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四川省通江縣]

通江[四川省通江縣]
通江[四川省通江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江縣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居北緯31°39′∼32°33′,東經106°59′∼107°46′之間,幅員4116.58平方公里。縣境與7個市縣區的40個鄉鎮接壤(東接萬源市,南鄰平昌縣,西靠巴州區、南江縣,北連陝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縣界總長551.82公里。距省會成都市400公里,距巴中市70公里,距重慶市350公里、距廣元市150公里、距達州市150公里,距陝西省鎮巴縣155公里,距南江縣125公里。 2012年,通江縣被譽為 “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的稱號。

通江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爽,夏熱冬冷,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9℃。通江縣日照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5.2小時,無霜期210.7天。通江縣有煤、石油、天然氣、鈾等礦產資源。通江縣有水杉、三尖杉、銀杏、鵝掌楸、紅豆樹、領春木、華榛等生物資源。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通江縣通江縣

西漢為巴郡宕渠縣地。

東漢為巴郡宣漢。

三國蜀及晉因之。

南朝梁遂寧郡始寧縣地。

北魏正始中僑置符陽縣,同置其章郡,屬巴州。

西魏大統中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屬巴州遂寧郡。

元欽年間分始寧縣地置白石縣,屬其章郡。

隋開皇三年廢其章郡,省諾水縣入始寧縣,以符陽、白石二縣屬集州,改屬清化郡。

唐武德三年復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析始寧、歸仁二縣地置廣納縣,並屬萬州。

開元二十三年六月於壁州東三鄉之地置太平縣,屬壁州。

天寶元年更壁州為始寧郡,更諾水縣為通江縣,更太平縣為東巴縣。

乾元元年更始寧郡復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後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省東巴縣入通江縣,五年省廣納縣入通江縣。

熙寧五年廢壁州,省符陽、白石二縣入通江縣,屬利州路巴州。

宋分通江縣為上通江、下通江二縣,皆屬利州路巴州。

元復置通江縣,屬巴州,明因之。

清屬保寧府通江縣。

民國前期,屬嘉陵道。

民國24年,春復置通江縣,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54年,四川省通江縣碑壩區劃歸陝西省南鄭縣。

1968年,起屬達縣地區。

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分離出來,成立巴中地區,屬巴中地區。

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區為巴中市。

行政區劃

2012年,通江縣轄14鎮35鄉:諾江鎮、鐵佛鎮、洪口鎮、麻石鎮、瓦室鎮、涪陽鎮、鐵溪鎮、諾水河鎮、民勝鎮、火炬鎮、廣納鎮、永安鎮、至誠鎮、沙溪鎮、楊柏鄉、大興鄉、東山鄉、三溪鄉、雙泉鄉、文峰鄉、春在鄉、三合鄉、雲曇鄉、唱歌鄉、芝苞鄉、董溪鄉、澌波鄉、松溪鄉、九層鄉、勝利鄉、板凳鄉、文勝鄉、興隆鄉、毛裕鄉、泥溪鄉、煙溪鄉、沙坪鄉、朱元鄉、長坪鄉、空山鄉、青浴鄉、鐵廠鄉、新場鄉、陳河鄉、草池鄉、回林鄉、龍鳳場鄉、兩河口鄉、板橋口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江縣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居北緯31°39′~32°33′,東經106°59′~107°46′之間。通江縣幅員4116.58平方公里。縣域東接萬源市,南鄰平昌縣,西靠巴州、南江二區縣,北連陝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通江縣南距達州市150公里,距重慶市420公里;西距巴中市89公里,距省會成都市580公里,距廣元市270公里;東距萬源市180公里;北距陝西省鎮巴縣158公里;西北距南江縣131公里。

地貌

通江縣屬中、低山區,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山夾兩谷”地形。地貌基本特徵有三:低、中山界限明顯,均受三個二級構造單元的構造線控制。涪陽-五龍山鼻狀構造軸線,為通江縣境低、中山的分界線,此線以南為中切割低山。川北台陷與米倉山、大巴山交界線,形成縣境中切割中山與深切割中山的分界線,此線以北為深切割中山。米倉山台穹中樓子廟空山壩撓曲褶皺帶之南端,為通江縣境岩溶地貌的分界線,此線以北為中山岩溶地貌。切割深,多窄谷、峽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型谷、平底谷;中切割中山切割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達1200米以上,多峽谷。三級階梯狀構造,從北至南逐漸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南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

氣候

通江縣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爽,夏熱冬冷,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9℃,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為5136℃,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4644℃;通江縣日照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5.2小時,無霜期210.7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通江縣內土壤共有6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36個土種。其中有31個土種是農業土壤,7個土種是森林土。水稻土是通江縣農業土壤中最大的土類,面積406858畝,占農業土壤的54%;次為紫色土類,面積194108畝,占25。8%;再次為黃棕壤、黃壤、石灰岩土、新積土等4個土類。水稻土類有3個亞類、7個土屬、15個土種,其中淹育型水稻土亞類紫泥土田土屬是最大的土屬,有3個土種,面積193840畝,占水稻土的47.6%;次為瀦育型水稻土亞類紫黃泥田土屬,有4個土種,面積177021畝,占43.5%。旱作土壤有5個土類、7個亞類、9個土屬、16個土種,其中最大的土類是紫色土類,面積194108畝,占旱地面積的56%。

礦產資源

通江縣屬礦藏有菱鐵礦、赤鐵礦、鉛土礦、銀礦等;能源礦藏有煤、石油、天然氣、鈾等。此外,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石、石膏、大理石、硫鐵礦、鉀礦石、膨潤土均有一定的分布。通江縣境內油氣資源極為豐富,系整個通(江)南(江)巴(州)油氣構造帶的核心區域,現已探明縣境天然氣儲量為5600億立方米。

水資源

通江縣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4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理以上的4條。境內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6.9億立方米。其中境內地下水年出露量為2.260億立方米。通江縣過境地表水數量較大,多年平均年徑量32.8億立方米。通江縣水能理論蘊藏總量36.7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20.22萬千瓦,占總蘊藏量的55%。

生物資源

通江縣林地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61%。有植物喬灌木77科308種,其中果木類13種,竹類8種,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主要有水杉、三尖杉、銀杏、鵝掌楸、紅豆樹、領春木、華榛等14種;有野生動物331種,其中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主要有毛冠鹿、金雕、雲豹、金錢豹、獼猴、蘇門羚、林麝、大鯢、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21餘種。

政治體制

通江縣主要領導
姓名 職務
趙萬先 縣委書記
王軍 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玉甫 中共通江縣委副書記
張峨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
趙明述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
肖明陽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
岳映兵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張良和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閆丕川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
趙邦秀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楊勇 中共通江縣委常委、縣總工會主席

經濟概況

綜合

2013年,通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億元,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5億元,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增長14.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2億元,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0元,增長15.5%。

第一產業

通江縣農業通江縣農業

2013年,通江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2萬畝,總產量42.54萬噸,糧油產量實現“七連增”。完成食用菌、茶葉、核桃等“5個5萬畝”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核桃、中藥材、水果等各類林下經濟111.5萬畝,實現食用菌產值18.2億元,水產品產值4.5億元,馬鈴薯產值8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500餘元,通江縣被省政府確立為林業產業強縣、四川省農村中藥工程先進縣。空山黃牛、青峪豬、巴山土雞等實現規模發展,產值突破28.2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0個,家庭農場25個,種植大戶28家,新帶動農戶1萬餘戶。空山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市首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

第二產業

通江縣工業通江縣工業

2013年,通江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52億元,完成工業投資24億元。春在綠色食品加工園完成投資7.76億元,平整土地1850畝,園區道路、給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安置房、糧食產業園、春在大橋加快推進。實施工業項目32個,昶豐新型建材技改、金山茶業技改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高仿陶瓷、翰林茶葉500噸冷庫等12個項目開工,30萬噸原煤技改擴能、蜀通白茶加工等8個投資超億元在建項目有序推進。7家企業入駐園區,入園企業產值超過10億元。

第三產業

通江縣旅遊業通江縣旅遊業

2013年,通江縣每年共接待遊客19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47億元。完善提升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成功舉辦通江紅色旅遊“王坪”論壇。累計投資10億元打造諾水河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成功通過省檢,諾水河景區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大力推動渠江、紅岩、梓潼、玉皇壩、城西村5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新4家二星級農家樂評選工作,空山成功創建“全省鄉村旅遊示範鄉”。大力發展物流業,完成物流園區投資1.8億元,引進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15家,新增限上企業29家。建設城鄉商業網點31處、商貿綜合服務中心6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通江縣改建校舍20萬平方米,建成周子坪國小,石牛嘴國小、思源實驗學校、通江縣高級職業中學總計完成投資1.56億元。兌現“兩免一補”資金1.1億元、普高生和中職生補助資金2575萬元,7.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喝上營養奶,結隊幫扶留守兒童7.3萬人。

衛生事業

2013年,通江縣完成縣中醫院二期、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主體工程和石牛嘴新區人民醫院基礎工程;完成15個鄉鎮衛生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縣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取消藥品加成。

社會保障

2013年,通江縣實現1.2萬建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完成8.2億元建設投資任務。兌現上下半年承諾的20件民生實事。完成農村危舊房、土坯房改造15110戶,建成保障性住房1160多套,解決城鄉4423戶困難民眾的住房困難。開發公益性崗位596個,新增城鎮就業6200人,完成各類培訓6760人次。兌現計畫生育獎勵扶助6740名742萬元,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74萬元。

風景名勝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川陝蘇區首府,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通江縣城,館舍為明代修造的通江文廟和學宮。占地面積2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1932年12月25日,紅四方面軍解放通江城後,設總指揮部、總政治部於此至1935年春。這裡歷史地成為川陝蘇區軍事、政治指揮中心。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巴中市通江縣境內,與陝西省南鄭縣和四川省南江縣接壤,東經107°19′42″~107°06′20″,北緯32°19′38″~32°28′57″之間。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系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森林覆蓋率約80%。1986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並納入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臨江麗峽 臨江麗峽
臨江麗峽 臨江麗峽位於“諾水洞天”東部,幅員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兩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
唱歌石林 唱歌石林
唱歌石林 唱歌石林又稱麻壩石林,麻壩寨脈自至誠以南的門鎮寺山、東迤至此,兀起一峰,頂平寬緩,溝壑交錯,古木參天,樹木茂密,四周為懸崖絕壁,面積約1000畝,海拔1500米,僅東西兩側羊腸小道可通寨頂。
中峰洞 中峰洞
中峰洞 中峰洞最為有名,又叫佛光洞,被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洞”,因同時具備頁岩、沙岩、石灰岩地質結構,集雄、美、險、秀、奇、幽於一體而被譽為罕見的“地下岩溶博物館”。是因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畢射。改稱中峰洞,則因為一個獨特的人物之故。那個人便是明朝的遜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時,果真來過中峰洞么?答案是撲朔迷離的。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位於巴中市巴州東北37千米的南陽鄉,處於通江、巴州的交界巴州區地段,幅員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南陽森林公園是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原始風貌,奇民的珍禽異獸和眾多的旅遊景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得勝鎮北山寺 得勝鎮北山寺
得勝鎮北山寺 得勝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於平昌縣得勝鎮。東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縣城40餘公里,距縣城60餘公里,占地二十餘畝,海拔810餘米,寺東、西、北面為懸崖絕壁,南面地勢平緩。寺周岩下樹木繁茂,有古樹松柏、楠木、菩提、搖錢等灌、喬木數種。

縣城榮譽

2012年,通江縣被譽為“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的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通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地方特產

通江銀耳 通江銀耳
通江銀耳 通江銀耳,食用菌品種,中國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四川省通江縣得名。通江是銀耳的發源地,“中國銀耳之”鄉。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種植在海拔800-1700米的山區,無污染,是天然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出的魔芋精粉品質好、色白、粘性強、味美、出粉率高,膨脹係數高,富含葡甘露聚糖。每年都有大量客商來通江購鮮魔芋2000多噸。台灣客商在通江辦的魔芋加工廠加工的精粉及系列產品暢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和台灣、香港、澳門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通江香菇 通江香菇
通江香菇 產於大巴山崇山叢林之中的通江香菇,是名符其實的山珍。通江香菇,肉質豐富,味道鮮美,香氣濃郁,營養豐富,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稱。據考證,通江香菇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通江食用菌家族中產量最大的品種。通江香菇按生產季節分為秋菇、冬菇和春菇3種;按品質不同又分為花菇、厚菇和薄菇3種,其中以花菇最優。花菇體小肉厚,香氣足、味道好,營養價值特別高,厚菇品質僅次於花菇,薄菇質量較差。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級保健佳品。

歷史文化

生活風俗

通江縣低中山區主食大米,輔以紅薯、麥面、雜糧;高山區主食玉米,谷稱包穀,輔以大米、麥面、洋芋、雜糧。一般日食三餐,俗稱“趕三六九”。大忙季節一日四餐,午前歇氣時吃糕點,名為打尖、打麼台。冬閒日食兩餐,俗稱“趕二五八”。荒年低山區以連麩面煮稀飯,稱“羹羹”;高山區以包穀面煮稀飯,稱“抹鬍子”。常年熱天午餐多吃稀飯。

服飾:有童裝、青年裝、中年裝、老年裝等。

生產風俗

通江縣迎春耕有迎春試耒、說春、破犁、積陽塵、鏟山灰等習俗。

節日風俗

過春節稱過年,通江縣習俗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日都是民間過年時間。有過素年、辦年貨、團年、辭舊年、迎新年、拜年、破五、過小年、鬧元宵等活動。

著名人物

何正文: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張顯楊: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吳榮政: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

吳仕宏: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陳福章:海軍威海水警區司令員。

陳彬:國防科工委副主任。

傅崇碧:北京軍區政委、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鄧仕俊: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少將。

朱士煥:瀋陽軍區後勤部政委,少將。

吳榮正: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

張顯揚: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少將。

張榮森: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少將。

熊國炳:西路軍政政委會委員。

郭彥: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迎東子:作家,詩人

邾容:我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