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

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

正文

日本劇作家。原名杉森信盛,別號巢林子。杉森家是武士世家,但近松的父親已失去正式武士的身份,成為“浪人”。近松青年時期在京都公卿們身邊服過役,這使他增長了古典文學方面的學識和修養,並得到接觸木偶戲──淨瑠璃著名藝人宇治加駕掾的機會。當時,淨瑠璃和歌舞伎都較發達,近松門左衛門則把這兩個劇種從單純欣賞表演提高到具有戲劇文學價值的高度,形成日本演劇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近松早期的劇本創作,是他“習作時期”的產物。因當時的戲劇腳本不署作者姓名,所以有些劇本無法確定是否為近松所作。1683年,近松寫了淨瑠璃腳本《世繼曾我》(《曾我兄弟的後嗣》),經過宇治加賀掾的演唱,使得近松劇作者的地位得到社會承認。《世繼曾我》是將長期流傳的曾我兄弟復仇故事加上虛構成分寫成的,把戲劇的矛盾衝突集中到24小時之內,這種結構使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以後近松除為淨瑠璃名藝人宇治加賀掾、竹本義大夫(1651~1714)寫淨瑠璃腳本外,還為當時歌舞伎的名優坂田藤十郎(1645~1709)寫歌舞伎腳本。1684年他創作了歌舞伎腳本《名妓夕霧七年忌》,1685年又創作了淨瑠璃腳本《景清出家》。1695年近松成為歌舞伎劇團“都座”的專屬作者,他為坂田藤十郎寫了《傾城佛之原》、《傾城壬生大念佛》等名劇。

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4)

1703年,近松為大阪淨瑠璃劇團的竹本築後掾(竹本義大夫)寫了《曾根崎情死》一劇,受到熱烈歡迎。從此他結束了為期20年兼作歌舞伎腳本作者的生涯,專心於淨瑠璃劇的創作。
此後的20年中,近松寫了大量的淨瑠璃歷史劇,比較有名的是《碁盤太平記》、《傾城反魂香》、《國姓爺合戰》、《曾我會稽山》、《關八州繋馬》等。其中《國姓爺合戰》虛構了鄭成功與吳三桂扶助明朝幼帝殺掉奸臣、擊退韃靼王的故事。這部劇以它離奇迭宕的情節、宏大多變的異國場面,轟動一時。近松的歷史劇追求複雜的情節和新奇的結構,未能脫離封建意識與武士道德的範疇。近松的真正成就,是他在此期間寫的淨瑠璃社會劇。近松晚年所寫的社會劇共24部。這些劇作真實地反映了德川時期的時代特點及平民的苦難與悲歡,是當時社會現象和封建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特別是在這24部社會劇中,有15部是寫平民男女相愛或下層平民與妓女相愛,但在封建社會的重壓下,被迫雙雙殉情自殺的“情死劇”,最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有《情死萬年草》(寺院侍童久米之介與次右衛門的女兒阿梅情死事件)、《今宮情死》(店鋪女傭人紀佐與店鋪夥計次郎兵衛情死事件)、《天網島情死》(大阪紙店小店主治兵衛與妓女小春在天網島情死事件)、《庚辛夕情死》(大阪菜鋪養子半兵衛與妻子千代殉情事件)等。近松的社會劇除殉情劇外,還有《堀河復仇》,寫丈夫長年跟隨主君在江戶值勤的武士之妻的悲慘命運。《大經師昔歷》寫大經師妻子阿三與茂兵衛的通姦事件。《油店慘劇》寫不良青年的殺人事件。作者通過這類劇的細節,反映了當時婦女遭受玩弄的悲慘命運。
近松主張在寫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因此他寫的社會劇,在刻畫真實細節的同時,發揮了浪漫的、誇張的、抒情的才能,人物性格刻畫鮮明,戲劇結構凝練緊湊,特別是他在每出戲的最後一場都要安排一段“道行段子”(即情死者赴死時的唱詞),配以近松的極富韻律的抒情文筆,極力突出劇中人對生的留戀、對死的哀怨,形成感人肺腑的戲劇高潮,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近松筆下的這些文情並茂、充滿血淚的“道行段子”一直傳誦不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