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人

通古斯人

”通古斯人“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俄羅斯人沿用了這一稱呼,俄羅斯境內的鄂溫克人被稱做通古斯人,中國境內被稱做鄂溫克人,通古斯有養豬的人、善於蓄豬的人的意思。通古斯人生活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日本海一線,他們的語言與東北南方的滿族語言有一定的關聯,故這個語言群體被成為通古斯-滿語族。

基本內容

通古斯--滿語族是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共同體,如今屬於這個語族的包括滿洲人、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及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烏德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鄂羅克人、涅吉達爾人、埃文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南起北緯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葉尼塞河,東迄太平洋。人口大約在一千萬左右。

起源

通古斯--滿語族的祖先在數萬年以前居住在貝加爾湖南部的地區,他們在那裡循序漸進地完成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最初的所有的發展階段。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離開了原地來到了東部地區(即黑龍江上中游和牡丹江、烏蘇里江流域),後發展成為女真和滿族。留在當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繼續發展,後來被操突厥語族的外來人所融和。

生理特徵

通古斯--滿語族緣於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類體質學上有極為相似的特徵。後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響而分化為南北兩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滿族被劃分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後來從女真人中分化出來的一支,其的體質特徵介於南北通古斯人之間,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屬於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雖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南通古斯人(滿族)的外表具有長面、直鼻、眼距較近、眼裂較小和上眼瞼無褶皺或不明顯……

分布概況

人數第一多的是滿族(又稱滿洲人),超過一千萬人口。滿洲人是女真人的後裔,發源於滿洲平原,而滿洲人亦普遍視長白山為民族發祥地。

清初,後金軍南征大軍中,有以下各民族組成: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葉赫女真、野人女真、朝鮮、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烏拉,錫箔,瓦兒喀,虎而哈,乃蠻、古里改、恰喀拉,赫哲,卦爾察。

滿洲從16世紀開始不斷征服中國大陸(明朝)的周邊地區而往西南遷移,自19世紀以來逐漸與漢族混居,並擴散至整箇中國大陸。

鄂溫克族主要居住在俄羅斯的鄂溫克族自治區,有三萬人左右。中國的鄂溫克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與大興安嶺,有三萬人左右(2000年)。通古斯人一般被認為是公元前2000-1000年形成,大約是肅慎時代。通古斯最早其實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語言上滿-通古斯語族分為通古斯語支和滿語支,赫哲語大體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候也單立一個東南語支,所以有南北通古斯之分,南支以松花江、混同江流域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滿洲和赫哲,北支的範圍比較廣泛,分布在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邊貝加爾湖、勘察加半島等地也有分布,代表北方是鄂溫克系(鄂溫克,鄂倫春,埃文人,涅吉達爾人)。通古斯人分布地區由北冰洋到貝加爾湖,鄂畢河至鄂霍次克海。

有趣的是,通古斯人中的第一大支系:滿洲人, 在現代已不再被特別當作通古斯。因為從19世紀末開始滿族不但大量的接受了漢族的儒家文化作為主體文化,甚至滿族宮廷,皇室的常用口語和文字也轉變為漢文和北京官話(比如康熙朝滿文文檔占主要,到乾隆朝滿漢各半,最後在同光時代漢文占絕大部分)。清代末代皇帝溥儀就僅有一定的閱讀滿文的能力,但其日常用語為漢語北京官話,並無滿語的口語能力。滿族的語言在清朝後期逐漸衰落,到上世紀末只有黑龍江部分老人還能夠說滿語,目前隨著滿族青年民族意識覺醒,學習和使用滿語的人數在逐漸增多。錫伯族使用的語言即為滿語,但由於錫伯族民族語言保留較好,造成滿語一時被認為是錫伯語。

在金代,數百萬女真人或死於與中原漢族、南宋、蒙古衝突,或融入蒙古等其他民族,少量留在中原漢化,少量在東北地區。

到了21世紀,只有黑龍江省內還有個別農村的老年人仍然在日常生活使用滿語之外,滿語只在學術研究上仍然使用。可以說滿語事實上已經非常式微。不過另一方面,儘管滿語接近消亡,但滿族的服飾卻影響至今(如旗袍,長衫和馬褂)。滿族的飲食習慣和部分食品雖然師從漢族,但是經過改進後,又影響了漢族(比如薩其瑪,滿漢全席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