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第二實驗國小

連江第二實驗國小

連江第二實驗國小,座落在鳳城鎮蓮荷西路與104國道交接處,鳳城鎮西渠路260號。學校開設1—5年17個班級,學生794人,附設幼稚園大、中各2個班,在園幼兒233人。

基本信息

簡介

連江縣第二實驗國小的前身是一所村辦國小———連江縣敖江鎮北嶽國小
1995年9月,連江縣人民政府撤辦北嶽國小,創立了連江第二實驗國小。該校座落在鳳城鎮蓮荷西路與104國道交接處,鳳城鎮西渠路260號。魏玉平任校長,陳先羽陳淑貞任副校長,姚春傑任教務處主任,張水仙任副主任,鄭大建任總務,張碧霞為總輔導員。教職工由原北嶽國小的教師與面向全縣選調的一批教師組成,共43人。學校開設1—5年17個班級,學生794人,附設幼稚園大、中各2個班,在園幼兒233人。劃片招生範圍:鳳城北門小區、北嶽村、西南西北街,後因布局調整小灣村也列入招生範圍。辦校初期,學校面臨上無政府撥款,下無自有資金的發展窘境,全校教職員工憑著一股對事業的熱忱和追求,努力向上級爭取政策扶持,艱苦奮鬥,辦學規模實現質的飛躍,建起了一座6層的教學樓,校舍建築面積3768平方米,校園面積15333平方米。同年,250米環形跑道田徑場、籃球場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6年學校開設了23個班級,在校生1200人,附設4個學前班,在園幼兒160人,通過選調教職工增至58人。開設了圖書室,購置圖書6千冊,綠化了田徑場內3000平方米的草坪和校園環境。配置了網路教室,建成桌球活動場。
1997年學校開設27個教學班,附屬3個學前班,學生數1323人,幼兒總數180人,教工59人。學校被評為福建省首批“五無”學校 ,“全國雛鷹假日小隊”。
1998年學校開設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1465多人,教職員工62人,其中中級職稱教師9人,大專學歷6人。全校27個教學班全部配置了投影機、錄像機。學校被授於“市文明學校”、“市環境優美校園”、“市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999年建成了面積3000平方米的科技樓並交付使用,配置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建立校內便捷的通訊網路。學校被評為“市少先隊紅旗大隊”、被市人大評為“一佳五優學校”。
2000年開設31個教學班,在校生1509人,教職工82人。副校長陳先羽調任教育局初教科科長,姚春傑接任副校長、林寶旗任教導主任,邱少平任副主任,游永新任總輔導員。學校開設31個教學班,在校生1509人,教職工82人。學校又擴建了多媒體教室、圖書館、新配置了電腦室、語音室、自然室實驗室、勞技室、美術室、排練廳及其配套設施,從而使教學條件躍居全縣前列,達到了省級示範校評估標準。同年學校被評為“福州市文明學校”, 獲得1998-2000年“福州市暑期工作先進單位”和由 中央電視台第2起跑線、福建省教育廳 頒發的 第2屆“‘海峽冰心杯’全國青少年寫作活動全國組織獎” 。
2001年4月,學校通過了“福建省示範國小”的評估驗收,被評為“福建省示範國小”,躋身福建省“百強國小”行列。同年學校被評為“省交通安全校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獲得第3屆“‘海峽冰心’杯全國青少年寫作活動省組織獎”。
2002年學校承擔並實施省“九·五”重點課題----國小數學“以疑導學,學中創新”學生主動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和國小語文“雙促五步式”教學模式課題,兩課題均獲得科研成果省一等獎。學校獲得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 市創建“交通安全校”先進單位、 福州市先進家長學校銀獎。王海峰老師任總輔導員。
2003年全校學生1645,教職工84人,開設33個班級。每個年段教師辦公室都配備了電腦。9月啟動國家級“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課題——《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銜接研究》實驗,同年獲得市“教育科研成果集體獎”。
2004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調整,陳先羽任校長,吳新祖、林傳任副校長,魏積秋為教導處主任,吳玉花為副主任,林永圭為總務主任。學校新班子確立了辦學理念——致力於學生各方面素養的培養和形成,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修訂了校訓:勵志、博學、健美、創造。
學校更加注重打造校園特色文化,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推進課程改革。(1)開闢了獨特的“四園五角”,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藝。“四園”指校園內的四塊文化宣傳園地,分別為少先隊陣地、語文頻道、數學園地、體育衛生窗。“五角”指在教學樓二層到五層中間的大廳的習作島、數學廣角、“點線面”書畫角、音樂、英語活動角等。 (2)在既有的《我愛連江》校本課程基礎上,2004年10月又開發了《古詩詞精選》一書。在全校開展“古詩詞評級頒獎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鑑賞能力。(3)開展“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以“書香少年”、“書香班級”的評選等活動,有利推動讀書活動的開展。(4)實行數學科段位考評和預習引進數學課堂、寫數學日記策略。(5)開設“天天英語”欄目,營造校園良好的學習英語氛圍。(6)開展師生晨練活動。(7)在全體同學中開展“希望之星”和“學科之星”評選活動。(8)組建三支“百人隊伍”——百人鼓號隊、百人合唱隊、百人威風鑼鼓隊。
由於學校堅持改革與發展之路,不斷豐富底蘊內涵,凸現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品位。2005年經市評估,學校榮獲“市素質教育先進校”稱號。
學校完善校園布局,對校園環境進行了園林式的改造,綠化美化,修繕了250米環行跑道、設立“四園五角”校園文化平台,環境更加優美。同時為適應素質教育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硬體設施,科技館、圖書館、閱覽室、電腦室、語音室、自然實驗室、勞技室、美術室、少先隊活動室、廣播室、校園有線音頻視頻閉路網路、校園區域網路、校園網站、排練廳、田徑場、游泳池、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校圖書館藏書量達二多萬冊,新配置網路教室,目前共有學生用網路教室2間,計算機106台,辦學條件躍居全縣前列。 一所嶄新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國小在連江這片土地上迸發出勃勃生機。

現狀

目前,學校擁有30個教學班,1638名學生,80名教職工,中級職稱教師56人,大專以上學歷教師達到69人。學校積極為教師和學生搭建成長的平台,培養了一批優秀教師,學校現有省級骨幹教師6名,省級優秀青年教師5名,市級骨幹教師3名,市級優秀青年教師2名,縣級“十佳教學能手”3名,縣級優秀青年教師8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在縣級刊物以上發表或獲獎的有60多篇。努力實現學生“七個一”學習目標:“會一口流利的國語、寫一手漂亮的漢字、會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會簡單的英語口語對話、會一項樂器彈奏吹、會一項美工技能技巧、會一項健身運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高, 先後有一百多名學生在省市縣的作文、數學、電腦、書畫等各級競賽中獲獎,現有4名 學生獲得縣“又溪獎”。學校還注重學生體能素質提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競賽,獲得市級體育比賽金牌、銀牌、銅牌12枚,縣金牌60多枚。
新時期,學校以“一流辦學條件、一流教師隊伍、一流學校管理、一流教育質量、一流校園文化、一流育人環境”為奮鬥目標,著眼於素質教育,牢固樹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和“求實、求精、求深、求新”的工作作風,逐步形成了“素質為本,五育並舉,全面和諧發展”的辦學格局,現已成為連江縣教育教學和課改的實驗基地,被國家體育總局確認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以及成為縣美術教科研基地、縣英語教研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