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剩男

農村剩男

農村剩男,也就是過了30歲還沒有對象的農村男性群體,俗稱光棍兒。農村剩男的出現,首先是男女比例失衡的轉移與加劇。2015年以來,那些在出生性別比最高年代誕生的孩子正在陸續進入婚齡。考慮到邊遠地區是婚姻擠壓的最後一級,農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其次,家庭貧富差距的擴大與擠壓。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無法提供婚姻市場通行成本的個體,就可能成為無人青睞的剩男。據人口學家預估,農村剩男問題必將構成困擾21世紀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

現象

2015年的調查顯示,“被迫失婚”的大齡剩男密集出現。過了30歲還沒娶上媳婦,打光棍幾乎就已成定局。作為一個曾高度城鄉二元化的國家,其“婚姻擠壓”更多地擠向了邊遠、貧困地區,數千萬“剩男”的婚戀難題正引發更嚴峻的社會問題。

彩禮飛漲

農村剩男彩禮
華中科技大學的調查顯示,越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地區,近年彩禮漲得就越厲害,“供求決定價格,愛情少了含情脈脈,赤裸裸地遵循市場規律”。河南東部一個村莊的媒婆表示,在一女難求的背景下,他屢屢被坐上火箭的彩禮嚇到。很多女方父母一開口就是六萬六、八萬八等吉利數字,這還只是彩禮,不包括買房、買車、酒席的費用。

從2000年開始,婚姻消費可謂飛漲,彩禮數額幾乎需要一個勞動力不吃不喝勞作4~7年才能負擔得起。如果考慮建房等硬性條件的消費支出的話,那么將意味著一個勞動力需要勞作11~16年才能負擔得起。這還是幾年前的推算,如果放到現在,大概得要20年才付得清。

房價上漲

房子正成為農村結婚費用中一個最大頭的支出,女方已經不滿足男方家裡在農村蓋新房了,不少女方要求在縣城買房,再不濟也得在鎮上買房。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縣城裡的房價漲得厲害。以鄂中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縣城為例,現房的價格已經在每平方米七八千元,而武漢郊區的房價也不過如此。據該縣縣城一家房地產中介的老闆介紹說,鄉鎮年輕人的婚房是抬高縣城房間的主導因素。

原因

性別失衡

農村剩男農村剩男
性別失衡所引發的“婚姻擠壓”,通過“農村剩男危機”的形式,表現得直白而殘酷。婚齡男女人口的巨大落差,以及城鄉二元結構所引發的人口流動,共同造成並加劇了大範圍的“被迫失婚”現象。長久以來,一個流行的說法是“農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而隨著相關學術調查與媒體報導的跟進,上述觀點似乎正慢慢獲得證實。此一格局也間接說明了,城鄉各異的“單身問題”,更多還是根源於資源的偏差配置。

經濟因素

在一些農村地區,大量剩男密集出現,無疑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原因。比如說“貧窮”。特別是隨著女孩越發稀缺,“彩禮行情”水漲船高,貧困家庭的農家子弟,更是娶妻無望;再比如說,“人際連結”的單一化。農村婚齡男女,缺乏產生日常聯繫的生活場景,缺乏彼此直接接觸的足夠機會。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戀愛結合的機率降低,往往只能通過媒婆中介牽線——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媒婆的價碼,早已是一路飆升。

女性外流

那些原本的“農村妻子”,主要有兩個群體:外出女工和女大學生。曾有媒體報導,東莞一些工廠內,普遍存在多名女工搶男朋友的現象。這表明,農村女性外出務工,大大加劇了跨區域的性別失衡,使得“留鄉女孩”更趨於稀缺。

除此,還應注意到,不少農村女孩考上高校、留城工作,也使得農村“男多女少”之局面持續惡化。尤其在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女孩因自身努力,能上大學的比例,甚至可能比男孩還高。

影響

農村剩男農村剩男
農村剩男危機的持續,同樣觸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早婚回潮:男性不得不採取早婚策略,來搶占稀缺的女性資源;

另一個不得不正視的趨勢,就是“婚姻貨幣化”。明碼標價的經濟要求,使得婚姻的神聖性讓位於現實的利益盤算。在這一模式下,“財富歧視”所導致的剝奪感、失落感,正成為鄉土世界內蔓延的情緒。可以說,對農村單身男子而言,這構成了另一種赤裸裸的精神傷害。

應對

造成農村剩男危機的種種因素,有些已是早已注定、不可逆轉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完全無能為力。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在於,努力消除城鄉發展差距,通過發展本地產業,吸引更農村女性“就近工作”。諸如此類,只有更多創造農村男女的相處契機,同時實現普遍脫貧與普遍富裕,才能儘量確保更多農村青年,能夠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來爭取有限而稀缺女孩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