧不得拭去淚水,他們在爭分奪秒,他們拚命的去拉回每一個在鬼門關徘徊的生命。因為他們是軍人,是中國軍人!
祖國在召喚我們,我們義不容辭!負有這種使命,我們深感肩上的擔子同樣重大,我們雖然不能深入廢墟中去親手拯救生命,但是我們的責任是為拯救那些生命的英雄謳歌。就這樣我們在飽和的採訪本上,每個人都從自己採訪思考的角度,用淚水蘸著情感梳理出一篇篇發自內心的文章,匯集成冊。同時為了體現出國家、軍隊對抗震救災的強有力指揮,我們還特意邀請《解放軍報》記者部副主任、一直堅守在抗震救災指揮部採訪的劉聲東同志撰文,將高級指揮將領在急難險重面前如何調兵遣將運籌帷幄的情形展現在讀者面前,使全書更具權威性。
在我們此書殺青,即將付梓時,我們仍然在關注著汶川、四川的動態,在感受著強烈的愛國氣息。我們看到,現在國人空前的團結,愛心匯聚成愛潮,湧向這裡。這裡的人們知道,這裡的人們堅強。這裡的人們打不垮,這裡的人們雄起!
四川,山柔水秀人美。在細膩的外表下他們卻有著堅忍不拔的內力。於是,他們撐住了。他們站起來了。他們贏得了世人的鼓勵與尊敬!
這片土地啊,這些深愛你的人,可以伴著你了。這片土地啊,你養育了的人,可以用自己報答你了。這片土地啊,以後你的發展,是另外那些深愛著你的人,為你裝扮得更加美麗所建造的。
地震是個讓人們心中都會泛起漣漪的詞……
那一刻,心,顫了。淚水鋪天蓋地後,幹了。重拾心中的酸楚,看見了生命的陽光。
那一刻,地,震了。漫天塵土飛舞后,靜了。捧起各方的愛心,看見了生活的希望。
這就是我們腳踏的大地,這裡就是我們祖國的大地!現在的她,也許局部面目破損,但是我們相信,很快,她就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她,也許瞬間滿心悲傷,但是我們堅信,很快,她將擦乾自己的淚水,重新站立而撐起這方的天空!
我們深愛著你,這片土地!我們深愛著你,這方人民!我們深愛著你,我的祖國!
當我們的腳步踏到這片土地上,我們就成了安泰,我們就永遠與你在一起!
張晉生
2008年6月16日

試讀片斷

歷史多記住了一個日期:“5·12”;多記住了一個地名:汶川:也多記住了一個特殊的數字:13.7萬!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後,全國立即進入緊急救災狀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投入13.7萬兵力抗震救災。全中國再一次感激子弟兵稱頌子弟兵,全世界也在為人民解放軍而歡呼。就連那些一向對中國軍隊挑三揀四、說三道四的某些西方媒體,也一個勁地說:中國軍隊,了不起!
千軍萬馬靠指揮。在這場我軍空前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我軍前方抗震救災指揮中樞發揮著哪些重要作用?作出了哪些重大決策?5月14日,記者走進設在成都軍區的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
震後10分鐘,成都軍區黨委迅速召開會議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奉命奔赴災區的各抗震救災部隊基本到位後,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立即成立了一個由近百名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組成的“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由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任總指揮,政委張海洋任政委,主要領導成員由濟南軍區、空軍、海軍、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隊領導組成,並成立了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黨委。抗震救災一線的兵員調動和指揮協調,均由這裡擔負。
實事求是地說,頭兩天雖然天天都能掌握不少巨觀上的新情況。但我還是沒有找到要寫點什麼東西的衝動。也許是因為每天從電視機里看到的各種災難畫面太多了吧,對於指揮部不斷更新的一組組數據和命令,我總有一種抽象感。
然而,當我一次次親眼目睹獵獵的軍旗,發瘋似的搶占一個個制高點:一次次親眼目睹子弟兵冒著餘震,玩命似的用血淋淋的雙手扒開一塊塊磚石時,指揮部里的每一個數字的變化,每一個箭頭的更改,每一道命令的下達,開始變得無比具體和生動起來。
於是,我多次重返聯合指揮部,更多地了解和理解這支軍隊是如何進行這場空前大集結、大救援、大轉移、大會戰的。
這是一個果斷的決策:各路搶險大軍到達災區後,軍委、總部授權成都軍區組成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在國家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和中央軍委的指揮下,統一指揮調度震區三軍部隊。我在5月14日到達成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這個聯合指揮部里“刺探”最新信息和巨觀情報。24小時內,不管我什麼時候走進這個聯合指揮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神情凝重,忙碌異常。陸軍、海軍、空軍與武警的指揮和參謀人員,各自收集和分析震區最新情況,而後聯合會商搶險預案,形成並下達各種任務和命令。
地震發生的那一天,這裡的每分每秒都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級的驚天一震,讓汶川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電力中斷,交通中斷,通信中斷,整個汶川像突然被狂風扯斷線的風箏,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前去救援的部隊,也像五花大綁捆住了雙腳雙手,難越蜀道半步。
30小時,整整30小時,汶川音信全無!!!
溫家寶總理睜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扯著嘶啞的喉嚨吼道:“我只要我的10萬人民!”
千里之外的中南海,徹夜不眠。
5月12日晚緊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軍委胡錦濤主席再次要求,立即組織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和醫療衛生人員,火速趕赴災區,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子弟兵早一分鐘到達,就能多搶救一條生命!
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的嗓門越來越大:“焦點在汶川,制高點也在汶川,關鍵的關鍵在汶川!不惜一切代價,進入汶川!”一道道軍令從這裡往下傳達,一個個報告往這裡聚集。
5月22日,距汶川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了240多個小時,抗震救災鬥爭進入關鍵攻堅階段。記者再次來到聯合指揮部。
只見指揮部大廳燈火通明,不時可見各個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在打電話給前後方布置任務。牆上的大螢幕上,實時顯示著災區各地的實況畫面。一排排的電話機,傳遞著一條條來自地震災區和北京的重要信息,一道道關係著災區民眾生命安危的指令從這裡傳向各救災任務部隊。
電話,幾乎每分鐘都在鳴響,東西南北各救災一線的戰報,都通過一根根銀線匯聚在這裡,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命令、關懷和詢問也一次次傳遞到這裡。
“我有時候不得不用涼水洗把臉讓自己清醒一下。”指揮協調組一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看到,指揮部里,許多工作人員都緊張地忙碌著。記者了解到,指揮部成員前兩天兩夜沒人睡上一分鐘,一天時間只顧得上吃幾塊餅乾,喝幾口礦泉水,嗓子啞了就含上潤喉片,但都有著指揮軍警民聯合打一場抗震救災勝仗的堅強信心和決心。
一架架軍用運輸機星夜起航,一輛輛軍車晝夜兼程,一支支精銳之師走上抗震救災戰場……十幾萬人民子弟兵在指揮部的統一的調配下在救災中發揮著中流砥柱作用。
空軍陸航協調組嚴密組織空運空投工作。忙得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的陸航處處長陳格輝對記者說,飛機數量多。執行救災任務重,空域狹小,飛行密度大,空中調配矛盾突出。他說,只有建立空中聯合管制中心,明確指揮協同關係,確定臨時空中管制區和飛行實施細則,整合各種空中投送力量。
在平均每天近400次請求直升機救援的情況下,針對成都軍區以外的其他部隊對高原山區空域、地形及氣象條件不熟,災區突發情況多等實際,協調組科學制定計畫和救援方案。據陳格輝組長介紹,他們將汶川、理縣、茂縣、映秀等地形氣候覆雜地區的救援任務交給對本區情況熟悉的成都軍區某陸航團。
從各救援部隊反饋的信息看,目前救援部隊正通力配合在各鄉鎮展開全面搜救。在部隊開進途中,不斷有各種協同作戰的信息發回:
——聯指派出的5支機動氣象保障小分隊,分別部署到平武、北川、理縣、綿竹、安縣,為直升機、運輸機、空投、空降任務部隊提供現地氣象保障。
——武警四川總隊某支隊官兵正聯合濟南軍區某部官兵,全面“進村入戶”,展開全面搜救行動。
——二炮工程技術總隊正緊急打通通往堰塞湖的道路,為前往排除險情的成都軍區某部,排除前進障礙。
——海軍陸戰某旅正聯合空降兵某部在綿竹市東北鎮、什邡市師古鎮,準備轉移大批受困民眾。
——來自全軍各大單位的百餘支醫療隊正在聯指的統籌協調、科學部署下隨部隊一起進村入戶巡診,積極救治邊遠山區民眾,合理分流傷病員,搞好傷員後續專科治療。在災區民眾相對集中、地震次生災害較少、交通相對便利的地點設立醫療點,開展現場急救、檢傷分類和常見病醫治工作。P2-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