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五百羅漢第叄拾尊迦那提婆尊者,龍樹弟子。迦那,一目之意。被禪宗尊為第十五祖。

迦那提婆尊者:

據《傳法正宗記》卷三載,尊者乃公元三世紀左右人,為南天竺婆羅門出身,或謂執師子國人。博識淵覽、才辨絕倫。嘗挖鑿大自在天金像之眼,後又自挖雙眼以回施大自在天,故以為名。初謁龍樹,龍樹令弟子以滿缽水置於前,尊者即以一針投入水中,兩人欣然契合。出家為龍樹弟子,以智辯著稱,後遊歷印度各地,大振破邪之劍,調伏外道,度人百餘萬。後以構怨,為外教之徒所刺,遣偈:”諸法本空,無我無所;無有能害,亦無受者。“《寶林傳》卷三、《祖堂集》卷一、《景德傳燈錄》卷二等,亦載其事跡。著有《百論》二卷、《廣百論本》一卷等。

迦那提婆,意譯作單眼提婆。又作提婆、聖提婆、聖天。

生平

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通常被人們稱作提婆菩薩,意譯作單眼提婆,又譯作提婆、聖體婆、聖天。提婆的意思是天,迦那得意思是一隻眼。迦那提婆本來是有兩隻眼睛的,然而,他為了宣傳佛法真義,將另一隻眼獻給了天神。

迦那提婆在宣揚佛法時,喜歡借自己的身體舉例子,因此他的講解生動具體,讓人很快能領悟。有一次,談到神的外貌和形象,他對弟子們說,神沒有固定的形象,他們活在天地之間,包藏在萬物之中。寺廟裡的塑像只是人們想像的產物,並不能代替神。為了加深弟子們的理解,他隨即來到寺廟的大殿,鑿掉了天神塑像的左眼。過了一段時間,見弟子們不再有什麼疑惑,他又將自己的左眼挖出來,還給了天神。

神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認為他天資聰慧,是可塑之材,於是指點他跟從龍樹大師學習。見到龍樹大師後,龍樹大師也不說什麼,只叫弟子端坐一碗水遞給他。迦那提婆心中會意,從身上摸出一根針,投入水碗裡。龍樹大師誇獎說:“這滿滿一碗水,比喻我的學問豐富廣博,你把針投進去,直入碗底,說明有心循流探源,掌握其中的真正智慧。”於是龍樹高興地收留了他。後來,龍樹年老之際,又將自己的衣缽傳給了迦那提婆,迦那提婆從此成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五祖。

迦那提婆得道之後,謹遵師父告誡,週遊四方,宣揚佛法。像他的師父一樣,等到年紀大了的時候,他也開始物色合適的接班人。經過細心地尋找,他最後選定了毗羅國的羅睺羅多。在彌留之際,他將自己最後的學問傳授給了羅睺羅多,然後說了一句偈:“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說完,身體幻化出八種光芒,轉瞬歸於寂滅。在迦那提婆圓寂之後,他的弟子們興建了一座寶塔來供奉他。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端然靜坐,身披掛絡,雙目平視,目光深邃敏銳,神態威武剛強。尊者學識淵博。機智善辯,嗎,滿懷慈悲,能為人釋疑能惑。

禪詩:

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莫圖得己卻損人,萬事到頭皆報應 。

棄舊從新總不晚,清修苦練自通神。

偈解:

不能做滿足一己私慾而損害他人的事,善與惡到頭來都有報應。棄舊從新到什麼時候都不晚,勤修苦練自然會有很強的能力。

得此偈者,可能常有損人利己的念頭,應棄舊從新,少投機取巧,多做善事,不然難有完滿結果。

主要著作

迦那提婆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傳說提婆的著述很多,但流傳下來的卻比較少。他的主要著作都以“百論”作為總題。其主要著作有《百論》、《四百論》、十五祖迦那提婆《百字論》等。其中《四百論》現存有梵文、藏譯。漢譯即玄奘所譯《大乘廣百論本》與梵本後二百偈相當。1914年,印度學者曾將此殘存梵文後半部連同月稱的注釋一併印行。後又有法國學者重新校訂,將其中殘缺部分根據藏文還譯成梵文。

“百”的梵文為S/ataka,含有雙關義,全字是把一百個東西集攏來(舉成數)的意思,字根S/at又有破壞之義,所以就著作形式言,他用的頌體(或其他體裁)都與一百個數目有關的;就內容言,完全是對不同學說進行破斥的。現存百論書分量最大也是主要的是《四百論》,總計四百頌,十六品。此論實際可分前後兩篇,前八品自成一篇,後來稱作“說法百義”,後八品則稱為“論議百義”。因為前八品是直接敘述其教理的,後八品則著重放在批駁異說上。此論梵文尚存有一些片斷,1914年,印度人曾連同月稱的注釋一併印行,後來法國人又重新校訂,把裡面的殘缺部分根據藏文還原成梵文。西藏有此書的全譯本。後八品也獨立流通,漢文有玄奘的譯本,名《廣百論》(“廣”是相對於分量更小的《百論》言,不是對《四百論》說的),並有護法的釋。《四百論》原來就分作兩部分流通,所以護法只注了後八品,玄奘也只譯了後八品。

另外一部著作《百論》,分量小,只有一百頌,原文不存了。羅什的譯本,總計十品,是一種修多羅體裁。修多羅有二義,一指三藏中的經,一指簡而又簡的略詮文體。羅什譯時,連同婆藪開士的釋也譯了。為甚么叫《百論》呢?就是把其中修多羅所構成的頌(三十二字為一頌)湊起來,恰成一百頌。據僧肇〈序〉文說︰“論凡二十品,品各五偈,後十卷,其人以為無益此土,故闕而不傳。”那么,漢譯的《百論》就不是全本了,原文二十品一百頌,如果略去十品就只有五十頌了,可是拿譯本《百論》與《四百論》對照,僧肇的說法,恐怕弄錯了。《百論》第一品名〈舍罪福品〉,譯文分量相當大,內容則概括了《四百論》前八品的要義。另外九品,則相當於《四百論》的後八品。這樣看,《百論》的內容,並未刪略,更無後十品之可言。提婆的《百論》為《四百論》入門之作,猶龍樹《十二門論》為《中論》入門之作一樣,如果二者內容一致,就談不上刪節,僧肇的傳說值得懷疑。

提婆最後的一部著作《百字論》,更加短小,不是用頌計算,而是一百個字(以梵文音節為單位),也是修多羅體裁。漢譯較晚,是元魏·菩提流支譯的。有人誤會為漢文的一百個字,翻譯時為了硬湊字數,還略去了原文的幾個字。譯文不頂好。論的原文已不存,印人據藏文還原為梵文,則只有三頌。印度頌的體裁有多種,此頌屬三十二字為一頌的“首盧伽”,是印人極為通用的一種頌體。還原為梵文的《百字論》是用“阿梨耶”頌體,每句字數長短不一,義譯為“聖章”體。傳說《百字論》是提婆被刺以後,未死之前,用自己的血寫下的。這暗示此論是提婆的重要著作,是臨死時忍痛寫出的。事實確也如此,在他的幾部《百論》中,最概括、最扼要的就是《百字論》,懂了它也就懂了其他“百論”的基本精神。西藏說此書是龍樹寫的,這不對。漢文是連同註解譯出的,本文只是後面的一百個字。注者是誰,譯人未說。

提婆著作的漢譯除上述幾種外,還傳有《破楞伽經中外道四宗論》和《涅盤四宗論》,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楞伽經》的出現是在提婆以後了。

藏譯保存的比漢譯多些。關於顯教的有八種,其中也有錯誤,如將陳那的《掌中論》同注釋看成是提婆的就錯了。此外,也還有一些是可疑的。藏人還把提婆看做密教的大師,因而也傳譯了他的密教著述十餘種,也大多不足憑信。研究提婆的學說,只能根據可以確信為他的著作的幾部百論。

佛學思想

提婆著作以“百”字命題,就表示著破滅一切之意,所以他對龍樹學說發展之處,也是在破斥的方面。他的破斥原則與破斥方法都比龍樹徹底。

破斥原則

首先,在破斥原則上。一上來他就確定了破他執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在龍樹的《中論》〈觀五陰品〉最後二頌也提到過,只是譯者注意不夠,未能將這一精神譯出來。那頌文說︰“若人有問者,離空而欲答,是則不成答,俱同於彼疑。若人有難問,離空說其過,是不成難問,俱同於彼疑。”原意是說,龍樹破他是以“空義”做武器,同時也主張自己的武器也是空。空義是全面的,否則,人家會反擊︰為什麼你自己卻保留了“空”?先說明自己的武器也是“空”,就不會給對方以反擊的餘地。原則如此,運用起來卻有困難,因爭論時只能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破,而爭論中所涉及的問題總是有限的,不可漫無邊際地甚么都談到,這就得先聲明,我的立足點是以一概全。我說到的是空,我未說到的(因時間、著述篇幅限制)也是空。龍樹在所著《無畏論》中,特別說明這兩頌是一切空義章中最重要的,但青目釋未引這句話,羅什的譯文也忽略了。這兩個頌按照梵藏文本應作︰“若依空論議,可隨應說難。然一切非難,應同所立故。又依空作釋,可說隨一過,然一切非過,應同所立故。”《無畏論》釋雲︰“若以各別空義論諍,可以隨一非空者為難;然此應知與所立宗相似不能成難也。蓋論宗是以一切法解空,而所說為各別法空。或以有餘法疑難別有不空,故今例雲同所立也。”《無畏論》又雲︰“此二頌為一切空義章中要義。”

破斥方法

其次,從方法論方面看,提婆也比龍樹徹底,他的著作題目就很顯眼。龍樹的《中論》是講破的,但各品都冠以“觀”字,是比較客氣含有商討的意味,這與所破對象都屬佛教內部的偏見有關。提婆的《百論》就不然,各品都以“破”字當頭,一點不客氣,這也與所批判的對象主要是異派有關。特別是當時勢力大的數論,以及與它相連的婆羅門(聲論)、勝論以及與它相連的正理論。龍樹破異論所用的方法常是兩面的,即二分法,就是相待的方法。如破有破無而得中道。實際上這個方法對不同意見還不能完全地概括。提婆的方法是三宗,即三分法,如破有破無,除此而外連亦有亦無也破了。這樣,比二分法更徹底、更全面了。

破想

提婆學說也有積極的一方面。首先,他對龍樹的空觀方法,進一步提出了“破想”的正觀。《四百論》梵藏本都有“瑜伽行”的字樣,全名是《瑜伽行四百論》。羅什在《中論》和《成實論》的翻譯中,注意及此,遂譯為《四百觀論》。“觀”字就是與“瑜伽行”對應的。又《四百論》後八品,除最後一品外,品名都是“破……修習”。不是單純的“破”,而且還要“修習”的。但此義在玄奘所譯《廣百論》中沒有表達出來。這些,都說明提婆是以“破”為“觀”,不是空談破甚么,而且還構成一種觀點,作者對一切有自己的理解,對中觀空的方面有更為具體的看法。

二諦說之真假

提婆學說積極的另一面是對二諦的說法提出了“真假”的問題。二諦,就是俗諦和勝義諦。俗諦也譯作世諦,勝義諦也譯作真諦、第一義諦等。諦,即真實、實在的道理。二諦,就是兩種實在的道理。二諦之說,部派佛學時期就有了,後來大乘《般若經》中提到它,龍樹的《中論》中也提到它。龍樹講二諦,與他用分別說方法解釋佛說有關。他認為,對佛說要分別看待,有時佛以世俗諦說,有時以勝義諦說,所以二諦之說,原來就有的。也許有人要責難,既然以勝義諦為真實,何必還要世諦呢?龍樹解釋說,世諦是必要的,“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世諦所理解的道理,就是常識,常識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凡與語言有關的都列在世諦之中),用語言文字講道理,使大家有所了解,就是俗諦。第一義諦,按照龍樹說法是要憑“現觀”才能得到,但要別人了解它,也離不開語言(俗諦),所以說,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龍樹《中論》所說“亦為是假名”,“假名”就是言說施設,是與俗諦相應的,而“我說即是空”就顯示了第一義諦。因此,他的中道就含有統一二諦的意義,不偏於俗,不偏於真,這才是中道。

西園寺五百羅漢(一)

西園羅漢堂創建於明末,鹹豐時即傾頹於戰火。現有的羅漢堂,為同治、光緒年間陸續重葺。五百羅漢的排列從“靈山一會”開始,按單雙數分排。東為奇數,西為偶數,從裡向外,結束於後堂中心部位。羅漢體量較真人略大,比例合度,衣褶流傳自如。西園寺五百羅漢能完整留存至今,應歸功於歷代方丈的傾力保護。近年來,寺院不僅對羅漢堂進行了數次全面維修,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拍攝工作。
善注尊者
見人飛騰尊者
阿若憍陳如尊者
達摩波羅尊者
婆蘇盤豆尊者
伽耶舍那尊者
眼光定力尊者
具壽具提尊者
神通億具尊者
獻花授記尊者
摩訶剎利尊者
無業宿盡尊者
辟支轉智尊者
摩訶俱絺尊者
金山覺意尊者
定果德業尊者
施幢無垢尊者
無作慧善尊者
金剛精進尊者
無憂禪定尊者
解空無名尊者
三昧甘露尊者
難陀多化尊者
金剛破魔尊者
羅度無盡尊者
伐蘇蜜多尊者
瞿沙比丘尊者
不著世間尊者
伽耶天眼尊者
摩訶注那尊者
解空自在尊者
憍梵波提尊者
同聲稽首尊者
堅通精進尊者
毒龍皈依尊者
迦那行那尊者
阿□樓馱尊者
千劫悲願尊者
法藏永劫尊者
法王菩提尊者
劫賓覆藏尊者
羅網思惟尊者
山頂龍眾尊者
指塵三昧尊者
阿那邠提尊者
觀行月輪尊者
方便法藏尊者
七佛難提尊者
摩利不動尊者
畢陵伽蹉尊者
修行不著尊者
師子比丘尊者
周利盤特尊者
不空不有尊者
乾陀訶利尊者
薩陀波侖尊者
成就因緣尊者
解空定空尊者
瞿羅那含尊者
觀身無常尊者
一念解空尊者
無量本行尊者
旃檀德香尊者
十劫慧善尊者
願護世間尊者
解空第一尊者
富那夜舍尊者
伏陀蜜多尊者
解空無垢尊者
波闍提婆尊者
莎底比丘尊者
悲察世間尊者
僧法耶舍尊者
闍提首那尊者
毗羅胝子尊著
鳩摩羅多尊者
堅持三字尊者
破邪神通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憶持因緣尊者
莊嚴無憂尊者
伽那迦葉尊者
商那和修尊者
教說常住尊者
僧迦耶舍尊者
優婆鞠多尊者
末田底迦尊者
佛陀難提尊者
那延羅目尊者
那提迦葉尊者
佛陀密多尊者
優樓頻螺尊者
法界四樂尊者
因陀得慧尊者
旃檀藏王尊者
聞聲得果尊者
迦留陀夷尊者
須跋陀羅尊者
阿泥樓尊者
有賢無垢尊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