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高速公路

輕型高速公路

輕型高速公路是指專供小客車分向、分車道行駛並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未來輕型高速公路節地關鍵技術研究將是以“建立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體系、為《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修訂做好技術儲備、提高中國公路工程技術指標體系的水平”為目標。

交通運輸

輕型高速公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多,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9億輛,私人小型載客汽車月均增加98萬輛。與此同時,土地資源趨緊的形勢愈加突出,怎樣解決好建設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成為需要討論的重點話題。
日前,在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來自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各領域的專家圍繞“調結構、控規模、保重點、促穩定”這一工作重點,暢所欲言,獻計獻策。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濤圍繞“輕型高速公路”作了專題報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已經深入人心。在高速公路建設領域,同樣面臨著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等重大戰略挑戰。
公路創新勢在必行
我國土地資源有限,人均水平不及世界水平的1/3。同時,社會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巨大。據統計,1996年至2008年底,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1.25億畝。
其中,因公路交通運輸需求持續增長,公路建設保持較大規模,交通運輸行業的土地需求持續旺盛。“十一五”末,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里程達7.41萬公里。按照“十二五”規劃,國家高速公路里程將達10.8萬公里,新增的3.4萬公里高速公路預計占地340萬畝。尤其是我國東部沿海、中部等發達地區,6、8、10、12車道高速公路開始規劃、建設,用地需求很大。
此外,中心城市周邊高速路公出現節假日道路交通擁堵綜合症,高速公路變成停車場,服務區人滿為患,服務水平嚴重下降。在發展公路和落實保護土地基本國策之間取得平衡,已經成為每一位公路建設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混合交通導致服務水平下降,部分路段擁堵嚴重,造成了巨大的時間、人力、運力等資源浪費,並且增加了尾氣排放、浪費了大量能源。
混合交通因車輛速度差異大、車輛超車需求多,導致交通事故增多。
目前公路交通“大型”和“小型”兩級分化趨勢明顯,表現為車輛尺寸、動力性能、載重差異大,對道路、橋樑設計指標的需求不同。
一是車輛幾何尺寸不同,小客車寬度1.8米左右,大貨車寬度2.4米左右。對道路設計指標的需求不同(車道寬度等)。
二是車輛載重差異很大,小客車為2噸,標準貨車是10噸以上,法定總質量最大55噸。對路橋的設計荷載標準要求不同(軸載、腳踏車重、車隊布置)。
三是車輛動力性能差異很大,小客車40.8馬力/噸,標準貨車12.9馬力/噸,爬坡能力不足。
四是高速公路通行小客車數量逐年增多,2009年小客車所占比例達53.94%,個別路段,如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已達93%以上。
因此,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對交通安全、便捷的需求,客貨分流是交通運輸發展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輕型高速公路”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別國經驗為我所用
目前,國外僅日本開展過相關研究,日本從1994年提出並開始研究小型專用公路的有關課題,1997年召開了專家會議,研討了小型專用公路技術標準及套用等內容。2002年,日本提出了小型車專用公路技術標準。
2003年7月,日本修訂了《道路構造令》,正式發布“小型汽車專用的小型道路技術指標”。其中,各等級公路腳踏車道寬3.5米至2.75米,比標準汽車公路少0.25米至0.5米;建築界限淨高3.0米,比標準汽車公路少1.5米;設計時速80公里以下時,最大縱坡7%至12%,比標準汽車公路提高3%;橋樑設計荷載30千牛,僅是標準汽車公路橋樑設計荷載245千牛的13%。
2005年至2007年,我國也開展了《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前期研究》項目,針對輕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平縱橫指標、路基路面、橋樑、隧道、互通等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了研究,並依託西部開發省際通道包頭至樹林召項目中k9~k30段21公里長高速公路,進行了對比設計。結果表明,在時速100公里設計行車速度下,項目可減少用地94.5畝,減少比例4.6%;減少總投資約6095萬元,減少比例9.5%。
鑒於此,驗收組專家一致建議項目要繼續深入開展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爭取達到可套用的水平,以發揮輕型高速公路的重大效益。
輕型高速的八大優勢
輕型高速公路可以這樣定義:專供小客車分向、分車道行駛並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未來輕型高速公路節地關鍵技術研究將是以“建立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體系、為《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修訂做好技術儲備、提高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指標體系的水平”為目標。
目前,通過前期研究可以說明的是,輕型高速公路將產生一系列經濟社會效益:
一是輕型高速公路可提升實際通行能力。輕型高速公路可充分發揮小客車的高速和動力功能,使高速公路的實際通行能力與設計通行能力趨於一致,避免混合交通中大型車輛對於通行能力的干擾。
二是小客車動力性能好,能提高路線縱坡指標。輕型高速公路縱坡最大可達7%,最大坡長為1300米,對於山嶺地區,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三是小客車寬度小,輕型高速公路橫斷面減小。研究表明,輕型高速公路較一般高速公路四車道和六車道路基橫斷面寬度減少200至300厘米。
四是小客車車輛荷載輕,能降低橋樑和路面工程量、造價。研究表明,輕型高速公路橋樑荷載標準為公路一級的0.4倍,橋樑梁高可降低,常規橋樑一般可降低25%左右;不同路面結構厚度可減少6至14厘米。
五是輕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技術指標最佳化,節地效果明顯。在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下,互通立交主線技術指標、匝道最小半徑、路基寬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最佳化,對比分析顯示,輕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較普通高速公路立交可節省用地11%左右。
六是輕型高速公路隧道、服務區指標最佳化。在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下,隧道淨空和橫向間距可適當降低,洞口區域規模也可減小;服務區間距可以適當加大,規模可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進一步最佳化。
七是對比設計驗證了輕型高速公路可顯著減少用地和造價。研究依託長春至雙遼高速公路項目中k35~k52段按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標準進行了對比設計。試設計結果顯示,同等條件下,輕型高速公路較現行標準高速公路可節約用地10.7%,實習編輯:張麗華 美術編輯:王婷婷工程造價減少13%。前期研究依託內蒙古包頭至樹林召項目k9~k30段按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標準進行了對比設計。試設計結果顯示,輕型高速公路較現行高速公路可節約用地4.6%,工程造價減少9.5%。
八是仿真實驗驗證了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的可行性,技術人員分別進行了縱斷面和橫斷面的仿真實驗。橫斷面評價表明:輕型高速公路橫斷面指標滿足安全、快速、舒適性的要求;縱斷面爬坡實驗顯示9%的最大縱坡也能滿足形式要求。
“小”公路大作為
可以預測,“十二五”公路交通的需求仍將保持在一個比較快的水平上,每年運輸量增長都保持在7%至10%,另外,運營汽車保有量也增長很快。今年到目前為止,運營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億輛。跟需求發展較快相對應,公路建設的需求仍然在高位上保持這樣一種狀態。這意味著,輕型高速公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速公路改擴建時,僅增加小客車專用車道,就可大幅度提高通行能力,還能利用和節約現有道路寶貴的土地和空間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交通走廊單位面積的車輛通行能力。如京津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幹道等。
具體來說,既有道路上可重新劃分車道,區分大型車和小型車,使其分道行駛。在土地資源非常寶貴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建設輕型高速公路專供小客車使用,可解決小客車交通量猛增的實際需求。
同樣,在機場高速公路等特殊用途公路方案設計時,可採用輕型高速公路技術指標,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通道通行能力,如首都機場、廣州機場高速公路等。
此外,在建設城市快速幹道或小區間道路時,以服務小客車為目標,可建設輕型高速公路。在現有高速公路上方架設輕型高速公路,以滿足未來以小客車為主的交通量增長需求,節約更多的土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