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系列叢書]

書籍簡介 《逃離北上廣》是一套系列叢書,由《北京太勢利》、《上海太昂貴》、《廣東太競爭》三本書構成。 本書是老一代“北上廣”奮鬥者告訴新一代“北上廣”漂流者的話 也是80後“北上廣”漂流者的瀝血之作 告訴 你一個最真實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 溫熱淚水、朗潤笑聲—— 此書獻給正在“北上廣”猶豫彷徨的兄弟姐妹 此書獻給想去“北上廣”實現夢想的年輕朋友

中心思想

放棄北上廣的10個理由

一線城市是江湖,二線城市是道場;

一線城市是現貨,二線城市是期貨;

一線城市拼智商,二線城市靠情商;

一線城市有優越感,二線城市有歸屬感;

一線城市適合小眾者,二線城市適合生活家;

一線城市適合青春前5年,二線城市適合青春後5年;

一線城市讓人見世面,二線城市讓人拓視野;

一線城市勝在GDP,二線城市勝在CPI;

一線城市有文化,二線城市有閒情;

一線城市是“飄之城”,二線城市是“一生之城”;

世界這么大,心安即是家。

——《新周刊》

叢書介紹

《逃離北上廣》之Ⅰ《北京太勢利》

這是一個嚴肅的命題,但和說教無關,它讀起來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關於北京城的“機關”和“暗道”。

大家曾笑話電影《無極》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實,那是陳凱歌深諳皇城的規則:北京城裡就到處是圈子,大圈套著小圈,在這裡奮鬥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

“逃離北上廣”,很流行,但不時髦,因為它沉重。這本書和壓力無關,我們不發牢騷,只是討論,討論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美好地生活——而這一點,即使離開北京也可以辦到,甚至可能更容易。

《逃離北上廣》之Ⅱ《上海太昂貴》

如果你愛TA,就送TA來上海,因為這裡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讓TA來上海,因為這裡是地獄。天堂和地獄之間,只隔著一件東西:錢。

日本人說,上海是魔都。英國人說,金錢就是上海的未來。郭敬明說,上海可以滿足你的一切物質需求。大上海說,請買單。

我們說,請翻書——在你被世博會,被酥麻麻的上海話,被滿大街的漂亮女孩和LV、Gucci弄得目眩神迷的時候,請一定翻開這本書——因為這樣的你真的需要知道這座海上“魔都”,到底埋藏了多少“陷阱”。

《逃離北上廣》之Ⅲ《廣東太競爭》

廣東這塊地兒,永遠都和競爭密不可分。因為廣東人喜歡“食頭箸”。

誰都知道競爭是激烈的,更是殘酷的。但埋怨沒有用,不如把頭從沙子裡拔出來,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連聚集了數十萬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搖大擺地從廣東撤離了,你還在糾結離開是“前進”還是“後退”嗎?

我們沒法替你做主,所以只能告訴你真相,那些殘酷競爭背後的真相。

民間口傳

北京

坊間盛傳:

北京人看外地人,都是地方上的

北京人什麼都敢侃

北京滿大街都是“爺” 北京人牛

這就是北京,與上海、廣州、深圳一樣,身患重度城市病:房價飛天、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此外,北京的首都意識、圈子文化、胡同心態,又是怎樣一種獨特的緊箍咒?!

上海

民間笑談:

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上海人什麼都敢穿

上海特產“老克勒”(指老上海有層次會享受的上流紳士)

上海人摳

這就是上海,雖難逃與北京、廣州、深圳同樣的命運:房價飛天、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但上海獨有的“光影魅惑”,仍然會令你沉醉,甚至可能並未體察到自己已經或即將為此支付的昂貴代價。

廣東

世間閒聊:

廣東人看外地人,都是北方人

廣東人什麼都敢吃

廣東“老細”(廣東話老闆的意思)泛濫

廣東人闊

這就是廣東,改革開放前沿的身份令廣州和深圳雖非直轄市,但與北京、上海一樣,房價飛天、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30年前的潮頭嬌子,廣州、深圳,今日仍然踐行:“搵食”是生存之本、“食頭箸”是發展之道。

分冊目錄

《逃離北上廣》之Ⅰ《北京太勢利》目錄

北京太勢利 北京太勢利

引子北京為什麼留不住馬雲?馬雲當年曾兩次進京,又兩次離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曾經外經貿部合資公司的總經理,,最終決定徹底離開北京?又是什麼力量,最終推動了雅虎和新浪都曾打算高薪挖的人才,下定了家鄉才更適合創業的決心?

也許正是他當時的離開,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淘寶,更成就了今天的馬雲。

第一章翻不過的深宅大院

站在北京城裡,卻找不到北京。這不僅是一個外來者在這座城市裡的身份迷失,也是北京的自我困局——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既缺乏“北京特色”,又難覓人性化的公共區域和設施。

無怪乎,有人問:去掉“首都”的符號,北京還剩下什麼?

1.“不必言大而自大”之城

2.在城裡“被流浪” 3.穿著不合身的“洋褲褂” 第二章 皇城根下的代價

難以想像,當你分別花上兩個多小時堵在上下班的途中,卻還要遭遇頻頻上漲的油價;當你因為“外地人”的身份,勉強可以接種甲流疫苗,卻還被告知必須得排在所有“北京人”的後面;到了月底,你眼睜睜看著房貸划去了工資卡的一大半,卻還要為是否能排隊交上孩子的擇校費而焦急時,你還會信任這座城市嗎?

1.戶籍是道坎兒

2.社會是個圈兒

3.蟻族是枚子兒

4.樓高有個限兒

5.交通沒個譜兒

6.身邊缺個伴兒

第三章 北京是誰的首都?

認為北京是全國人民的首都,那只能是一廂情願的認知。在對待外來人才和流動人口的態度上,北京一早就表明了她的堅定立場:擇優錄取。“優劣”的標準由她來定。而隱藏在這種“篩選制度”背後的,正是北京居高臨下的傲慢。

非勢利,不北京。

1.高端人才看過來

2.“三高”企業請出去

3.京華煙雲夢

4.北京歡迎你,路過

第四章 大北京的小貓膩

想要融入北京城,就得學做北京人。

北京人關心政治、愛擺官架子,以及大院子弟們的優越感,無一處不透著“勢利”二字。北京城裡到處是圈子,大圈套著小圈。權利就是如此,跑馬占地,畫圈為政。這中間的層層遞進,以及等級秩序,是不會允許一個外來者隨意進出的。

或許才是這座城市深深隱藏的貓膩。

1.胡同里的“貴族精神” 2.官味沖天

3.大院深深深幾許?

第五章 燕京突圍戰

“逃離北上廣”早已不是新鮮事兒,儘管找不到所謂官方的統計數據,讓這個群體大白於天下,但我們身邊每天都有人打算或正在離開北京、上海、廣州或者深圳。這不再是幾個人的選擇,也不是被炒作的潮流,而是一種需要,城市發展的需要、時代向前的需要,也是你尋求人生突圍的需要。

離開,只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

1.唐山“鋼鐵俠”&承德“小田官” 2.流動,讓生活更美好

3.弄潮“環渤海” 後記 或可以此為鏡

《逃離北上廣》之Ⅱ《上海太昂貴》目錄

上海太昂貴 上海太昂貴

引言 上海,不能讓你變得高級無數個肖正義們在上海這座城市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只因上海這座“魔都”傾斜了他們價值觀的天平,阻礙了理想的實現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留下又有何意義?

第一章 阿拉“魔都”

英國人說,金錢就是上海的未來。郭敬明說,上海可以滿足你的一切物質需求。大上海說,請買單,用以結賬的除金錢外,還需附帶上理想、信念,偶爾也包括生命。

“色慾和魔幻”。這就是上海的“魔性”,擅長溫柔一刀,當你沉溺於她的活色生香時,可能並未體察到自己已經或即將為此支付的昂貴代價。

1、醉臥“十里洋場” 2、海上“黃金屋” 3、金融大都會

第二章 進城當“沖頭”

當然不能說,想要在上海灘大展拳腳的有志青年,都是“沖頭(上海方言。意指不思考、行為魯莽、愣頭愣腦的人。)”。其實這件事,完全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因為你明明知道上海的房已接近“天價”;這座城市的出行成本也領跑全國;沒有上海戶口或者居住證,連病都不敢生——因為看不起;外來“鳳凰男”想要娶上海小姑娘,更是得熬掉幾層皮,漂亮女孩和滿大街的LV、Gucci一樣,都不是你付得起的。

1、房價無輕頭

2、交通摜派頭

3、無病額角頭

4、結婚別苗頭

5、養兒觸霉頭

第三章 上海白相儂?

雖然在對待外來人口的問題上,上海的態度和政策貌似比北京寬容很多,但在允許外來人員繳納城保等問題上,“只進不出”的政策,已經表明了其利用外來人口填補自身巨大的“社保窟窿”的叵測用心;外表光鮮的都市白領,也因上海的昂貴而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連實現“國際金融中心”所急需的人才,也逃不脫上海帶在他們身上的緊箍咒…… 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字:錢。

1、榨取外來者

2、白領被“白領” 3、金融才俊的“高稅”夢魘

4、冒險家的樂園?

第四章石庫門裡的“花頭”

一切都指向了上海人的實用主義和功利性。正如一位上海青年打算與農村戶口的姑娘戀愛,遭家人反對而心煩意亂。《新民晚報》的“全家福信箱”就這樣開導他:如你倆已難捨難分,分手後會影響你一輩子,則要三思而後行;但如尚未發展到這一步,根據現行戶口制度,子女往往跟女方入戶,婚後孩子、口糧、讀書問題很多,加之夫妻分居,久而久之也會影響感情,“與其這樣,不如趁早分手好”。上海人的實用理性可見一斑。

1、銅鈿眼裡翻跟頭

2、凡事上檔次

3、膜拜“紅房子”

第五章 衝出上海灘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資本總是流向成本低而利潤高的地方。申城昂貴的商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終於讓聯合利華和3M等外資“逃離”上海。

與此同時,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區域聯動日益密切,甚至被認定為未來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而富饒的長三角也確實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潛力。長三角是平的。而且,還將越來越平坦,城與城之間的互動將越來越順暢。

1、聯合利華和3M的出走

2、流動,讓生活更美好

3、長三角的機遇

後記 不能被錢困死!

《逃離北上廣》之Ⅲ《廣東太競爭》目錄

廣東太競爭 廣東太競爭

引言郭台銘出深圳記第一章 中意“食頭箸” 廣東人深悟“食頭箸”(粵語,意為搶先一步、首先去做)的非同尋常。廣東好“食頭箸”,喜歡爭強鬥勝,這樣的性格適合劇烈變革的時代,但一味求勝的心態也容易使人迷失。

30年過去了,現在的廣州與深圳是否一如當初門戶敞開,是否還是那個都市尋夢人的樂園,是否仍在不斷締造淘金奇蹟?中國有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站在這條河流邊,我們撿拾河裡的沙子,力圖看清這兩座城市…… 1、生猛鮮活話特區

2、速度“話事” 3、雙子星再定位

第二章 廣府難“搵食” 伴隨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社會進程,廣州與深圳成為最早、最大量接納內地“移民”的城市。這裡風雲變幻,對於“都市新移民”而言,就要看你有沒有實力、有沒有眼力、有沒有財力、有沒有權力,因為,城市本身無情,若你稍不留神,就會被快速變化的局勢淘汰出局。 所以,國語中的“工作”,在廣東人嘴裡則變成“搵食”,即找吃的、謀生活。

有人說“在一線城市打拚,你就需要有獅子的雄心,狐狸的狡猾,駱駝的忍耐以及豬的好脾氣”。但是,即便如此,也很難有姿態地生存在廣州、深圳。

1、房價“吹漲” 2、出門“爆棚” 3、戶籍“埋堆” 4、無人“拍拖” 第三章 城市夢,望天打卦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你還在被廣州與深圳當年層出不窮的“創業神話”、“致富傳奇”所蠱惑,那就請重新睜開眼吧。

現在的廣州與深圳正在經歷廣東“騰籠換鳥”的產業轉型與升級,這一改變使得兩者曾經的“尋租”權利與資源逐漸趨向飽和,同時,就業結構也逐漸發生改變。

那么,你要如何應對?望天打卦嗎?

1、廣州港駛出一個“李寧”

2、深圳夢進退維谷

3、代工帝國背影

4、華為的狼性角逐

5、抑鬱之都

6、轉型後,要誰?

第四章 騎樓里的過客

因為追逐夢想,我們離開故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的人生。這個地方有著與故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總會讓人“水土不服”。

廣州和深圳就是“候鳥城市”,人們陸陸續續地來,也陸陸續續地走。這個地方的冷漠、物質、市態都分外明顯,讓本在競爭中越發疲憊的身軀更無溫暖與慰藉。

對於很多人而言,廣州和深圳就是一個驛站…… 1、陌生他鄉皆“過民” 2、粵語同你“拗撬” 3、“市態”之城

第五章 “冇鞋挽屐走”

或許,這時的你應該停下手頭繁忙的工作,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未來!廣東有句俗語,叫“冇鞋挽屐走”,意思就是“此地不可久留,速離為妙”。

是在廣州、深圳繼續接受永無休止的挑戰,還是,找一個二線城市享受生活?

作家阿蘭·徳波頓曾表示:現代中國人對城市的嚮往除了基本對財富、地位和享樂的營求之外,更受價值理性的驅動——榮耀、成就、夢想的實現,工作往往不具備快樂的含義。

1、廣深產業大挪移

2、流動,發現新風景

3、珠三角的機遇

後記夢想照進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