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標上人歸南嶽

《送道標上人歸南嶽》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贈別道標上人的詩作。該詩以一組流暢的林山雲水鏡頭,刻畫出了一個率性飄逸、稟性超拔的僧人形象,流露出來詩人對道標上人的讚美之情與贈別之意。

作品原文

送道標上人歸南嶽
悠然倚孤棹②,卻憶臥中林。
江草將歸遠,湘山獨往深。
白雲留不住,淥水去無心③。
衡岳千峰亂④,禪房何處尋。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道標上人,唐高僧,俗姓秦。7歲出家於靈隱山,配居天竺寺,後退居西嶺,人稱西嶺和尚。工詩。長慶間不寂。
②棹:划船的工具,代指船。
③淥:清澈。
④衡岳:湖南衡山,五嶽中之南嶽。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雲密、石廩、天柱五峰為最大。

作品譯文

江上孤舟悠然飄蕩,林中獨臥魂惹夢牽。
兩岸青草伴你遠行,一脈湘山隱你身影。
你如白雲杳無羈絆,你如清水流逝無心。
衡岳蒼茫千峰逶迤,你的禪房何處可尋。

作品鑑賞

道標上人瀟灑地前來,他獨依小舟,悠然飄蕩在江水之中;現在,他又要瀟灑地離去,重溫那林中高臥。江山與他是如此的相依相近:江草青青,一路送他遠歸;湘山迢遙,他逕自去往大山深處。像白雲飄逸在藍天一樣,像淥水隨意在莽原一般。他的行止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率性隨意,揮灑酣暢。即使是歸到衡岳,群山綿延、千峰聳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將在何處棲遲。作者以一組流暢的林山雲水鏡頭,寫出了一個率性飄逸、稟性超拔的上人。

作者簡介

劉長卿像劉長卿像
劉長卿(約709—約785年),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及第,曾任長州縣尉,遭貶後出。唐肅宗至德(756—758)年間,曾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被人誣陷,下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獄,後貶為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陸州司馬。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一生不得志,寫詩抒政治失意,寫自然景物簡括鮮明,五絕、七律成就較高,自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其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疲兵篇》、《送李中丞歸襄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