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珠弩

《三國演義》書中描述說諸葛亮發明的“連珠弩”是何等厲害,但畫面中卻始終不見“連珠弩”的樣式,為弘揚中華古文明科技成果,彌補多部史書記載無實物的遺憾,於2002年底用傳統的工藝材料解決了各種難題,再現了一千八百年前古兵器的形態,為中華民族的遠古智慧提供了佐證。

連珠弩

《三國演義》書中描述說諸葛亮發明的“連珠弩”是何等厲害,但畫面中卻始終不見“連珠弩”的樣式,心中很是不解,問起知識淵博的長輩,得到的答案為“連珠弩“很厲害,能十支箭俱發,但它怎么個連發無人知曉,也無連弩流傳於世。

歷史書籍的記載:

《三國志》曰: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蜀記》曰: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

《魏氏春秋》曰:損益連弩,謂之元戒,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兩千年來,諸葛亮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徵,但他的發明連弩未流傳於世,以至於當時是否能製造出史書記載的那些功能,成為眾多史學家探索的課題。

影視巨作《三國演義》因無連弩的形態,無法表現其功能而刪掉《三國演義》原著的許多重要情節與對話。

為弘揚中華古文明科技成果,彌補多部史書記載無實物的遺憾,潛心研究,分析譯文,反覆論證,多次實驗,於2002年底用傳統的工藝材料解決了各種難題,再現了一千八百年前古兵器的形態,為中華民族的遠古智慧提供了佐證。

為證實遠古兵器超越時代的先進原理及國家專家對損益連弩發射原理的意見,申報了國家專利,(申報中載明上述原因)我的觀點理論已獲眾專家認同,專利號:zl022513302。眾專家、記者、民眾在成都武侯祠現場觀看了損益連弩的製作材料、結構和操作效果,電視台實況播放了連弩實物和射擊過程。損益連弩實物已收藏於武候祠博物館。

經譯文、論證、製造、操作實驗所得出科學準確的數據,現對“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這句古語進行解答(以實際操作為序)。

連弩:利用機械力量連續射箭的弓。

一弩十矢:一把連弩,箭匣里裝十支箭。

損:根據需要可以隨意射出箭支數量。(實驗數據:發射4支箭雞已被射死,不需要再放箭。)

益:填補箭匣內減少的箭支。

俱發:連弩可以連續不間斷地把箭匣里的十支箭全部發射出去。(實驗數據:6秒射出十支箭)

謂之元戎:人們稱連弩為主將。

以鐵為矢:通常普通的箭是由、木桿、羽毛製成,箭在遠距離飛行時,羽毛起平衡作用。而連弩的箭若採用通常製法,箭身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發生阻礙,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發射位置。所以連弩的箭採用非常規製法,“以鐵為矢”是科學合理的。連弩的箭採用鐵制就解決了三大問題:(1)由於整支箭的尺寸只有“八寸”非鐵制的箭,箭體輕,沒有太大的殺傷力。鐵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2)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就會被吸附在箭槽上,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大於90度,箭匣里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的問題。(3)解決了連續供箭問題,連續供箭,連續發射得以完成。

長八寸:經製造實踐,當時孔明對矢的長度為八寸是相當科學準確的。箭桿超過八寸,箭匣增長,機關互動就不暢通,鐵矢超過八寸重量增加,會影響箭的射程;而箭的尺寸小於八寸,箭匣縮短,弩的弦臂張開間距小,發射力量就會減弱。所以“矢長八寸”是最佳尺寸。

後記:

全鐵的箭加裝羽毛困難,無羽的鐵箭在遠距離飛行時會失去平衡而翻滾,達不到遠射武器的作用。木製箭桿的製作要求精度高,人工製作難度大,不易大量製造使用。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使諸葛亮及其後人沒能解決“矢”存在的問題,導致連弩的實用性大大降低,而被軍事部門冷落,直至消失。人們對它深奧玄妙的組合,神奇的功能記載下了“神弩之功,一何微妙”“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