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罔

2.迷惑,欺罔。 《潛夫論·忠貴》:“迷罔百姓,欺誣天地。 《之官真州述懷》詩:“彼都中聲利,迷罔何當瘳。

基本信息

迷罔
1.神經失常。《列子·周穆王》:“ 秦 人 逄氏 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金陵邸》:“士肝膽皆震,欲走而足不能步,欲呼而聲不能出。移時,仆自外至,急徙於客邸,迷罔者終日。”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二:“一女年十許歲,未適人,驟得迷罔之疾。”
2.迷惑,欺罔。 漢 王符 《潛夫論·忠貴》:“迷罔百姓,欺誣天地。”《晉書·庾旉傳》:“ 旉 等侵官離局,迷罔朝廷。” 清 陸師 《之官真州述懷》詩:“彼都中聲利,迷罔何當瘳。”
3.猶迷網。謂事物惑人如羅網。 陳世宜 《孟碩入獄不獲探親》詩:“泥犁亦是眾生相,十方迷罔從今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