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賢鄉

通賢鄉

通賢鄉位於福建省上杭縣西北部,是國道205線的必經之處,交通十分方便。東南與南陽鎮相鄰。西南與才溪鎮接壤,西北與官莊鄉交界,北邊與長汀縣毗鄰。方圓72.6平方公里,有13個村民委員會,127個村民小組,4586戶,20337人,擁有耕地面積10718畝,林地面積78982畝,人均耕地0.53畝,人均林地4.0畝,水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通賢鄉通賢鄉
通賢鄉位於上杭縣西北部,東南與南陽鎮相鄰。西南與才溪鎮接壤,西北與官莊鄉交界,北邊與長汀縣毗鄰。最高的山峰錫基崬海撥1146米,通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左右。

全鄉方圓72.6平方公里,有13個村民委員會,127個村民小組,4586戶,20337人,擁有耕地面積10718畝,林地面積78982畝,人均耕地0.53畝,人均林地4.0畝,水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有豐富的資源,已探明有稀土、錫、銅等礦藏。於1958年5月建鄉,同年9月調整區鄉體制,合併到才溪鄉,1961年6月調整建立通賢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通賢鄉。

通賢是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在革命戰爭年代,屬於才溪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鄉有革命烈士375人,老紅軍13人,"五老"人員227人。

2002年,通賢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精心組織帶領全鄉人民實施鄉第九次黨代會、十三屆人大會提出的發展戰略,圍繞"農業立鄉,產業富鄉,環境優鄉,科技興鄉,依法治鄉、勤儉建鄉"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促進我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新世紀的加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鄉經濟總量有較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90年不變價)56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2元。第二、三產業初具規模。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12個行政村實現了通話工程,通話率達92.3%。

全鄉設有1所中學,12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已通過省"兩基"檢查驗收,達到農村"兩基"教育要求,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學占地21640平方米,校舍10338平方米,國小占地38950平方米,校舍14600平方米,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13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電視覆蓋率100%。

通賢鄉是國道205線的必經之處,交通十分方便。海拔1146米的高山"錫基崬",已初步探明含有金銅礦資源,亟待開採;風景優美的佛祖聖地"百嘴岩",吸引眾多遊人前來觀光、"拜佛";山清水秀的"竹子寨",那裡的水資源已通過有關部門的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質量檢測合格標準要求,目前,已投資88萬元,開發"竹子寨"引水工程,是開發優質純淨水的理想水源;另外,該鄉充分利用資源特色優勢,發展具有豐富營養,肉質細膩,有美容之功效的"綠色食品"草食型動物通賢肉兔養殖,現年出欄可達10萬隻以上;建立了一個通賢肉兔交易市場和"通賢肉兔養殖暨行銷協會",鮮活產品已銷往永安、三明、廈門、蘇州、上海等地,深受城鄉廣大居民喜愛,在養殖規模、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較大潛力,鄉黨委、政府把它列為農業產業化的一項主導產業抓,並作為龍頭產品和支柱產業加以扶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