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竹語

《輕輕竹語》是一部一本詩文隨筆集,由作家錢素琴所著。

版權資訊

書名:輕輕竹語

錢素琴作品封面錢素琴作品封面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社址:北京太平橋大街23號
經銷: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
開本:850X1168
印張:8
字數:180千字
版次:第1版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
定價:20元
ISBN:7-5034-1586-X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6)第124073號

編輯推薦

作家錢素琴以詩立世,以散文隨筆延續其文學品質。她那貌似隨意的篇章,輕盈,質樸,瀟灑自然,不苛不飾,直白其心,既是女性思緒和圓潤性情的完美結合,也是散文小品這一自由文體的生動表達。
錢素琴出版於2006年度的詩文集《輕輕竹語》,以詩意的語言,委婉描寫出那些並不遙遠的人和事,作者通過內心的回訪,洋溢出一種令人嘆息的真情和感傷;而那些貼身的細節,帶著人性溫度和關懷,被巧妙地嵌合在作者個人的生命歷程中。
作家錢素琴生活在奔騰的揚子江畔、雨花石之鄉、茶葉之鄉。讀錢素琴的文字,我們可以很鮮明地感覺到,一個地方和一種生命氣質的養成,有著隱秘的聯繫。
現實在的錢素琴,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每天接觸各類患者。生老病死每時每刻都在她的面前輪迴。這使錢素琴對於生命的思索,比起別人又多了一種感染力。這樣的書寫,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也都是朝向故鄉的一次精神紮根。用乾淨而有節奏的文字,準確地表達了由切身體會而生髮的人生感慨。
錢素琴對生命記憶的檢索,對細小事物的敏感,對朋友親情的關懷和溫暖,堅定地向我們重述了那些不可斷絕的精神紐帶,對於人類生活的微妙影響。

內容簡介

《輕輕竹語》是一本詩文隨筆集。
錢素琴所寫的詩文隨筆,其內容都是作者身邊的凡人瑣事,但是在這些事情中傳達著作者對生活的思索和感悟。語言清麗凝練,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在平淡中傳遞著真摯的感情。
本書中,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隨筆,從來都根植於作者自己身體的記憶和精神的漫遊。而且,在錢素琴的每一個作品中,似乎都有著故鄉遼闊的江面和清涼的流水,還透露出新春的碧綠和茶葉的清香。
錢素琴的寫作,與眾多的炫技派不同,她的文字是肉做的,帶著人情,也帶著動人心魄的體恤與悲憫。

作者簡介

錢素琴,女,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江蘇省儀征市人。儀征市作協副主席。
2007年加入江蘇省作家協會。
2002年出版詩集《散步的雨》。
2007年出版詩文集《輕輕竹語》。
詩歌、散文散見於《詩選刊》、《揚子江詩刊》、《雨花》、《東方散文》、《揚州詩歌》、《沙地》、《現代家庭報》、《揚州日報》、《揚州晚報》等雜誌和報刊。

作者詩觀

錢素琴說:“我的詩歌是微弱、渺小的,但我希望它充滿愛,是一顆善良心靈的表達。”

作品目錄

朱千華序言:《茶葉的心思,只有水知道》

第一輯 雪過無痕


《桃花燒》《胭脂扣》《鎖寒塘》

那年的那場大雪
逗號、冒號、省略號
妹妹
渴望
觸礁
愛在西元前
火花
上帝的眼睛,請你休息
紫色戀情
送別
鎖了娥媚閒著琴
杯盤狼藉蝕深秋
花香、酒香
快樂的女人

桑果
麻雀蛋
螞蟥
兒子
寶貝
毒眸

獨唱
等待
高山流水送知音
兇手
以自已方式行走
穿過風膛的雪
花籬

理髮師
晚秋
沐浴
丫頭
破俗
未來於我

夢囈
一陣風掀開了一扇門
冷暖在於心
聖水
風過無痕
泡一杯綠茶,等花兒開

第二輯 春花秋月

清竹
執著
長相思
藍色妖姬
愛情馬夾
火焰
傷痕
朋友
紫秘密
春華秋實
黑烏鴉
女人
竹影弄月
生命五題
紅樓空夢
出汗的冬天
絲絲髮縷惱人心
誰為誰執筆
相知相惜
空空實實
——都是你的音
臨窗
紅顏
多情自古傷離別
紅地毯
姻脂淚
上帝
怨溽暑
觀泰山日出
三峽__我美麗的情人
期盼
太陽月亮
喘息
陰謀與愛情
頸椎病
較量
美足對白
花事
素箋一頁相思濃
教授
乞丐


朱門
野貓
遷墳
我要用六分鐘劫持你的一生

第三輯 水天一色

給你
舊顏
花好月圓
楊柳河
媽媽第一次請假
三月
一杯清茶——給bbs上的朋友們
聚風
一聲嬌喘
光棍的桃花運
心語
待字的姑娘
夜來香

獨角戲

玄機

女人與山
庭院一方天
清明
宿命復仇女人
幸福加工廠囚牢
我該寫詩給誰
天寧巷魔
我的牙齒磨豆也魔人


天書
醉蝶花
小姐
紅辣椒
艾斯梅拉達
荊棘鳥
落難的風箏
送一份祝福到天堂
風鈴
星空夜語

第四輯 竹海聽濤

心語送天涯
盈盈春天俏模樣
燃燒的詩
懷中的風
用心聆聽
沒有畫好的風景
月潤中秋
今生與你做伴
一杯已盡詩未成
一個人的心思留著自已讀
紅玫瑰
雪狐
三月清風
坡山綠海
登月湖
龍山竹海
成長
蠶豆花開了
妹妹
燈塔
香溝往事
浮萍
清香如蓮的女人
恩師
盈花
三峽之旅
幸福的女人
永遠的痛(一)
永遠的痛(二)
讓我迷戀的女人

作品序言

茶葉的心思,只有水知道
——序錢素琴作品集《輕輕竹語》
朱千華
蜿蜒而上的小路,遠的緣故,只是一線,在大地與丘陵之間。這是古真州。真州產茶。滿山坡翠綠的茶。樹在這裡連綿。陽光暖烘烘地耀眼。那個行走的女詩人在這裡遲疑了一下,風吹拂她的長髮,她放緩腳步,回望這片熟悉的丘陵,眼裡映進童話般的風景。她吟喔著,嘆息著,低眉徘徊。
女詩人,名錢素琴。從香溝來。香溝,真州北部的一個小鎮,多迷人的地名,很容易讓人想到純淨的村莊,河邊浣衣的女子。淡薄的陽光,有幾分陳舊寂寥的美。但是素琴的散文《香溝往事》卻很沉重。詩人用很奇特的筆法,寫小翠——自己的母親在香溝的苦難與對生活的堅韌。這是一篇上佳之作,是一朵奇花,它不是開在枝上,也不是長在葉里,而是活在土裡,活在土中的根上:
小翠是個懂事的女孩子,雖然自已也餓得發慌,無力走路。可她還是拄了一根木棍闖進了雪中。往食堂是二里多的山路,雪花漫天飛舞,風涮在小翠的臉上便落下一道道紅痕。小翠吃力地走著,一隻鞋陷進了雪坑,怎么也撥不出來。小翠索性就赤著腳跑到了食堂。食堂的門沒拴,門縫中飄出米飯的香味。
作品整體色澤給人以純樸與厚重感,更接近歲月與自然本色。那些語言讓人想到一些顏色,褐、黃、赭石。這樣色澤本身就沉,且久遠,遠離時間而獨自存在。
近些年,散文發展有一些新氣象。大散文,新散文,原散文,後散文等層出不窮。這都是新。卻少了真。自古來,傳世佳作都離不開一個真字。當年讀《項脊軒志》,給我內心長久回味與震撼,細想起來,我以為一個真字是全篇的根本。不拿捏,不造作。只有真情。素琴主要寫詩,散文並不多。寫父親的《永遠的痛》、寫妹妹的《妹妹》、寫月盈花香、三月清風、坡山綠海……每一篇都能讓人讀出親切與真情。真情抒寫,與詩有距離,也不同於書面的寫,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像對朋友閒談,沒有任何心機與目的。
素琴的散文作品,不總是厚重,更多的作品,像真州茶。那些嫩綠的青葉,還是芽狀,極柔,摸一下,有薄薄的涼,叫人感覺到少女般的皮膚,有隱隱清香氣。這樣葉芽,慢慢長大,漸厚,柔韌,有一些內里的東西,已經不大容易摸透,味卻可以叫人很久地咂摸了:
那男人大步地跨出花叢,不容我思索,緊緊地抱著我。“紅玫瑰,我的玫瑰,你讓我苦苦等待了一萬年!”那男人抱我的力量足以將我的身體掐進他的肉里。他抱著我狂奔,他抱著我在玫瑰叢中翻滾。玫瑰刺一根一根地刺進我們的肉,我們的血與玫瑰的血襯托出火紅的天。(《紅玫瑰》)
錢素琴是詩人。很勤奮。我在天涯社區讀到她的詩作,就有二百首。她是個注重內心生活的女詩人。注重內心,並不妨礙她友善地對待這個世界。她的友善是陽光和月光的調和,呈偏冷的柔和色:
一部分時間不需要藉助載體 / 任憑豐腴的身體 / 在寒風中飛奔 / 晶瑩的汗珠在空氣中閃爍 / 寒風中 / 一棵孤獨的梧桐樹 / 裸露的骨骼緊抱著 / 一隻透明的空酒杯……(《出汗的冬季》)
這些詩句,捨棄了生活原來形態中許多具象事物與繁瑣細節,側重從心裡的層面展現靈魂。不是按現實的時空順序,而是從內心視角出發,把靈魂飛揚過程中的情緒波動和心靈震顫真切地展示出來。一個有靈魂的詩人是痛苦的。渴望個性自由,又不免為倫常所羈。一首好詩只是瞬間產物,是人與世界相遇時的燈盞和光亮。每首詩只能是詩人自己心靈的一個局部,靈感的片斷:
我將我的思想封鎖在這清涼的秋 / 任霜紅楓葉、江水冰凍 / 當南窗下那一叢黃色的迎春花 / 悄悄地綻放時 / 有一束陽光穿越心扉 / 再次燃燒那雙黑色的眼睛(《火焰》)
聖誕節的雪在交織的街燈下和漸趨暗淡的夜色里,悄然地冷、白,似乎會飛,有著奇異的鋒利、輕盈,沒有一點多餘的樣子。淡淡地飄,像微風裡的幻覺:
一切都與那場大雪有關 / 雖然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 
那場大雪不曾孤單 / 應景的有松柏、枯枝、屋頂……白酒,紅顏 / 窗外飄灑的詩 / 驗證了風花雪月
那場大雪與酒結盟 / 溫柔的燈光是布景 / 紅唇相印 / 愛情光臨 / 雪地上桃花嬌艷(《那年的那場大雪》)
這是一種詩性的纏繞:溫柔,純淨,像秘密的低語。仿佛在一個寂寞的房間,咣當,丟下一片,讓人內心的寂靜,一時好亂。靜靜讀下去,又讀一遍。就近了一種煙火味,浸透了愛意: 
兩個人 / 兩隻酒杯 
沒有開場白 /我們熱吻 / 在酒杯的邊緣 
窗外雪花飛舞 / 幾個玩童 / 將自個兒堆成雪人 
不失天真 / 你的目光抱我 / 進入過家家的程式(《臨窗》) 
夜,靜得發慌。正如置身若大的宅院,如果是一個人,實在是寂寞。但你可以走動。哪怕扔一小塊石頭。有時,寂寞的夜,有一點響聲,也是溫暖:
不想匆匆離開 / 怕你在我離開後會來 / 泡一杯綠茶,等花兒開 / 夜,靜得發慌 / 月亮的呼吸越發急促 / 我這樣等著,能否彌補這又一次的失約(《泡一杯綠茶,等花兒開》)
素琴的詩,質樸簡潔,她最可貴的品質是天真善良。她的作品,就像在美夢中纏綿繾綣,冷不丁地叫出一個可愛的名字來。以往的女性詩歌,常常可見神經質的內心獨白與自憐自愛的情感宣洩。素琴也寫自己的內心。可喜的是,她擺脫了借景抒情,抒情言志的古老方式。使詩歌回到詩歌本身:
秋天的第一場雨下得纏綿 / 雨珠親吻著樹葉 / 上演秋天的第一幕愛情 / 風輕輕地推開窗子 / 亮一片遠方的山脈 / 一樹紫藤唱出秋天和煦的風景(《紫色戀情》)
和錢素琴認識,是在個園的一次作家聚會上。先前,聽朋友說,真州有個美女李清照。問是誰。說是錢素琴。我說好啊,哪天見見李清照。大家笑笑。沒記住她的名字,卻記得了真州李清照。後來真的見了面。就喝酒。我是個貪杯的人,哪裡經得住美人頻頻相勸。大醉而歸。
後來陸續讀到素琴的文字,感覺有一種獨特的植物氣息。那植物是茶。由芽葉到茶,經歷烘烤,每一道工序,都痛苦。只有在水裡,茶葉才感到溫柔和舒展,並還原為生命的顏色。
詩,畢竟是人生的奢侈。每當我讀錢素琴,我總能看見一雙柔荑之手在綠色的茶樹上翻飛,或者,感覺是坐在月明軒喝酒,看窗外雪花漫天飛舞。酒與茶,這兩種液體很神秘,總是以其恆久的魅力,滋養並慰藉人心。
真州是個很有靈氣的地方。有茶,有濤聲,有雨花石,還有錢素琴的詩。
---------------------------------------------------------------
(朱千華:當代著名散文家。出版的作品集有《水流花開南方草木札記》、《嶺南田野筆記》、《雨打芭蕉落閒庭嶺南畫舫錄》等。)

作品選讀

香溝往事

錢素琴
小翠兄妹四個,上有大她三歲的哥哥,下有小她四歲和七歲的兩個弟弟。小翠沒見過爺爺奶奶,他們死得早。只聽說爺爺是個不講理的人。小翠愛她的父親。父親讀了幾年“私塾”,在山村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可以去當“先生”,也可以去軍隊當通信兵。要他的地方很多。可是小翠的爺爺卻認定了“千行萬行不及種田上行”,折斷了兒子想飛的翅膀。小翠的爺爺為兒子買了十二“擔種”的地,(一擔種,相當於現在的六畝地)並僱傭了二個人幫兒子種地。小翠的父親無奈地接受了,但從此後憂心忡忡,並落下了消化不良的毛病。
買來的地確實讓小翠家的糧倉高了起來。小翠的爺爺欣慰地閉著眼走了。他沒有料到他的決策會輸給幾年後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小翠家的糧倉被分派給那些貧下中農,這對小翠的父親來說還不算是打擊,而那頂 “富農”的帽子卻讓他抬不起頭來。比別人幹活多,工分卻掙不過別人;讓他看糧倉,總有人偷竊並賴在他的帳上。縱有滿腹經綸卻也辯不過那些貧下中農。接著是“人民公社”、“大食堂”、“大躍進”。工業躍進了,農業沒有躍進;政治躍進了,經濟沒有躍進;生產躍進了,生活卻倒退了。全民煉鋼得不償失,糧食產量虛報,實際上人們糧食不夠吃。當時有一個老紅軍曾憂患地留下這樣的詩句:“谷撒地,禾葉枯;青年煉鋼去,收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小翠的父親將形勢看在眼裡,擔在心裡。他更明白自已的生命敵不住這一場風暴,妻子又是一個體弱多病,只怕會隨他而去。夜深人靜時,他走出家門。天空的月亮是那么皎潔,卻又離他那么的遙遠。他無奈地問高高的天宇:他的子女何時才能摘掉那低人一等的帽子?大兒子老實,甚至於木訥;小翠子聰明倔強,只怕有苦吃;下面兩個小的,特別是小老巴子,剛剛才會走路呢。唉,這頂坑人的帽子!
在小翠的父親為那頂帽子煩惱時,更大的災難來臨了。五穀不長的“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一年,也就是五九年,患有消化不良症的小翠的父親,因長期吃“棉籽餅”(棉花籽壓成)而至全身浮腫,很快離開了人世。沒有診斷,沒有醫治,也沒條件醫治。六零年,糧食仍然顆粒無收。當時流行一句話:大田長稗子小田長草。政府供糧填不飽人們的肚子,餓死的人開始增多。三個生產隊共一個大食堂,大食堂按人頭供食。小翠家每天每人可供二兩米稀粥。偏偏這個大食堂這年遭劫,小翠家在七天內(離政府供糧還有七天)只能每人每天獲得一兩米的稀粥了。說是一兩,其實還被食堂夥計扣了幾錢。當然食堂夥計並不是一般的人,他甚至掌握著人們的生死大權。
小翠那年十四歲。哥哥被派去很遠的地方“挑河”。離政府供糧還有兩天,餓了五天的小翠的母親已經臥床不起。這天,小翠的母親餓得心慌,就對小翠說:“去食堂先支一兩米,就說明早的一兩米粥不要了”。小翠是個懂事的女孩子,雖然自已也餓得發慌,無力走路。可她還是拄了一根木棍闖進了雪中。往食堂是二里多的山路,雪花漫天飛舞,風涮在小翠的臉上便落下一道道紅痕。小翠吃力地走著,一隻鞋陷進了雪坑,怎么也撥不出來。小翠索性就赤著腳跑到了食堂。食堂的門沒拴,門縫中飄出米飯的香味。好久好久沒聞到米飯的香味了。小翠拚命地吸氣,很想讓這香味餵飽自已的胃。她悄悄地推開門,見無人,便揭開鍋蓋,鍋里是一層青菜下藏著噴香的米飯。啪!小翠只覺得遭到了猛烈的一擊,倒在了鍋灶的另一邊。小翠定神一看,那食堂員工好似殺神,一臉的兇悍。可米飯的香味仍誘惑著小翠甚至使她忘記了此行的目的:“給我吃一點,就一口也行”。那夥計在打了小翠一巴掌後,象拎小雞似地將小翠丟在門外的風雪中。離開了米飯的香味,小翠才清醒了些。她拚命的敲門:“我媽餓得慌,不要明早的早飯了,只要一兩米度過今晚”。門內死一般沉靜,只有風雪的聲音,象悽慘的哭泣。手敲痛了,腳凍腫了,小翠頂著風雪往回走。腳下的雪變成了白花花的米飯,小翠嚼著潔白的雪,心中冰涼冰涼。在一棵枯樹下,小翠拾了幾片枯菜葉子,她不能讓媽媽餓著。到了家,鍋灶里沒有了燃火的草。她讓大弟從床鋪下抽出一些茅草,一鍋黃水幾片枯菜葉。小翠端給母親,母親只喝了幾口,說是太苦了。大弟也喝了幾口,喝不下去。七歲的小弟可憐地睡著了。母親還是嚷著心慌,冷得發抖。小翠學著以前母親的樣,將剛熄火的灰裝進一個小銅缽,放在母親的懷裡。夜深了,四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的小翠睡不著。被抽了草的床鋪又冷又硬。天快亮時,母親終於不喊冷了。小翠抖抖索索地移到母親那頭,發現母親的眼睛從沒有睜得這樣的圓,她的嘴也張著,卻沒有進氣與出氣。小翠嚇得大哭起來,二個弟弟也嚇得哭了。哭聲引來了隔壁的王嬸,王嬸也跟著哭了。據說,那一天一夜,接受這個大食堂供食的人,總共死了十三個。兩年內,小翠失去了兩個最親的人。小翠不知道那兩年全國餓死的人有一千萬。
因為哥哥不在家,母親的後事就由小翠擔當了。人死了,棺材是少不得的。家裡已一貧如洗。小翠想起了本村的周叔借了她家的一扇門,忙跑到他家要了回來。按生產大隊的規定:誰家死人了,由大隊傳送三斤米,一塊錢。小翠想好了,一斤米用來請木工打棺材;一斤米用來請“抬重”的人埋葬母親;還有一斤米請王嬸即刻給兩個弟弟煮粥,他們瘦得幾乎是皮包骨頭了。三斤米很快送來了,可一塊錢大隊卻沒有給。小翠將三斤米有計畫地安排好,把一些鎖事交給了隔壁的王嬸,急匆匆地去大隊要那一塊錢了。
雪還繼續下著,十幾里的山路一片淒涼。還是那根木棍拄著,小翠懷裡只裝著一塊錢的心思。她策劃著名一塊錢要買一包火柴、二刀黃紙、一瓶煤油…。跌跌撞撞地到了大隊部,小翠一進去就眼瞎了一般。她朝大隊部里的幾個影子“撲通”一聲,重重地跪下了。過了一會,小翠才看清拉她起來的是一個父親模樣的人,後來知道那人是大隊書記。他讓人用溫水給小翠泡手,還給她盛了一碗冒著熱氣的稀粥。一股暖流在小翠的血管中奔騰,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只聽大隊書記對其它幾個人說:“這樣的家庭多可憐,還不取錢去”。還吩咐再給三斤米,別餓死孩子。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點點溫暖,這一點點溫暖可以溫暖人的一生。
王嬸是個很能幹的女人。小翠的母親是個老實人,因成份的原因,平日裡不敢說話,大事小事總是王嬸護著。又因為是鄰居,兩家相處得特別的好。這天在小翠到家前,她早就為小翠料理好一切,只等小翠一回家就送葬。看著母親被一鏟一鏟的土埋沒,小翠卻沒再哭泣。她想著那書記的話,不能餓死孩子,她要好好地養活兩個弟弟。
送走了母親,哥哥也回家了。三斤米幫著一家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轉眼又是一年,兩個弟弟相繼長個子了,其飯量大增,供應糧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其實,小翠也是長身體的時候。十五歲的小翠長得要比同年齡的瘦小得多,可她想到的只是弟弟們。她去找王嬸,在她眼裡,王嬸總會有辦法的。可這年頭王嬸又有什麼辦法呢?為人正派的王嬸想到了令自已也吃驚的辦法:偷!王嫂讓她的兒子小東帶著小翠和小翠的哥哥,去糧倉偷剛運來的麥子。小翠的哥哥生來膽小,他只遠遠在躲在田坎子,不敢去糧倉。小東膽大,動作麻利。他們將身上的褲子脫下,紮起褲腳。小翠一邊往褲管裝麥子,一邊想著骨瘦如柴的兩個弟弟,不由得拚命地往褲管裝。小東拉了她兩次,一個勁地催她:“夠了,快走,別讓人逮著”,小翠這才罷休,。沒想到裝多了,怎么也提不起。小東幫她提到肩上,小翠差點被壓趴下來。小翠想喊躲在遠遠的哥哥,可又怕被別人聽到。小翠咬著牙,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她明白,她不能停步,她肩上扛著的不只是幾十斤麥子,那是兩個弟弟的生命。因為行走的太慢,終於被看管糧倉的人發現了。小翠被關了兩天,滴水未進。她沒有交待她的同夥,她想著王嬸和小東的好。她心中只有對看糧倉和管食堂的那伙人的恨,他們家的小孩為何有飯吃?!王嬸流著眼淚偷偷地從天窗遞給了兩個面饃饃,只說了一句:“好孩子呀”。被關了兩天的小翠更瘦弱了。哥哥是捨不得她的,可自已又沒有能力保護這一群弟妹。眼看著地里又能長糧食了,他只有拚命地發揮他的勞動能力,日子稍稍好過了一些。
過了春節,別人來給小翠的哥哥說媒。對方女的一聽男方沒有父母,還有三個小孩子拖著,說什麼也不願。小翠又去找王嬸。王嬸說將你弟弟送人家吧,要不,你哥是找不到老婆的。王嬸是個好人,她領養了小翠的大弟,大弟那年十二歲。小弟九歲,送給了一戶人家,第二天又被送回來了。人家怕他太瘦養不活。小翠自生下來便由父母作主與鄰村毛家定了娃娃親,那家的男孩兒比小翠小三歲。王嬸便去與毛家商議先接了小翠去,毛家想遲早是毛家的人,又知小翠能幹,接過來多個幫手也好,面子上也好看些。小翠在毛家只待了六天。小翠是個不怕吃苦的女孩,她明白吃人家的嘴軟,所以重活髒活她都搶著乾。往往是幹完活回來鍋里只剩下粥湯和漂在湯上的幾片菜葉子了。毛家的三個小孩子抹著油油的嘴瞅著小翠壞笑,特別是那與小翠定了親的男孩常奪了小翠手中的碗:“不要臉,白吃俺家的。”小翠本就好勝,哪能受得這份屈辱,加之心中惦念著家中的小弟,碗一摔走了。那親事也就此吹了。
結了婚的哥哥凡事都聽嫂嫂的。小翠回來又多了一張嘴,嫂嫂一臉的不高興,動則便罵,對小翠的小弟更是打罵相加。十六歲的小翠一氣之下帶著小弟單過了。生產隊隊長還算有人情味,給了一間公房給小翠,那間房子的隔別住著三頭牛。從那天起,小翠帶著弟弟擔起了放牛的任務。也許是同住一個屋檐下的緣故吧,牛對小翠從不發脾氣,騎在牛背上的小翠竟然象驕傲的公主了。
春天到了,田野開始有野花盛開。因為有王嬸的幫忙和照顧,小翠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小東是個聰明能幹的男孩,他對小翠的好只有王嬸明白。那次偷麥子事件,小東嚷著要替小翠頂罪去。王嬸明白小東是捨不得小翠挨餓,可小東去了小翠就能放回來嗎?她讓小東好好照顧好小翠的兄弟們。小東明事理,那晚他偷偷地磨了麥面,給小翠家送去。以後有好吃的總忘不了送點給小翠家。小翠依然瘦小,沒有一點發育的跡象,可她心裡早就喜歡小東了。小東一有機會就來找小翠,幫她找草兒最肥的地方,讓牛吃飽,讓小翠少挨批。小翠十七歲生日那天,小東娶了小翠。在那個年代,他們可算是自由戀愛結婚的,是村上最幸福的一對。結婚後,王嬸天天盼抱孫子,可就是不見影兒。王嬸擔心了,找來小翠細問,才知道小翠還沒“來紅”呢。王嬸心想也難怪,那時的生活條件,孩子都乾癟成啥樣了,還談什麼正常發育!(據後來的婦女健康資料統計,那幾年婦女患子宮下垂的人數猛增,婦女絕經提前了幾年,生育比往年要少得多)田野開始長花長草,雞鵝鴨鳥也能養活了。王嬸就一個心思為小翠添營養。準確地說,小翠到了十九歲才出落得花兒一樣漂亮。那天,王嬸欣喜地看到了小翠的來紅。那其間王嬸不讓小翠吃生冷食物,累活更不讓她乾,小翠在王嬸和小東面前羞澀得面若桃花。
第二年,也就是小翠二十歲,王嬸喜滋滋地抱上了孫女兒。以後相隔兩年、五年王嬸又抱上了孫子和小孫女。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王嬸說,孩子怎不再要了,就這三個,你們一定要將他們好好地養大養壯。小翠與小東抱著胖乎乎的小二與小三子,樂得一個勁地說:“不要了,不要了”。有天,村里來了一個拍照的。人們沒見過那玩意兒,個個搶著“咔嚓”。王嬸人老起不了床,小翠便拖著小東與三個孩子“咔嚓”了一張。相片上小翠漂亮極了,三個孩子都長得胖乎乎的。那張相片一直掛在王嬸的房間,王嬸就是看著那張相片含笑而去的。
小翠就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生長在一個叫“香溝”的丘陵地帶。
三天三夜,母親幾乎是不停地說話,多是糊話。我和妹妹小心地陪著,怕母親會突然間離開我們。母親是因腦出血住進病房的。六十歲的母親,因家族遺傳病史,五十歲便開始接受高血壓治療。可能是春節期間飲食控制不好,血壓上升,加之那天突然間氣溫陡變,母親頭顱內的血管就象受凍的自來水管裂開了。跑出血管的血液在腦組織中停留,腫脹的腦組織使母親痛得不停地哼哼。我輕輕地撫摸母親的頭,好想減輕她的疼痛。妹妹不停地按摩她的左下肢,不能讓它癱瘓。輸液滴管內透明的液體緩緩進入母親的血管,它能堵住那個缺口嗎?第四天,複查頭顱CT,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們輕鬆了許多。母親頭顱內出血已被控制,原有的出血已在吸收。經過一夜雷聲般的鼾聲後,母親恢復了許多。第五天,母親半坐在床上,開始說笑,開始叨嘮了。我明白母親不會離開我們了,而且會很快地恢復。我沒反對她叨嘮,我只是讓她慢慢說。我對她的叨嘮產生了從未有過的興趣。
接連幾天晚上,我在母親的病床旁斷斷續續地聽完了母親的故事。有些經過聽了一時也沒能體會,我想以後慢慢會懂的。那張相片我還一直保留著,相片上小翠溫和地笑著,已沒有一絲災難後的痕跡。
2006.03.20
----------------------------------------------------------------------------------

蠶豆花開了

錢素琴
姐姐比我大五歲。雖然一塊兒玩大,但我們性格卻不一樣。姐姐處處都象男孩子,誰動了我一指頭,她就會跟誰拼。她個子不算高,那些個頭比她高的男孩子都怕她。因為她膽大。她身上常帶著一些你想不到的東西,如小剪子、小刀子之類的。這些東西本來也不至於讓人感到怛怯。關健是她出手的姿勢,正宗的弓箭步,好似專門訓練過的。背下里我問她,面對那幾個調皮的小男生,怕不怕?她說她只是嚇嚇他們,其實心裡還是怕他們的。
我生性膽小,不善言語。一般姐姐想做的事,我也想做。於是,我成了姐姐後面的小跟屁蟲。
夏日正午的山村,太陽火辣辣的。姐姐拉著我背著午睡的父母,說是帶我去一處好玩的地方。發燙的塵土在姐姐的身後飛揚,白底紅花的小布褂子也在飛,象春天的燕子。我羨慕姐姐,可我始終趕不上姐姐。總是姐姐時不時地停下來等我。姐姐帶我去的地方,是一個水快要被抽乾的池塘。村裡的池塘很多。每個池塘都有菱角。每到菱角成熟的季節,姐姐就用一家人洗澡用的大木盆,下池塘采菱。我等在池塘邊,想像煮熟後的菱香,口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引得姐姐大笑,饞貓。笑歸笑,每次姐姐都是先讓我吃個夠。到了冬季,池塘會結一層厚厚的冰。孩子們便在池塘的冰上玩耍,冒著被大人們打屁股的危險。
夏天,池塘的水幾乎都被用來灌溉了。眼前這個水幾乎被抽乾的池塘里,已有幾個小男孩在那淺淺的水中。我知道他們是在找被大人們遺漏的小魚小蝦,碰得巧還會遇到來覓食的陷入淤泥的不知名的小鳥。姐姐讓我守在池塘埂上,她捲起褲管麻利地走入池塘中間。中午的陽光照在那一汪淺淺的水上,姐姐成了水中的金子。我也想玩,忘了姐姐的囑咐。學著姐姐的樣子,捲起褲管,一步一步地向姐姐靠攏。因為個子小,池塘的淤泥很快淹沒到我的膝蓋以下。我艱難地向姐姐走去,突然,腳下踩空了。這一定是鯉魚的舊窩了,聽姐姐說過鯉魚一般都在水底築一個很大很深的洞做它們的家。這樣,冬天就不擔心冷了。我努力向上掙扎,可是越陷越深,很快淹到了我的胸部。我費了很大的勁才喊出了聲音。我的目標太小,姐姐好不容易找到了我,嚇得臉都變灰了。這時二叔從那裡經過,把我從淤泥里撥了出來。姐姐在乾硬的泥地上被罰跪二個小時,膝蓋都磨出了血。我哭了,都怪我。可姐姐不怪我。晚上睡覺時,她將我摟得更緊了。
我家屋後有一片很大的竹林。都是毛竹。粗的竹子比碗口還粗。夏天,姐姐與小夥伴們選擇在那裡玩耍。夏天的風都跑進了竹林。沒有人能聽得懂竹語,但竹林很涼爽。他們選擇了幾棵較粗較直的竹子,進行爬竹桿比賽。這是我最感興奮的事,因為我知道姐姐定會贏。姐姐爬桿的動作很敏捷,一會兒功夫她就爬到了竹梢。更精彩的是,她看好離她最近的那根毛竹後,就不停地蕩漾她懷中的竹子,有節奏地盪了幾次後,猛的一個飛躍,象一隻輕盈的燕子穩穩地落在另一根毛竹上。我使勁地拍手,將早就準備好的紅綢帶(破被面扯下的)從口袋裡取出。由另一個大哥哥莊嚴地給冠軍姐姐繫上。雖然是遊戲,我還是從姐姐的身上感受到了榮譽與驕傲。
姐姐是何時出落成女孩模樣的呢?我這個小跟屁蟲竟也糊裡糊塗的。姐姐很聰明。到了國中,學習成績總是班上一、二名。蠶豆花開了。姐姐出落得如蠶豆花一樣漂亮。姐姐說我損她,蠶豆花有什麼好看的。她不知道蠶豆花就象蝴蝶,蝴蝶就是我漂亮的姐姐。姐姐不再是那齊耳短髮的男孩模樣了。她將一頭烏髮梳成了一個高高的馬尾,走路時那馬尾與她起伏的胸部,就象蝴蝶翩翩起舞。晚上睡覺時,我會迷戀姐姐身上的蠶豆花香味。就連姐姐穿小了給我穿的衣服,我都小心地摺疊放好,捨不得穿。我怕我一穿,就穿沒了姐姐身上的香味。我還特別喜歡看姐姐讀書時的神情。那雙清澈的湖泊里藏著我看不懂的東西。我最喜歡看她那微微翹起的小嘴,那裡會有流不盡的童話故事,讓我著迷。我常夢著姐姐穿著粉紅色的連衣裙,七個小矮人圍在她身邊。有一次夢醒,我發現姐姐躺在血泊中。嚇得我大哭大叫起來。姐姐也給嚇呆了。媽媽來了,只說了一聲“呆丫頭”。就帶著姐姐走了。這以後我發現姐姐變得更嫵媚了。姐姐身上的那股血腥味,讓我懷念和渴望蠶豆開花的季節。
在蠶豆花開得遍山遍野的季節,姐姐帶著蠶豆花的香昧,離開了我們的村莊。姐姐是迎著噴薄的晨曦,向東走的。我醒來後哭著向東追趕我的姐姐。媽媽也不攔我。我終於走累了。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只要你用功學習,以後就可以與姐姐在一起。那天,我對著東方的太陽發誓:我要踩著姐姐的腳印,向東走出一條陽光之路。
在我外出求學時,姐姐仍是我的精神之柱。姐姐走不出我的夢,我的夢在姐姐的潤色下越見光彩。終於有一天,我與姐姐同住一個城市了。此時的姐姐用漂亮來形容已遠遠不夠。氣質高雅,才華橫溢的姐姐,又一次成了我的驕傲。走近姐姐,光環籠罩的姐姐卻讓我怯步了。我分明看到了姐姐黑色的眼睛裡,充滿了迷茫與憂傷。外表堅強的姐姐呀,你能否讓我為你分擔些,瞧你這柔弱的肩。 
2006.02.24.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