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副產品綜合利用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是一本正規發行的書籍,著重介紹農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的原理與技術,力求反映相關學科最新的理論與實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著重介紹農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的原理與技術,力求反映相關學科最新的理論與實踐。考慮到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是多學科集成的特點,注重教材的系統性;針對其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產業發展現狀編寫案例分析,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實踐與創新能力。
本教材共分7章,內容包括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化學基礎,綜合利用新技術原理,並就果蔬副產品,糧油副產品,畜、禽、水副產品,茶副產品和芳香植物的綜合利用技術分別進行論述。編寫過程中引用參考了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使書中內容得到充實和完善。《農副產品綜合利用》著重從食品科學的角度闡述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相關內容,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與食品、農產品生產加工相關工作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緒論
0.1 農副產品的概念
0.2 農副產品的利用現狀
0.3 農副產品中的功能成分
0.4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工技術
0.5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發展前景
第1章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化學基礎
1.1 碳水化合物
1.2 蛋白質
1.3 脂類
1.4 植酸、黃酮、生物鹼
1.5 天然色素
1.6 風味物質
1.7 甾醇化合物
第2章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新技術原理
2.1 製備技術
2.2 分離提取技術
2.3 濃縮技術
2.4 乾燥技術
第3章 果蔬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3.1 果蔬副產品的種類與資源
3.2 果蔬副產品中蛋白質的分離提取技術
3.3 果蔬副產品中果膠的分離提取技術
3.4 果蔬副產品中色素的分離提取技術
3.5 果蔬副產品在飼料中的利用技術
3.6 果殼活性炭的製備技術
第4章 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4.1 糧油副產品的種類與資源
4.2 糧油副產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3 糧油副產品中油脂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4 糧油副產品中蛋白質類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5 糧油副產品中其他活性成分的綜合利用技術
4.6 糧油副產品的飼料利用技術
第5章 畜、禽、水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5.1 畜、禽、水副產品的種類與資源
5.2 畜、禽毛類副產品製取膠原蛋白及胺基酸
5.3 利用動物雜皮製取明膠的技術與套用
5.4 動物血的綜合利用技術與套用
5.5 利用動物骨製取骨膠、骨油、骨炭、骨粉的技術與套用
5.6 利用動物內臟製取肝素的技術與套用
5.7 利用畜禽糞進行沼氣發酵的技術與套用
5.8 乳清的綜合利用技術與套用
5.9 畜、禽、水副產品的飼料利用技術
第6章 茶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6.1 茶副產品的種類與資源
6.2 茶葉副產品中功能成分與風味物質的分離提取技術
6.3 茶籽油的分離提取技術
6.4 茶樹花的綜合利用技術
6.5 茶飲料的研究與開發
6.6 茶食品的研究與開發
第7章 芳香植物的綜合利用技術
7.1 芳香植物的種類與資源
7.2 精油的發展現狀
7.3 精油的提取技術
7.4 精油的精製和質量檢驗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光碟)目錄
第1章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化學基礎
1.1 碳水化合物
1.1.2 碳水化合物的製備
1.1.2.1 單糖的製備
1.1.2.2 低聚糖的製備
1.1.2.3 多糖的製備
1.2 蛋白質
1.2.2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1.2.2.2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
1.3 脂類
1.3.3 農副產品中脂類化合物的組成、結構與功能
1.3.3.1 動物油脂
1.3.3.2 植物油脂
1.3.4 植物油脂分離技術
1.3.4.1 傳統植物油提取工藝——大豆油生產實例
1.3.5 油脂的水解及合成
1.3.5.1 動植物油脂製取脂肪酸的生產原理及方法——大豆油脂肪酸生產實例
1.4 植酸、黃酮、生物鹼
1.4.1 植酸
1.4.1.3 植酸的生產工藝
1.7 甾醇化合物
1.7.3 甾醇的生產工藝
1.7.3.1 膽固醇的製取
1.7.3.2 植物甾醇的製取
1.7.3.3 豆甾醇的製取
1.7.3.4 β一谷甾醇的製取
第2章 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新技術原理
2.2 分離提取技術
2.2.1 離心技術
2.2.1.1 過濾式離心機
2.2.1.2 沉降式離心機
2.2.2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2.2.2.2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的工藝流程
2.2.2.4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套用
2.2.3 膜分離技術
2.2.3.1 超濾
2.2.3.2 微濾
2.2.3.3 反滲透
2.2.3.4 納濾
2.2.3.5 電滲析
2.2.4 分子蒸餾技術
2.2.4.3 分子蒸餾設備
2.3 濃縮技術
2.3.2 冷凍濃縮
2.3.2.3 冷凍濃縮的套用
2.3.3 真空濃縮
2.3.3.4 真空濃縮的套用
2.4 乾燥技術
2.4.3 常見的農副產品乾燥方法
2.4.3.1 真空乾燥
2.4.3.2 真空冷凍乾燥技術
2.4.3.3 紅外線乾燥
第4章 糧油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4.2 糧油副產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2.2 糧油副產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2.2.2 多糖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3 糧油副產品中油脂的分離提取技術與套用
4.3.2 糧油副產品中油脂提取技術的套用
4.3.2.1 米糠油的提取和精製
第6章 茶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
6.5 茶飲料的研究與開發
6.5.4 茶飲料的加工工藝
6.5.4.1 綠茶、紅茶和烏龍茶的加工工藝
6.5.4.2 冰茶的加工工藝
第7章 芳香植物的綜合利用技術
……

序言

經過14所高校與科研單位歷時一年多的辛勤努力,《農副產品綜合利用》一書可以和讀者見面了。本書著重介紹農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的原理與技術,力求反映相關學科最新的理論與實踐。考慮到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是多學科集成的特點,注重教材的系統性;針對其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產業發展現狀編寫案例分析,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實踐與創新能力。
本教材共分7章,內容包括農副產品綜合利用化學基礎,綜合利用新技術原理,並就果蔬副產品,糧油副產品,畜、禽、水副產品,茶副產品和芳香植物的綜合利用技術分別進行論述。編寫過程中引用參考了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使書中內容得到充實和完善。本書著重從食品科學的角度闡述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相關內容,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與食品、農產品生產加工相關工作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本教材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全宏擔任主編,瀋陽農業大學李新華主審,東北農業大學程建軍、福建農林大學龐傑、華南農業大學吳雪輝、瀋陽農業大學岳喜慶、湖南農業大學周建平、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李軍擔任副主編。山東農業大學代養勇,東北農業大學韓翠萍於殿宇,中國農業大學韓明霞,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高海生、劉暢,西昌學院鞏發永,青島農業大學李文香、王成榮、肖軍霞,天津農學院馬儷珍,瀋陽農業大學武俊瑞、謝宏,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薛雅琳、張蕊、趙會義,西南大學曾亮、張宇吳,山東理工大學周泉城參加編寫。

文摘

0.3.5色素類化合物
天然色素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其中有很多種類均具有生理活性,是國際上競相開發的熱點。其中,天然類胡蘿蔔素的開發較為成熟,它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一般呈現黃色、橙色和紅色。而β一胡蘿蔔素是最普遍的類胡蘿蔔素,現在已經廣泛套用於食品加工中,它不僅給這些產品提供黃色的色調,而且還可以提供維生素A,這主要是由於β一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此外,還有番茄紅素、辣椒色素、葉黃素等類胡蘿蔔素類和血紅素。
0.3.6生物鹼
生物鹼是指一類存在於生物體中的含氮雜環化合物,具有治病作用,有抗菌消炎、降血壓、預防癌症等生理作用的鹼性有機化合物。此外,有的生物鹼還有殺蟲劑的作用。提取生物鹼的植物有地鱉蟲、瓜馥木、川烏、平貝母和苦豆子等。苦豆子中的生物鹼屬於純天然產物的提取藥物,能夠迅速降解,無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有較高的選擇性,且對人畜安全不產生抗性,具有無藥害、對作物生長有刺激作用、可兼治病蟲害、提高植物的免疫功能等優點。我國的苦豆子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於我國北方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陝西省等地。
0.3.7甾醇類化合物
甾醇作為存在於細胞中的甾體組分和人類膳食脂質中的功能性組分,可保持生物內環境穩定、控制糖原和礦物質的代謝、調節應激反應等,直接用於消炎、降血脂、抗潰瘍和防治癌症等,也是生產甾體藥物的重要原料。我國擁有豐富的天然甾醇資源,其主要存在於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不同的植物種類,其含量不同。一般植物油及其加工副產物的植物甾醇含量最豐富,其次是穀物、穀物副產品和堅果,水果和蔬菜中含量少。工業生產的動物甾醇主要是膽固醇,生產方法依原料不同,而分為溶劑法和皂化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