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在突尼西亞眾多古蹟中最為著名。它位於突尼西亞市城北17公里處,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占地面積315公頃,主要建築有城牆,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港口、墓地等。它曾是地中海強盛的奴隸制國家的首都,也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

迦太基古城遺址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在突尼西亞眾多古蹟中最為著名。它位於突尼西亞市城北17公里處,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興建,占地面積315公頃,主要建築有城牆(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港口墓地等。它曾是地中海強盛的奴隸制國家首都(在腓尼基語中迦太基為“新城”、“新都”之意),也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

基本資料

迦太基古城遺址迦太基古城遺址
【名稱】迦太基古城遺址

【英文名稱】Carthage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79年

【遺產原屬】羅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占領時重建的。

【遺產現狀】政府正籌劃把整個迦太基古城建成一個“國家考古公園”,以保全這一偉大的古蹟。

概述

迦太基古城遺址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扼守突尼西亞海峽,據東西地中海要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城遺址之一,占地300多公頃。最早系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它比羅馬城的建立還早61年。

從公元前9 世紀末起的600 餘年中,迦太基城曾是有名的奴隸制強國迦太基的都城,繁榮富庶,盛極一時,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公元前3 世紀,羅馬與迦太基發生激烈爭奪,從公元前264年開始,雙方先後進行了3 次布匿戰爭,到公元前146 年以迦太基戰敗而告終。迦太基城遭羅馬軍燒毀,夷為廢墟。現在所看到的迦太基古城遺址,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46~公元439 年占領時期重建的。該城曾發展為當時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

在紀元前最後一千年的開端,腓尼基人開始在地中海沿岸建立新的殖民地以與希臘展開貿易競爭。腓尼基最重要的殖民地是迦太基。迦太基是在紀元前800年建立於北非突尼西亞。當腓尼基的本土城市不斷被征服、占領的同時,迦太基殖民地則持續繁榮擴展,終於成為西地中海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傳承自腓尼基人的迦太基人既是偉大的航海家,也是貿易商殖民者。有確切的證據顯示他們曾經繞航非洲大地,而且也有人懷疑他們曾經到達美洲大陸。他們從伊比利亞的銀與和不列顛的錫的貿易路線中獲得大筆的利潤。迦太基移民從整個北非海岸一直沿伸到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科西嘉島摩尼卡島和大部份的西班牙本土(現今位於西班牙的迦太基城當初被稱之為新迦太基市。)在紀元前第四第五世紀,迦太基人和希臘人為貿易和殖民地而戰,特別是為了西西里島。紀元前第三世紀,他們開始和新興的羅馬強權發生接二連三的激烈衝突。

迦太基古城遺址羅馬劇場
羅馬和迦太基以普尼克戰爭來決定誰將統治西地中海地區。第一次普尼克戰爭(紀元前264-241年)於西西里島展開。羅馬人不是海上強權,只能根據占領的船艦草圖來建造船艦。他們最初的兩隻艦隊擊敗了迦太基艦隊,但是卻因暴風雨而沉沒。他們的第三隻艦隊終於在海上征服了迦太基。迦太基人被迫撤離西西里島,同時也失去了科西嘉島和薩丁尼亞島。第二次普尼克戰爭,(紀元前218-201年),只能歸功於迦太基人一時的好運和進展,幾乎是離勝利不遠。這場戰爭肇因於漢尼拔將軍帶領包括戰象在內的大軍,由西班牙出發穿越現在的法國,橫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現今的義大利。在十六年的傑出戰役中,漢尼拔每戰必勝,但因無法給羅馬城致命一擊,而不能結束戰爭。羅馬人則因為無法擊敗在義大利的漢尼拔軍隊,於是先在西班牙攻擊迦太基人,然後攻擊北非。漢尼拔被迫撤軍返回本土防衛。最後羅馬人終於在薩馬的那場決定性戰役中,擊敗了迦太基軍隊。

迦太基被迫放棄跨海的領地,付出大量的賠償金,縮減海軍的規模,還得臣服於羅馬人。在紀元前150年,迦太基城重新復興,立刻被羅馬人視為一大威脅。當迦太基人攻擊羅馬盟邦弩米迪亞時,羅馬人馬上再度進攻迦太基。這次迦太基城完全被摧毀,軍力潰散殆盡。羅馬在這個城市犁出一道溝渠並撒上鹽巴以表示不允許迦太基再次復興。

歷史

迦太基古城遺址正門
突尼西亞,迦太基古城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公元前6世紀起,迦太基發展為覆蓋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區的巨大的貿易帝國,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但在公元前146年被古羅馬滅亡,新的羅馬-迦太基城在原來的廢墟上重建起來,這是僅次於義大利羅馬的第二大城。現在的古城遺址主要是這一時期的建築。

古代迦太基人城邦遺址坐落在北非突尼西亞北部丘陵起伏的三角半島上,距首都突尼西亞城約18公里,瀕臨地中海,扼守突尼西亞海峽,據東西地中海要害,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往日,迦太基帝國曾勢力強大,疆土遼闊,囊括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巴利阿里群島、科西嘉島、撒丁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歲月流逝,今天所見到的已是遺蹟中的遺蹟了。

相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蒂爾王國(位於今黎巴嫩西海岸)公主愛麗莎因其兄庇格瑪隆在國王穆托死後,排斥她而獨攬大權。為免遭迫害,愛麗莎挾財寶與僕人飄洋過海,在突尼西亞登入,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她向部落首領馬西塔尼求借一張牛皮之地棲身,得到應允。於是她便把一張牛皮切成一根根細絲,然後把絲連在一起,在緊靠海的山丘上圍起一塊315公頃的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語,“新城”的意思)。因此,大家奉她為皇后。現在,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東皇后旅館,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公主而建的。

公元前654年,迦太基人征服了伊維薩島、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前535年奪取科西嘉島。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同羅馬帝國進行了3次布匿戰爭。第三次戰爭以迦太基失敗而告終,迦太基被夷為平地,成為羅馬治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122年,羅馬人重建該城,同時修建了一座圓形競技場和一座圓形劇場。羅馬人還修築了巨大的馬加爾蓄水池和著名的安東尼浴室,工程從哈德良執政時期開始,到公元2世紀中期安東尼·皮厄斯當政時竣工。公元439年,迦太基遭到汪達爾人的洗劫。一個世紀後,又淪為拜占廷的屬地。在這裡產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學院。許多著名的基督教衛道士如德爾圖良、西普里安以及名重一時的聖·奧古斯汀都曾在此生活、寫作過。公元698年,阿拉伯哈桑·伊本·諾曼率部侵入該城,迦太基又被夷為平地,成為阿巴西特的政府所在地。

景況

迦太基古城遺址浴室
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蹟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美。當時的主要建築有長34 公里、高13 米、厚8 米的城牆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墓地和港口等,現在均依稀可辨。緊靠海邊的安東尼公共浴池,為公元2 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造的,從殘存遺蹟中可以看出它巨大的規模,面積達3.5 公頃。

從底層結構上可以清楚看到兩邊對稱排列著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汽浴室、逐漸升溫的熱水室、溫水室、冷水室、健身操室等。由此可見,洗澡在古羅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公共浴室已經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去處。即使不大的城市,也以有一個或幾個公共浴室為榮。

安東尼浴池的用水是從60公里以外的扎古旺通過渡槽引來的。長龍般的渡槽,形成氣勢宏偉的人工“天河”,至今還殘存數段。可蓄水3 萬立方米的貯水池,至今仍在使用。古城中還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是突尼西亞境內最早的基督教堂。發掘出的腓尼基時代的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墓葬品等。其中有幾具公元前400年的石棺,棺蓋上有死者的雕像,大小和真人相差無幾,從衣著看,顯然受埃及文化的影響。陳列出土的墓葬品則有水壺、陪葬者石雕像和裝飾品等。

迦太基古城遺址迦太基古城遺址
宏偉壯麗的羅馬劇場,坐落在一座公園的小山上。這是依山勢而建的露天劇場,正面有兩個門,左右也各有門可以上下。舞台伸延出去,對面是半圓形的觀眾席,全部由石頭砌就,共有21 級,把整個舞台圍住,在任何一個座位上,觀眾都可以清晰地聽到舞台上的歌聲和台詞,看到舞台上演員的演。古羅馬劇場經過修復,保存得很完整。突尼西亞政府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

此外,迦太基城遺址還有宏偉的競技場和古老的迦太基神廟等遺蹟。為了保存古城殘存下來的遺物,突尼西亞政府在迦太基還新建了一座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尤其是古羅馬鑲嵌畫,更是舉世聞名,人們從中可以了解古代突尼西亞人對世界文化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197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古城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