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花果山

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唐宋時稱蒼梧山,亦稱青峰頂,為雲台山脈的主峰,是江蘇省諸山的最高峰。花果山景區交通便利,環境整潔衛生,基礎設施完善,景區管理規範有序,創“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良服務”的活動保證遊客得到更好的文明服務。花果山風景區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風景區”和“優秀旅遊區示範點”稱號,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同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區旅遊區示範點。花果山風景區年接待遊客量150餘萬人次,是周邊省、市地區的旅遊熱點,是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

基本信息

位置境域

連雲港花果山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全國“黃金周”旅遊直報點和全國空氣品質預報系統點。

花果山風景區所在的連雲港市位於我國萬裏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東臨黃海,西接中原,北扼齊魯,南達江淮,與日本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景區面積84.3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懸崖,巍峨壯觀。

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台山。被譽為:“海內四大名靈”之一。

地理環境

連雲港花果山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86.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有山峰136座,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所描述的“孫大聖老家”而著稱於世,名聞海內外。它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秀美的自然景觀令遊客讚嘆不已。山中古樹參天,名勝古蹟眾多,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遍布山中。主要景點136處,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景點很多:孫悟空出生地——女媧遺石、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栩栩如生的唐僧崖,以及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拐杖柏、曬經石、團圓宮等,特別是水簾洞更是名聞遐邇。以三元宮為中心的古建築群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於明、興盛於清,是歷史上著名的香火盛地,極具文史價值的鬱林觀石刻和建於北宋的阿育王塔,還有屏竹禪院、義僧亭、茶庵、九龍橋等都是著名的名勝古蹟。近幾年來緊緊圍繞《西遊記》主題,對景區進行開發建設,又增加了怪石園、墨香小徑、大聖佛、多寶佛塔、瑤池、猴苑、鹿苑、神路、天下第一巨字“神”字、仙人湖等都是獨具匠心的成功之作。花果山植被豐富,景色秀麗,一年四季皆有特色。全國四大觀賞明竹之一“金鑲玉竹”,名茶“雲霧茶”和獼猴桃人參果銀杏板栗等都是花果山的特產,近兩年景區管理處加大綠化美化力度,花果山將是“四季好花常開、八節鮮果不絕”的人間仙境。

主要景點

花果山山門

連雲港花果山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雲台山境內。花果山山門建成於1996年7月1日。一到山門口,《西遊記》氛圍便撲面而來。山門是在傳統古城門的骨架上,用現代表現手法加以渲染。正門上首為孫悟空的頭像,背襯圓形圖案,象徵功德圓滿,法輪常轉。北側有唐僧師徒4人西方取經的浮雕,下方有6隻圓雕雄獅把門,廣場四周有109隻石猴迎賓。山門背面的匾額上鐫“東勝神洲”四字,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題寫。透過中間的門洞,可看到松林中吳承恩雕像。

十八盤

步行沿仙人橋、嶺竹節、十八盤登山,也可乘汽車直抵山頂。十八盤路側有一塊石頭形似鯉魚,頭在地面,半獻身子在地下。相傳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穩,派許多陰陽先生到各地去查訪和破壞龍脈,這天有一位來到雲台山,發現了鯉魚石,又見這條嶺上有個第一天門。他知道鯉魚只要跳過天門便成了龍,托生在山主家,長大就會搶奪皇帝的江山。陰陽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他。山主很高興,便問怎樣才能使鯉魚跳過天門。陰陽先生對他說,只要在鯉魚石旁修個十八盤,就能順勢飛上天門。於是山主僱人晝夜施工建起了十八盤,陰陽先生也就放心地走了。原來鯉魚跳過天門才能成龍,若是落在十八個盤子裡,那只能是人間的一道菜,風水也就這樣被破了。

南天門

攀上十八盤,走不多遠便是南天門。在《西遊記》里它是玉皇大帝靈霄寶殿的外大門,每次孫悟空上天求救兵,都是先經過這裡通報。南天門舊有關帝廟,毀於日寇的戰火,林則徐曾在鴉片戰爭前到這裡觀賞過,並留下了三首著名的七律。

九龍橋

由南天門下行抵九龍橋。九龍橋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於群山環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條大澗在這裡匯合,然後奔流向山下的大海。過去香客從南天門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氣繼續向上攀登。這一降一升雖增加了登山的艱險,但卻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龍橋建於明代,為體量較大的磚構拱橋,它不僅方便了過往行人,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藝術精品。橋旁的大銀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遺物。它用濃密的綠蔭籠罩著九龍橋,橋上山風陣陣,橋下流水潺潺,松濤盈耳,鳥語花香,把遊人的疲勞消除得一乾二淨。

橋南有九龍將軍廟,也就是這座橋的橋神廟;北面高處是茶庵,過去專供遊客休息品茶,現闢為吳承恩紀念館。

沿山路攀緣或乘纜車可至三元宮。三元宮是雲台山區的主廟,也是花果山的主體建築。

三元宮

三元信仰源遠流長,早在1600年多年前東晉時代,乾寶的《搜神記》上便載有東海人陳光蕊,生了三個兒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記敘。明代蘇北魯南三元信仰非常興旺,萬曆十五年(1587年)淮安人謝淳破家擴建三元宮,奠定了三元宮建築群的基礎。《西遊記》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堅定信仰者,書中說唐僧是東海陳光蕊的兒子,這廟裡的三元也就是唐僧的骨肉兄弟了。三元宮易名海寧禪寺,改塑釋迦牟尼佛,三元聖像已移至東配殿。

大雄寶殿

面前有兩棵千年銀杏,顯示著三元宮古老的歷史。抗日戰爭時三元宮遭受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這兩棵樹雖然枝幹斷裂遍體枯焦,但在勝利的春風吹拂下,又綻發新芽,結出了累累果實。三元宮經過多次修葺,已逐漸恢復原貌,只在東南部位的下方,保留下一塊當年的殘垣斷壁,作為歷史的見證。

過三元宮拾級而上,不遠處便是義僧亭。1938年夏天,三元宮慘遭日寇飛機轟炸後,寺僧們聯絡山民共20餘人奮起自衛,多次成功地伏擊了搜山的日寇。1939年農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300餘人,兵分四路圍剿三元宮及所屬寺廟,戳死仁芳法師,綁走德選等四位法師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位山民外,其餘全部活埋。幾天后,日寇又兩次前來控山,把三元宮及所屬的玉宮、九龍廟、屏竹社等13處廟宇全部放火焚燒,使這座海內知名的龐大廟宇群化為一片瓦礫。

金鑲玉竹

過義僧亭油口票碑、高心泉,便到了屏竹禪院。屏竹禪院坐落於一片金鑲玉竹之久金留玉竹是竹子裡面的珍品,嫩黃色的竹竿上每節都有一條綠色的淺溝,位置上下交錯,此前彼後,好似在金版上鑲進一塊塊碧玉一般,美麗淡雅。金鑲玉竹在宋代的文獻上便見記載,後漸漸失傳。

10多年前內地發現幾百株野生的金鑲玉竹,一些植物學家便驚嘆為很有價值的發現。後來人們才知道這種所謂失而復得的珍稀品種,在雲台山上千餘年來一直生長繁衍得很好,所以1993年6月郵電部發行的特種郵票《竹子》,其中第二枚就採用了連雲港的金鑲玉竹。

屏竹禪院

屏竹禪院為明代謝淳舍家開山時所建,曾慘遭日寇焚毀,僅存院門。1984年政府撥款重建。屏竹禪院又有松風殿、好生堂、屏竹社等名稱,面積雖不大,但在園林設計上卻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惠心泉一井兩眼,象徵著珠聯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別甘甜,過去禪寺的和尚就是用此泉水烹茶待客。

南花廳是品茶的好地方,用惠心泉的水泡雲霧茶,為雲台山茶道中的雙絕。胡耀邦、谷牧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來此品茗休息。

水簾洞

水簾洞是中外遊客最為嚮往的地方。吳承恩就是受了這個水簾洞的啟發,在《西遊記》中給早期的孫悟空提供了一個神話色彩十分濃郁的活動場所。當代詩人陳運和也慕名到此寫有關《西遊記》的詩。全國各地的水簾洞很多,但都是《西遊記》流行以後起的名字,只有這裡的水簾洞是在《西遊記》風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為三元宮寫的一塊碑記里,便記載著水簾洞是香客必游之處。石壁上“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題寫的,時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時《西遊記》還不曾出書。

水簾洞是一個天然裂隙洞穴,內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層平台。水簾洞右邊,石壁陡峭。原先在岩上有石屋一幢,龍神祠。這祠堂是唐玄宗派內侍張奉國和道士孫智涼投“金龍玉簡”的處所。洞門前有許多珍貴的題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書,賜給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陶澍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來海州改革鹽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國庫轉虧為盈,出現了短時期的中興局面,因此皇帝給予他親書室名的殊榮。三年後,陶澍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再次來海州巡視鹽政改革的成效,並發起雲台山廟宇的修繕工作,大興土木,使這一帶風景區頓時面貌一新。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當地人便將御書“印心石屋”刻於水簾洞旁。“靈泉”二字是嘉慶年間知州師亮采的手筆,“靈泉”指的是洞裡那口方形小井,井雖不大,卻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間傳說通往東海龍宮的海眼就是指的它。

媧遺石

女媧遺石是夾在大石縫中的一塊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著地,俗說是女媧鍊石補天剩下來的石頭。從明代開始,我國進入了長篇小說的鼎盛時期,許多作家都喜歡在石頭上大做文章,首創者吳承恩就是按照這裡石頭的尺寸和形象來描述孫悟空出世的。

媧遺石上方有半邊石卵,據說另一半在孫悟空出世時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側有一個形似猴頭的巨石,溫情地吻著媧遺石,那便是孫孫悟空成仙后脫下的凡胎。媧遺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達池”,阿耨達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眾水之源。傳說過去仙女常來洗澡,孫猴子出世後在裡面撒了泡猴尿,弄髒了池子,從此仙女們就不再來洗澡了。

毛公碑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塊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鐫刻的,將毛澤東對胡耀邦說過的一段話:“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1961年改稱連雲港市)雲台山”,用集毛澤東手跡的方法重組而成。毛澤東在1955年10月至1958年春天,短短三年間三次談到這裡的花果山是孫猴子的老家,引起了省、地、市領導及當地人民的重視,經過查找資料,現場勘察,證實毛澤東主席的判斷非常準確。

一線天

一線天和七十二洞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許多巨石和洞穴連線組成的一處景點,古人稱作“天通一線”和“石壁洞天”。一線天的主景是兩塊幾十米高的石頭互相支撐,中間形成一條狹窄的通道。人行其間,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線藍天,白雲匆匆流過,奇險奇趣。在一線天裡鑽洞,道路迴環,處處相通,忽上忽下,忽隱忽現,只聽人語聲,不見人蹤跡,盛夏如秋,暑氣全消。

八戒石

從遠處山腰眺望一線天,這裡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個戴著僧帽的老豬在綠樹叢中呼呼大睡。一線天下面是花果山山名摩崖石刻,遊客都愛在這裡留影,青山紅字,非常壯麗。這裡還有天然碑、硯石等景觀。沿小路前進可至墨香小徑,裡面有百餘位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刻在天然石塊上;還可至怪石園,看千奇百怪與《西遊記》有關的象形石。“神”字王在東部禿龍溝下,是刻在山體上的懷素草書“神”字,長39.4米、寬15.8米,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1996年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緣的人在這裡可看到雲台山兩個最為精彩的景致。一個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個是看雲台鋪海,白雲翻滾好像海水揚波,露出來的峰頂就像大海里的蓬萊仙島,群山俯伏,阡陌縱橫,此情此景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興建於宋代天聖元年(1023年)。塔高40餘米,九級八面,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於花果山進山處的大村水庫旁,自古就是雲台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

它的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壯麗,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襯,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遊興。

唐僧崖

唐僧崖,又叫“大佛崖”,是由片麻岩石風化而成的一堵高達數十米的峭壁陡崖。站在三元宮停車場東望,即可見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倆立在崖上的形象:唐僧兩耳垂肩,佛眼微閉,背稍躬,好像正在肅目修行;右旁一天然石猴,似乎在與唐僧耳語。神采逼真,栩栩如生。走到近前,由於崖壁紋理複雜多彩,還可以看到許多奇景點綴其間,有師徒對話、捨身飼虎、獨角鬼王等,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萬佛崖”。

玉女峰

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江蘇省最高峰。《雲台補遺》云:“雙峰聳立,東曰‘清風’,西曰‘玉女’,為雲台主峰。”玉女是《西遊記》所描繪的天宮裡的人物,曾為情愛下凡;第三十回還說花果山“上連玉女洗頭盆”。如今在山南東磊,可看到關於玉女洗頭盆的遺蹟和石刻。傳說,雲霧縹緲之際,花果山巓顯現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

遙鎮洪流

清康熙大帝,對雲台山鎮淮入海的氣度,大為讚嘆。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下江南返京途中,特地派他的貼身太監五哥來雲台山進廟上香,並將他手書的匾額“遙鎮洪流”賜給三元宮。當時雲台山尚未與大陸相連,還屹立於碧海之中,後因黃河改道造成的淤積,漸與陸地相接。

玉皇閣

原為玉皇宮,道教宮觀,石匾仍在。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之前,已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高的廟宇建築。它與前殿、大殿、團圓宮一樣,皆依山而建,在一條子午線上。1992年在原址建玉皇閣,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極頂、高24米的三層六角亭閣,常被霞光雲霧纏繞。立於玉皇宮上,可俯視水簾洞、三元宮、南天門、孔雀溝。

迎曙亭

據《雲台補遺》記載,唐建“望日樓”,後倒塌。明萬曆年間,在原址建“海曙樓”。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資重修,親題“海曙樓”於門額,撰.並書聯於門側:“曙色正平分,聽萬籟無聲,已覺人來天上;樓光開四面,看一輪初上,始知身在日邊”。公元1986年,在海曙樓遺址,修建了“迎曙亭”,這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全石結構的亭子。

歷史文化

文化底蘊

連雲港花果山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蹤手跡遍步山中。唐、宋、元、明、清先後在這裡築廟建塔、成為香火旺盛的佛教勝地,海內四大靈山之一,早在明萬曆30年,朱翊鈞皇帝已頒旨花果山中的主廟宇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親題"遙鎮洪流"四字鐫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對花果山神靈的敬仰。毛澤東主席生前對《西遊記》很有研究,他特別關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現花果山上鐫刻的“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現連雲港市)雲台山”被稱為“毛公碑”。

花果山景觀特色鮮明,它具有迷離神奇的色彩。《西遊記》里描述的花果山美猴王水簾洞以及神話中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媧遺石等種種神話和民間傳說,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景觀風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讓人遐想。

遊覽花果山四季皆宜,春來鳥語花香、夏日飛瀑急湍、秋季風景如畫、冬日銀裝素裹。晴游花果山,登山遠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風帆點點、身臨其境、使人頓覺"恍疑身世出塵寰";雨登花果山、雲山霧海、如入畫圖,如臨仙境。濃郁的自然風光與燦爛的歷史文化,奇異的山水特色與多彩的神話傳說,加上古典名著《西遊記》的精采描繪,使花果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考古考證

《西遊記》里的花果山在連雲港的八個理由

文/暮雲追雪

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

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

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

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

從景觀設定看,對其啟發巨大

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

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

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

“這部書單表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每讀《西遊記》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那么,《西遊記》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裡呢?在今天,這個問題恐怕連三歲小兒都難不倒,早已不成其為問題了。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發過“金口玉言”: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台山!響徹寰宇,音猶在耳。國內外眾多學者皓首窮經,以令人嘆服的史料佐證了“主席語錄”的絕對正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國內外《西遊記》及吳承恩研究機構及專家幾乎眾口一詞,連雲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孫悟空老家,鐵板釘釘,不容更改。

連雲港花果山連雲港花果山

1.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西遊記》對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確的界定,前文已引述過,換言之即“東方海中的一座名山”。從歷代史籍、方誌對連雲港雲台山的記載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東北的大海上。《山海經》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經注》亦云:“朐縣東北海中有洲,謂之郁洲。《山海經》所謂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鬱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蘇灌雲縣東北郁洲,舊在海中……今已連於大陸,名雲台山。”《雲台新志》:“康熙四十年”,雲台山與海州大陸“渡口漸塞”,“至五十年,忽成陸地。”至於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贅述了。

2.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在世人眼裡,雲台山早就是一座遠離人寰的海中仙山。唐開元年間《東海縣鬱林觀東岩壁紀》石刻描述雲台山:“霧夕與碧海同深,朝霞將赤城爭峻。”宋蘇東坡於孔望山遙望海中仙山,寫詩嘆道:“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寰。”上述兩例皆為前人所述,絕非牽強附會。即使是吳承恩時代,雲台山也仍還是海中山島。明隆慶三年,海州知州楊本俊《登雲台山》詩云:“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試問有哪座山能比雲台山更象《西遊記》中的花果山?!

3.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吳承恩長期生活於淮安,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與淮安緊鄰的漣水,則在為其父親撰的《先府賓墓志銘》中寫得明白。查一查史籍方誌就知道,明代以前漣水曾幾度歸屬海州,海州也曾長期歸淮安府管轄。所以,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號“郁洲山(即雲台山)人”的吳恆宣則在其著述《雲台山志》扉頁上署名“淮陰吳恆宣”。吳承恩作為本地人,寫熟悉的本地風物當為順理成章之事。

4.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海州不僅有吳氏族人,也有吳承恩的親戚,更有與其相處甚殷的摯友,因之吳承恩的行跡、交遊便與雲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緣。雲台山吳氏與淮安吳氏之間的宗族關聯十分清楚。雲台山吳氏為書香門第,世代居守“即林園”,並作為施主修立了相傳長春子邱處機棲真過的“長春庵”。吳承恩後人淮安人吳進曾三赴雲台,不僅盛讚其“家兄”吳用晦所居守“即林園”之幽美,還在那裡發現了吳承恩之遺稿《倉卒未及錄》及其它詩文。《嘉慶海州志》載有胡璉及其子、孫、重孫四代人的小傳,吳承恩在與胡家來往的相關詩文中稱胡璉為“我師”、“我舅”。隆慶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陳文燭,倡修《隆慶海州志》並為之作序,被稱為淮安“二吳高士”的漣水吳承恩、沭陽(海州屬縣)吳萬山皆為陳家座上客,陳文燭還從吳承恩手中得到過海州刺史李邕書寫的《娑羅樹碑》拓片,可見吳承恩對海州史跡頗為知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承恩正在醞釀創作《西遊記》,校正《隆慶海州志》的贛榆人裴天祐晉大理寺卿,吳承恩以詩《贈裴鶴洲晉列卿逢初度歌》贈之云:“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稱裴氏家鄉之雲台山為海上仙山,可見吳承恩對雲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5.從景觀設定看,對其啟發巨大。水簾洞是《西遊記》故事的重要背景地,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府第。而雲台山水簾洞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就有其名,絕非《西遊記》流行之後附會之名。與吳承恩同處明代中葉並有故舊關聯的海州人張朝瑞“博學力行”,在其《東海雲台山三元廟碑記》中最早記載了花果山水簾洞之名,其時《西遊記》尚未成書,而水簾洞已為雲台名勝之一。花果山之名雖最早見於1934年許紹蘧所撰的《連雲一瞥》,但其名當為民間沿用很久、約定俗成的稱謂。雲台山中有一塊天生奇巧的“媧遺石”,夾在大石縫中,上不靠天,下不著地,民間傳說為女媧鍊石補天所剩,其尺寸形態與《西遊記》中描寫的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的仙石猴胎恰相吻合,周圍格局也與書中描寫十分相似。另外,雲台山上還有看門石猴、八戒石、唐僧崖等形神兼備的西遊人物形像,皆為地造天設。上述列舉幾例,對吳承恩寫《西遊記》絕對不會沒有啟發。

6.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連雲港地區的雲台山在漢代即成為太平道信徒修煉的最佳選地,晉代道教學者、煉丹家葛洪稱雲台山(郁州)為海上島嶼類煉丹場所的重要選地。晉代天師道孫恩、盧循起義將雲台山地區作為其轉戰的重要根據地。唐初著名道教學者成玄英也曾長期隱居於連雲港雲台山。在宋代以前雲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認為第七十二福地,並為全真道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時期,此時雲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資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場的地位。自漢代佛教從西域傳到中國內地後,海州地區和內地其它地域一樣,佛教漸漸傳播開來,除孔望山漢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廣建佛寺,修簍浮圖,歷史上建有三元聖宮、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雲門寺、鎮海寺等佛教寺院幾十處之多。雲台山地區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動集中場所,與淮揚等周邊地區宗教往來不絕,從而為《西遊記》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雲台山寺廟名稱以及歷史上三元宮道、佛並揉更迭也能在《西遊記》中找到相關投影。

7.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雲台山地區關於唐狀元陳光蕊、宰相殷開山及其女殷小姐的傳說、資料很多,地方文獻多有記載。吳承恩信手拈來,直接取材。到了《西遊記》里,陳光蕊成了唐僧的父親,唐僧也隨之由史實中的“河南緱氏”人變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為了雲台山三元宮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

8.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西遊記》是在我國古代人民民眾集體創作的基礎上,由吳承恩進行集大成的再創作形成的。現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為南宋時說話人使用的話本,寫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護唐僧取經、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該書中的猴行者顯然是後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身,“神通”卻遠不及孫悟空,且整個形象與吳承恩筆下的美猴王有本質的區別。學術界較為廣泛認同的孫悟空原型,是《古岳讀經》中的“淮渦水神”“無支祁”,這也與雲台山不無關係。吳承恩生活的時代,淮水動輒決堤,連年成災,吳承恩有著很深的水患情結,為此曾寫作《瑞龍歌》。雲台山在地理舊籍中被認作為淮水入海口,無支祈被鎖在入海口的大山“足下”,明代淮安地區(時海州屬淮安)只有雲台山為地處入海口的大山。

文人談說

毛澤東主席三談花果山

毛澤東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他是解放後最早提及花果山的人。20世紀50年代,他多次談起孫悟空,把花果山介紹給人們。

1955年10月下旬,毛澤東南巡的專列停在鎮江西站。在專列上接見中共鎮江地委書記陳西光和鎮江專署專員高俊傑,聽取關於農業合作化等工作匯報時,問道:“你們知道《西遊記》里的花果山在哪裡嗎?”陳西光和高俊傑不敢貿然回答。毛澤東風趣地說:“就在你們江蘇嘛,新海連市(1961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新海連市更名為連雲港)。你們年輕人(陳、高當時均為38歲)應該去轉轉,說不定碰上孫悟空呢。”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談花果山。

毛澤東第二次談花果山是1956年7月的一個晚上。他乘從的專列停在徐州火車站,在專列上,召見了中共徐州地委書記胡宏和徐州專署專員梁如仁。胡、梁二人匯報了徐州地區的一些情況,毛澤東詢問了一些情況之後,知問道:“你們知道不知道花果山、水簾洞在哪裡呢?”胡、梁二人都說不知道。毛澤東接著說:“花果山、水簾洞就在你們管轄的新海連市,有空可以去看看。”毛澤東又說:“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由水簾洞跳進東海,從東海龍王那裡尋得金箍棒而後大鬧天宮。”關於這個神話故事,他還講了許多。

1958年3、4月間,毛澤東第三次談起他情縈於懷的花果山。當時的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在即將離京外出調查研究前,請示毛澤東主席有何指示。毛澤東囑咐胡耀邦:“孫猴子老家在江蘇省新海連市雲台山上,你路過江蘇,去新海連市看看孫猴子老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胡耀邦根據毛澤東主席的交待,於1958年4月20日到新海連市視察。胡耀邦對市委、市人委的領導說,是毛主席叫我來新海連市的,叫我來看看“孫猴子老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在接見該市團的幹部時,第一句話就說:“我這次來新海連市是毛主席叫我來的,叫我來看看花果山、水簾洞——”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景區門票優惠規定:(以下優惠政策僅供參考,以遊玩時景區政策為準)

連雲港花果山門票旺季100元淡季50元

遊客實行進山門票優惠。具體規定如下:

一、老人、兒童及殘疾人:

1.凡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人來花果山旅遊,憑有效證件(身份證、護照)在花果山景區售票處登記後,免收門票;年滿60周歲到70周歲之間的老人,憑有效證件半票優惠。

2.6周歲(含6周歲)以下兒童提供有效證件即可免票,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免票。1.2米-1.4米半票。1.4米以上全票。

3.殘疾人來花果山旅遊,憑殘疾證在花果山景區售票處登記後,收半票。

4.在校學生憑學生證半票優惠。

二、現役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部隊的現役軍人,殘疾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在花果山景區售票處登記後免收門票。

三、在校學生憑有效證件半票:團隊滿30名學生可以免一名教師,(憑教師證),其他教師以75元購票。

四、旅遊業內人士:持國家導遊證的導遊人員和旅行社經理資格證(憑導遊證,資格證和上崗證)在花果山景區售票處登記後免收門票。

五、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全國新聞單位的記者來山採訪,憑有效證件(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證齊全),在花果山景區售票處登記後,免收門票。

開放時間

淡季:每年12月1日至2月28日;旺季: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

連雲港花果山開放時間:旺季:7:00-16:30淡季:8:00-16:00

交通信息

飛機

連雲港市白塔埠飛機場

方案一:乘機場大巴到蘇欣快客站站下,在蘇欣快客站乘坐公交遊1路車到終點站即可。

方案二:乘坐機場大巴到蒼梧小區站下,乘公交遊1路車道終點站即可。

火車

新浦火車站,汽車總站下

方案一:乘BRT——B11路到終點站即可。

方案二:乘坐游2路公車到終點站即可。

連雲港火車東站下:

方案一:乘坐B12路到聖湖路下車,再乘坐游B11路即可。

方案二:在火車東站,向東步行600米至五羊路公交站台乘坐游6路公交到底站即可

連雲港蘇欣快客站下、客運南站下

乘坐公交遊1路車到終點站即可。

特別註明:10路公車只是路過花果山街道辦事處的駐地,離花果山景區售票處尚有兩公里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