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1

運-11

運-11是我國哈爾濱飛機廠研製的一種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哈飛於1974年4月提出構想,1975年1月開始設計,1975年12月30日運-11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運-11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試製,當年上天的目標。1977年4月3日設計定型投入生產。

運-11

運-11

運-11是我國哈爾濱飛機廠研製的一種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哈飛於1974年4月提出構想,1975年1月開始設計,1975年12月30日運-11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運-11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試製,當年上天的目標。1977年4月3日設計定型投入生產。
運-11原型使用兩台美國大陸公司TSIO-550-B活塞發動機,後改用兩台活塞-6甲發動機,單台功率285馬力,載客人數8人。裝雙槳葉J9-G1金屬螺鏇槳。發動機類型是區分運-11和其發展型號運-12的最大特徵。B型上換裝渦槳發動機,與運-12在外觀上的區別很小,主要是機頭形狀有所不同。
運-11定型後交付了41架,中國飛龍航空服務公司接受14架,新疆"軍墾農航”10架,後停產。曾先後用於飛播小麥、水稻、農業施肥、除草、滅蟲、綠化草原、地質勘探、空中照相以及支援短途運輸、旅遊、考察丹頂鶴和東北虎等野生動物等各項作業。該機低速性能良好,座艙寬,視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維護方便。1980年5月23日,在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下,哈爾濱飛機廠組建了運-11飛機農業航空服務隊。
在具體設計上,運-11採用雙發、上單翼帶撐桿、單垂尾、固定式起落架布局。矩形機翼為雙梁斜撐桿式結構,翼形NACA4412。前緣裝有可自動打開的前緣縫翼和同後緣襟翼連動的襟副翼。採用圓角矩形截面機身,艙內布置了4個雙人摺疊板椅。板椅收起後,可以裝貨。大小兩扇的貨艙門在貨艙左側左側,艙內有8個有機玻璃視窗。採用梯形單垂直尾翼和矩形反彎度翼型水平尾翼。舵面同時採用軸式補償和角式補償,便於駕駛。升降舵和方向舵採用布質蒙皮。前、主起落架不可收放,均為支柱式,有油氣減震器,適於在簡易土跑道或草地上起落。主起落架採用低壓輪胎雙輪。機翼內共裝有四個金屬油箱,重力供油,在左右發動機艙內各安裝1個金屬消耗油箱。飛行員採用Y柱形結構的盤式雙操縱,腳操縱採用前後位置可調整的四聯桿機構腳踏板。電動機械混合傳動襟翼和副襟翼,舵面由軟硬混合式機械傳動控制和,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調整片採用電動機構傳動。冷氣系統供發動機起動和主起落架剎車用。電源系統為2台ZF-15直流發電機和1個12HK-30蓄電池,交流電通過GBL-250單相變流機和SBL-40、SBL-125三相變流機供電。機載設備包括各種儀表、GT-1超短波電台和WL-7無線電羅盤等通訊領航設備。可加裝裝有1個粉劑和液劑共用的玻璃鋼藥箱,容量1,000千克。1個容量為1.4米³的尼龍種子料袋,1個可卸式風動藥泵,最大流量為16千克/秒。機上裝有常量型和超低量型兩套噴灑設備。

運-11基本技術數據

機長:12米
機高:4.64米
翼展:17米
空重:2,14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500千克
最大載重:940千克
最大時速:220千米/時
最大航程:965千米
實用升限:3,950米
起飛距離:510米
著陸距離:450米

世界上主要的軍用運輸機

中國現役軍用飛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