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測產驗收辦法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辦公廳檔案

農辦墾[2008]60號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農墾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08年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的通知》(農辦墾[2008]20號)的要求,現將我部制定的《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測產驗收辦法(試行)》(附屬檔案1)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農業高產攻關單位(附屬檔案2)測產和驗收,並將《農墾系統高產攻關單位驗收表》(附屬檔案3)1份並電子文檔按規定時間報送我部農墾局農業處。水稻、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油菜籽、甘蔗、棉花高產攻關單位在2008年11月15日之前報送;奶牛、生豬生產高產攻關單位在2009年1月15日之前報送。大豆和油菜籽的測產辦法另行通知。
附屬檔案:1.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測產驗收辦法(試行)
2.2008年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單位名單
3.農墾系統高產攻關單位驗收表
二○○八年七月二日
附屬檔案1:

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測產驗收辦法

(試行)



為了做好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測產驗收工作,特制定以下辦法:

一、驗收方法

(一)驗收對象。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08年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活動的通知》(農辦墾[2008]20號),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驗收對象為各墾區確定的水稻、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油菜籽、甘蔗、棉花、奶牛、生豬生產等150個高產攻關單位。

(二)驗收內容。

一是驗收攻關面積和飼養規模。水稻、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油菜籽、甘蔗、棉花高產攻關單位攻關面積要求1萬畝連片,通過查閱耕地檔案或實地丈量驗收;奶牛存欄1500頭以上,成母牛占50%以上,牛群結構合理,要求根據牛場月報表和牛群周轉記錄,統計年內飼養奶牛頭日數和生長發育各階段奶牛的頭日數,計算奶牛存欄數量和成母牛比例;每個生豬養殖場出欄不少10000頭,要求通過查閱養豬場存欄月報或周報以及銷售月報或周報,計算生豬養殖場出欄量。二是驗收產量。按照水稻、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油菜籽、甘蔗、棉花、奶牛、生豬高產攻關測產辦法進行測產(大豆和油菜籽測產辦法另作通知)。

(三)驗收程式。

一是自驗。水稻、大豆、玉米、小麥、馬鈴薯、油菜籽、甘蔗、棉花高產攻關單位按照本辦法的要求,在收穫季節選擇最佳時間進行自驗;奶牛、生豬生產高產攻關單位在2008年12月31日進行自驗。並填報《農墾系統高產攻關單位驗收表》報送省級農墾主管部門。二是省級抽驗。省級農墾主管部門應根據高產攻關單位驗收情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重點抽查,對本墾區承擔的全部高產攻關單位攻關工作和驗收表審查,並將《農墾系統高產攻關單位驗收表》報送農業部農墾局農業處。三是部級抽驗。根據各墾區推薦,由我部農墾局組織專家組採取實收測產的辦法進行抽驗。
(四)匯審辦法。農業部農墾局負責匯總農墾系統農業高產攻關情況;組織有關專家對農業高產攻關成果進行審查,在中國農業信息網和農業部信息網上公布。

二、測產方法

(一)水稻測產方法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選取區域內分布均勻、有代表性的50個田塊進行理論測產。每塊田對角線3點取樣。移栽稻每點量取21行,測量行距;量取21株,測定株距,計算每畝穴數;順序選取20穴計算穗數。直播和拋秧每點取1平方米以上調查有效穗數;取平均穗數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於50穗)調查穗粒數、結實粒。千粒重以品種區試平均千粒重計算。(2)計算公式:畝產(公斤)=有效穗(萬/畝)×穗粒數(粒)×結實粒(克)×千粒重(克)×10-6×85%。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自然生態區(畈、片)將萬畝高產攻關點劃分為5~10個片,隨機選擇3個片,在每個片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實收測產,每塊田實收1畝以上。收割前由專家組對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算重量。(2)田間實收:用機械收穫後裝袋並稱重,計算總產量(單位:公斤,用W表示);專家組對實收面積進行測量(單位:平方米,用S表示);隨機抽取實收數量的1/10左右進行稱重、去雜,測定雜質含量(單位:%,用I表示);取去雜後的稻穀1公斤測定水份和空癟率,烘乾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癟粒,測定空癟率(單位:%,用E表示);用穀物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率,重複10次取平均值(單位:%,用M表示)。(3)計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產量=∑Y÷9;MO為標準乾重含水率:秈稻=13.5%,粳稻14.5%。

(二)玉米測產方法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地塊的自然分布將萬畝示範點劃分為10個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隨機取3個地塊,每個地塊隨機取3個樣點。每個樣點量10個行距計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20米雙行,計數株數和穗數,並計算畝穗數;在每個測定樣段內每隔5穗收取一個果穗,總計收穫20穗作為樣本測定穗粒數。(2)產量計算:理論產量(公斤/畝)=畝穗數×穗粒數×百粒重(被測品種前三年平均值)×85%。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根據地塊自然分布將萬畝示範點劃分為10片左右,每片隨機取3個地塊,每個地塊在遠離邊際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樣點6行,面積(S,單位:米2)≥67米2。(2)田間實收:每個樣點收穫全部果穗,計數果穗數目後,稱取鮮果穗重Y1(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20個果穗作為標準樣本測定鮮穗出籽率和含水率,並準確丈量收穫樣點實際面積。(3)計算公式:每畝鮮果穗重Y(公斤/畝)=(Y1/S)×666.7;出籽率L(%)=X2(樣品鮮籽粒重)/X1(樣品鮮果穗重);籽粒含水率M(%):用國家認定並經校正後的種子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量,每點重複測定10次,求平均值(M)。樣品留存,備查或等自然風乾後再校正;實測產量(公斤/畝)=鮮穗重(公斤/畝)×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三)小麥測產方法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將萬畝高產攻關點平均劃分50個單元,每個單元隨機取1塊田,每塊田3點,每點取1平方米調查畝穗數,並從中隨機取20個穗調查穗粒數。(2)計算公式:理論產量(公斤/畝)=每畝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2.實收測產:(1)取樣方法。在省級理論測產的單元中隨機抽取3個單元,每個單元隨機用聯合收割機實收3畝以上連片田塊,除去麥糠雜質後稱重並計算產量。實收面積內不去除田間灌溉溝面積,但去除墳地、灌溉主渠道面積;收割前由專家組對聯合收割機進行清倉檢查;田間落粒不計算重量。(2)測定含水率:用穀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複,取平均數。(3)計算公式:實收產量(公斤/畝)=每畝籽粒鮮重(公斤)×[1-鮮籽粒含水量(%)]÷[1-13%]。

(四)馬鈴薯測產方法(實收測產)

1.取樣方法。根據具體的自然環境和品種分布情況將萬畝高產攻關點平均分成15片,每片隨機取樣2個點,共取30個點。每個點取長方形小區,面積為行長×行距×行數,不小於45平方米,行數不少於6行。
2.田間實收:將樣點全部植株進行收穫,並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別稱重。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於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爛薯和綠皮薯等薯塊,一般情況下,扣除收穫薯塊總重的1.5%作為雜質、含土量。若收穫時薯塊帶土較多,每點收穫時取樣5公斤,沖洗前後分別稱重,計算雜質率。
3.計算公式:平均畝產量(公斤)=(商品薯平均畝產量+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1-雜質率);商品薯畝產量=單個取樣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雜質含量)/該取樣點面積;非商品薯畝產量=單個取樣點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雜質率)/取樣點面積;萬畝示範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各取樣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之和/30個取樣點;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各取樣點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之和/30個取樣點;薯塊平均畝產量=商品薯平均畝產量+非商品薯平均畝產量。

(五)甘蔗測產方法

1.理論測產:(1)取樣方法。按照萬畝高產攻關田塊的區域分布,劃分為3個自然片,在自然片上隨機抽取3個地塊,在每個地塊對角線隨機取3個測產樣點,在每個樣點上連續調查5行,每行調查10米。調查每米有效莖數、每株莖徑和每株有效蔗高。將各樣點數據匯總,計算出每米有效莖數、每株莖徑和每株有效蔗高。(2)在調查行內所有蔗莖長達100厘米以上的甘蔗均屬有效莖,計算出每行有效莖數,用加權計算法計算每個樣點的每米平均有效莖數;在調查行內選3行,每行連續調查20株甘蔗,在蔗莖中部節間的中部,用卡尺對正芽方向測量甘蔗直徑數據,數據準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用加權計算法計算平均每株有效莖徑;在調查行連續選擇有代表性的20株甘蔗,從平土面算,測量至梢部至第五葉鞘為限,用加權計算法計算平均每株有效蔗高。(3)計算公式:每畝甘蔗莖產量=畝有效莖數×平均壹莖重;畝有效莖數=每米平均有效莖數×(666.7米÷平均行距);平均壹莖重(千克)=0.7854×平均莖徑(平方厘米)×(蔗莖平均高度-35厘米)×1(比重)×0.001。
2.實收測產。按照萬畝高產攻關田塊的自然分布,劃分為3個自然片。在自然片上分別選高產、中產、低產3種類型的甘蔗地塊,在三種類型的甘蔗地塊內隨機選擇0.5畝地,進行現場稱重實收實測記錄,並計算出畝產量。實收面積內不去除田間灌溉溝面積,但去除灌溉主渠道面積。

(六)棉花測產方法

1.測產時間:最佳測產時間由各墾區自定。
2.樣點確定:按照萬畝高產攻關田的區域分布,劃分為3個自然片,以自然片為基礎進行測產。在每個自然片上根據棉花在田長勢分成好、中、差三類,統計分類代表面積;隨機抽取3個地塊,每個地塊根據地形及面積特徵,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確定5個測產點。
3.每畝株數、單株成鈴數、每畝成鈴數、單鈴重和衣分等測定,以各墾區實際測定數據為準,不用理論數據。
4.產量計算:匯集測點數據和計算產量。(1)理論產量(公斤/畝)=每畝成鈴數(個)×單鈴重(克)×衣分%÷1000。(2)測產產量(公斤/畝)=理論產量(公斤/畝)×95%(測產係數)(3)根據分類代表面積加權平均,計算萬畝區測產產量。

(七)奶牛測產方法

1.個體生產性能測定方法。按照《中國荷斯坦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範》(NY/T 1450-2007)執行。參加高產攻關的奶牛場要儘可能參加生產性能測定(DHI),並建立詳細的奶牛檔案:內容應包括產奶性能、繁殖性能、犢牛出生情況、體尺體重,有條件的牛場應對成母牛進行體形線性評定。
2.群體產奶量。成年牛全年平均產乳量=全群全年總產乳量/全年平均飼養成年母牛頭數。公式中“全群全年總產乳量”是指從每年1月1日開始,到12月31日止全群牛產乳的總量。全年平均飼養成年母牛頭數=全年飼養的成年母牛頭日數(包括泌乳、乾乳或不孕的成年母牛) / 365天。
3.個體產奶量(根據NY/T 1450-2007測定)。305天產奶量是指自產犢後第一天開始到305天為止的總產奶量。不足305天的,按實際奶量,並註明泌乳天數;超過305天者,超出部分不計算在內。

(八)生豬測產方法

生豬測產主要通過計算平均每頭母豬年提供上市豬頭數或母豬年貢獻率來考察。
1.年度基礎母豬平均存欄量的計算。年度基礎母豬平均存欄=12個月基礎母豬存欄之和/12,或年度基礎母豬平均存欄=52周基礎母豬存欄之和/52,(當年參加配種的後備母豬也按基礎母豬存欄處理)。
2.年度總出欄量的計算。年度總出欄量=12個月出欄商品豬、種豬之和,或年度總出欄量=52周出欄商品豬、種豬之和。
3.母豬年貢獻率的計算。母豬年貢獻率=年度總出欄量/年度基礎母豬平均存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