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豪傑

辛豪傑

筆名豫先翼。獨立評論人,培訓師,主持人,相聲演員,志願者。中國最靠譜培訓講師,中國微評書創始人,中國喜劇瓦舍創始人,中國高校大學生公益互助聯盟秘書長,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人和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推動人。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姓名 辛豪傑 性別
出生日期 1987年2月16日 星座 水瓶座
代表作品 《你有病,我有藥》 職業 教師、志願者

歷任河南寒鍾國學社社長,雲南大眾國學社社長,力帆汽車雲貴大區培訓講師,雲南行千里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講師,雲南頤元太極養生研習所副所長。他自我戲稱娛樂界的最有思想的人,思想界的最具娛樂精神的人。

微評書創始人辛豪傑 微評書創始人辛豪傑

先領讀,再串講,隨後教授快速記憶法。前日早上6時30分,陣陣悅耳的讀書聲從鄭州師專天鵝湖畔的湖心小島上傳出,30名大學生手捧豎版手抄本《弟子規》,隨“寒鍾國學社”社長金豪傑一起大聲誦讀。“使用豎版手抄本,能識古書、認古字。朗誦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讓人不忘經典。早起晨讀,還能杜絕睡懶覺的習慣。”大二女生王倩說。

人物生平

早年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祖父為當地知名的書法家辛安民先生,父親為當地知名的風水師。在家庭的影響下自幼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極大的興趣,辛豪傑5歲時就看完了《三國演義》,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蒙學讀本,還能背誦《論語》、《孟子》以及佛教的《心經》等經典,目前正在啃食佶屈聱牙的《老子》。他最崇拜的偶像是辜鴻銘,辜鴻銘就是憑藉超強的記憶力死記硬背成為精通十幾國語言、學貫中西的大師。國中時期對中國傳統相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於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馬三立等人的相聲耳熟能詳,大學期間開始嶄露頭角,多次參與由河南電視台、河南教育廳、河南文化廳組織的各類演出和亞洲藝術節的演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哏風格。大學畢業後,在鄭州素語茶緣做了一名全職相聲演員,與河南相聲界藝人保持良好關係。後因相關原因離開。2010年,開始關注河南籍大學生教育公平問題,組織創建中國高校大學生公益互助聯盟,旨在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完成學業,互幫互助。2012年,在雲南昆明組織創建雲南大眾國學社,多次走進雲南大學,為大學生普及中國傳統文化。

從業經歷

早年就讀於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校期間曾與河南本山-王江華,現《鄭州日報》記者張涵秋等人成立大河演藝文化傳播公司,為多家河南企業提供演出服務。後任中旭股份雲南分公司人力資源主管,雲南人家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力帆汽車雲南欣德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銷售經理,兼任力帆汽車雲貴地區培訓講師。對於管理與行銷均有自己獨到見解。常年關注中國品牌建設之道和中國式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曾提出建立“執行型組織”概念,並構思中國式執行優先管理體系,尋找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的契合點,曾發表《《淺論中國式管理的興起原因探析及啟示》一文專門論述。因常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研究,著有《求職問業》一書。現與各地企業家聯合組織成立了新豪傑管理諮詢工作室,下設行業研究院、職業研究院、人脈工作室、行銷工作室、品牌研究院、公司研究院、課程中心、講師集訓營、創業實驗坊、項目中心、投資工作室等機構,整合了中國比較規範的商會資源和同學會資源,以及高端人脈資源,為中小企業家提供管理諮詢服務,人才訓練服務以及資金整合服務,共同推動中國中小企業的良序健康持續發展。

常年服務的企業有:雲南頤芝堂養生館、雲南五通經絡養生館、雲南星昆科技有限公司、雲南優思達KTV,雲南國士教育有限公司、雲南檳果美甲SPA繪館、雲南彩美堂美容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

學術思想

學術研究範圍以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中國儒家思想,中國道家思想有一定研究,旁涉企業管理、行銷策劃、人才學、民俗學、人脈學等熱門學科。著有《四書大學正解》《論語正解》《中國圈子》等專著。多次赴雲南大學舉辦國學講座。

主講課程

一、 管理力提升集訓營------為企業發展找尋靈魂所在

幫助您從複雜繁瑣的管理中脫身出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辦事,用表格說話。全面提升組織的管理能力,擺脫繁瑣、盲目管理帶來的人力物力成本浪費,從管理中爭效益,從管理中替業績。執行型優先模式,助力企業發展。課程設定:1、管理的革命 2、計畫體系 3、責任體系 4、執行體系 5、檢查體系 6、獎懲體系 7、改進體系二、形象重塑之道----職業化提升訓練營——幫助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

當企業文化為企業找到存在的價值,當企業管理系統良性運轉,當企業目標明確清晰之時,我們要做的是為組織中的關鍵要素—人,進行訓練打造,關鍵的核心是要讓我們公司的人看著像這一行的人,說的是這一行的話,做的是這一行的時,當他們高度職業化,推動企業品牌化,推動組織基業長青將不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1職業選手2專業技能3商業交換4敬業精神5法制觀念6角色轉換7九段員工8身心健康9職業規劃

三團隊重塑之道—團隊執行力訓練營團隊執行力訓練營——打造強大執行型組織

當員工具備職業所需素質能力和態度之後,我們要打造的將是團隊整體運作良性持續發展的模式。如何將不合群的中國人變成方向感一致的一個人,如何讓中基層員工人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為實現企業的偉大使命而努力,這將是企業在發展中期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1.執行的主體-強大的團隊2執行的基因商業人格3執行的本質-結果導向4執行的方向-客戶價值5執行的環境-開放分享6執行的訓練-新天龍八部7執行的機制-6常管理體制8執行的推動-九段總裁 9 執行的關鍵-強大的中層

成就榮譽

2008年,成功策劃舉辦辛豪傑相聲專場

2009年4月擔任寒鍾國學社社長期間,策劃舉辦“叫醒漢字健身晨讀”大型公益活動;

2009年榮獲河南高校大學生相聲大賽一等獎;

2010年,出版雜文集《不三不四》

著有《四書大學正解》《論語正解》《中管西理》《求職問業》《你有病,我有藥》《中國圈子》《昆明寶藏》《我的吃貨女友》等專著和小說。

藝術觀點

辛豪傑的相聲風格紮實,以批判性和諷刺性段子見長,表演風格紮實穩健,常常令台下的觀眾開懷大笑,點中觀眾笑穴。2013年與圈內好友“百變天王”石戰方聯合組建喜劇瓦舍,旨在繁榮中國喜劇演出市場,為更多都市白領奉上精心打造的舞台精品爆笑喜劇。2011年在演出期間,提出相聲和評書要適應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的想法,並與同年在舞台上演《擠檸檬》《贊馬詩》《我最有才》《莽撞人》《苦人贊》等多個微評書。

個人作品

《我的煩惱》辛豪傑、陳國強合說

《我的社團生活》辛豪傑、於棟旭合說

《報菜名》辛豪傑、段曉飛合說

《八扇屏》辛豪傑、包旭

《大相面》辛豪傑、包旭

《山西家信》辛豪傑、包旭

《文武雙全》辛豪傑、李佳

《我這一輩子》辛豪傑、包旭

《張飛請諸葛》辛豪傑微評書

《朋友譜》辛豪傑微評書

《我要出名》石戰方、辛豪傑

微評書

評書,又稱說書、講書,廣東粵語等地區俗稱講古,古代稱為說話,是中國一種傳統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而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在電子媒體及推廣國語的衝擊之下,一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辛豪傑先生在微信時代和微博時代的到來之時,首創微評書概念,希望可以藉助新媒體讓廣大觀眾感受到中國民間說唱藝術的魅力所在。微評書表演內容涉及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應景、應時是它的一大風格,不求妙語連珠亦當喜話連連。在保留和傳承滑稽說、學、做、唱風格的前提下,以一種清新智慧的表現形式,傳播一種快樂的思維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態度。

大學趣事

他的大學生活是有趣而充實的,他曾經在學校期間每天連演3個相聲,也曾課堂上就指出老師的授課錯誤令全班譁然。大學期間痴迷相聲,自發組建寒鐘相聲班,教授15個學生學習相聲表演,因為其也未曾拜師,只得讓其他人稱其為師哥。大學期間痴迷國學,又號召同學一起跟他晨讀《大學》《中庸》《道德經》《孟子》,而不是托福雅思英語四六級。他為自己的國學研習排出一個時間表,每天上午,背誦經典古籍,下午讀其他書,比如中國戲曲、西方哲學,他還制定了大學期間的“五個一工程”和“2211工程”,前者是指“練就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個好身體、一口標準國語,一個好心情”,後者指“和老師、同學進行20次面對面的學術辯論,聆聽20次國學大家講座,讀透100本書,閱讀100篇國學論文”。他嚴格按此進行。

公益活動

辛先生是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註冊志願者,公益司儀。他常年關注高考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留守兒童問題,NGO發展問題等社會熱門話題,也一直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愛心活動。

2009年,組織高校大學生“叫醒漢字,健身晨讀”活動,免費發放中國傳統優秀典籍;

2010年,號召取消高考戶籍限制,支持在京河南籍家長組織相關呼籲行動;

2012年,與雲南大眾愛心社一道赴雲南大學發放愛心物資;

2013年,參加大眾愛心社愛心募捐組織活動;

叫醒漢字

在校內的天鵝湖畔,寒鍾國學社的30多名成員在一起大聲朗誦《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寒鍾國學社副社長辛豪傑介紹說:“《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李毓秀所做,影響之大,僅次於《三字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學生們所用的《弟子規》是手抄本,豎排繁體字,由辛豪傑一筆一畫寫出,再複印而成。“特彆強調用繁體字本,是因為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不認識繁體字,而繁體字是學習經典必備的基本功,我們就從《弟子規》這部簡單的書入手。”辛豪傑一身唐裝,手執書卷,深情地向學子們說,“經典是立人之本,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即將為人師的師範生來說,把它們裝到腦子裡,不僅你將受用一生,也將影響到你的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