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附中

輔仁大學附中

輔仁大學附中始建於1929年,現更名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為西城區屬重點中學(純高中校)。由清朝“貝勒府”改建而成。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輔仁大學附中始建於1929年,現更名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為西城區屬重點中學(純高中校)。校園占地五十餘畝,

北京輔仁大學附中北京輔仁大學附中

由清朝“貝勒府”改建而成,(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校園內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學習環境幽雅怡人,教學樓寬敞明亮,由西城區政府投資興建的7000平方米現代化的實驗樓拔地而起,提供了各種裝備先進專業教室,如: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語音教室、計算機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和室內體育場、室外橡膠跑道及天文觀象台等。

學校概況

學校俯瞰圖學校俯瞰圖

學校位於景色宜人的什剎海西側,東臨恭王府,西接慶王府,是清代年間皇家的一座顯赫庭宇。濤貝勒府原是康熙皇帝第十五子愉郡王的愉王府 , 光緒二十八年( 1902 年),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載濤 過繼給鍾郡王奕為嗣,承襲貝勒爵,搬入府內, 作為貝勒府, 此府故稱之為濤貝勒府, 俗稱七爺府。從 1929 年創立至今,學校歷經蒼桑變幻,已在這裡度過了近八十個春秋。
濤貝勒府不僅一直是北京十三中的校舍,也是其前身輔仁大學附中的母體——輔仁大學的發源地。辛亥革命以後,清政府名存實亡,清王室的王爺、貝勒們開始了變賣府中的古董玩物的潦倒的生活,濤貝勒府的主人載濤亦是如此。

民國十四年( 1925 年),已經無產可賣的載濤將貝勒府以 16 萬美金長期租給羅馬教廷開辦公教大學(即後來的輔仁大學)以維持生計。公教大學於 1925 年在濤貝勒府府邸開辦, 初期先設大學預科,始稱“輔仁社”; 1927 年,經北洋政府批准試辦大學本科,正式定名為“私立北京輔仁大學”; 1929 年呈請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更名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 原主持校務的著名教育 家陳垣 先生正式出任校長。 1929 年 6 月,輔仁大學 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礎, 決定停辦預科,改為三三制附屬中學。高中部隨大學部設在李廣橋西街 10 號(即今柳蔭街 27 號現校址)濤貝勒府,國中部暫設在定阜街 3 號,校名定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此為北京十三中前身 之肇始 。著名教育家、輔仁大學校長 陳垣 先生兼任附中校長。 1930 年,輔仁大學在濤貝勒府邸南部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中西合璧式教學樓;同年 9 月,輔仁大學大學部遷入此南院新樓,將 原 府邸北部 校舍 全作為輔仁附中(包括初、高中)所用。之後不久,輔仁大學另選址籌建附屬女子中學高中部,故將原 附中改設為附中男校,更名為 “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附屬男子中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輔仁大學及其附中,輔仁男附中更名為“國立輔仁大學附屬男子中學”; 1951 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輔仁男附中改由北京市教育局領導,被命名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沿用至今。

建築特色

校園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約 3400 平方米的古建築:莊重的大門,深深的庭院,參天的古樹,蔥蘢的花木,曲折環繞的長廊,威嚴肅穆的石獅,坐北朝南分東、中、西三路的數進院落及建築群,雕樑畫棟的正殿、配殿,古樸典雅的配房、罩房,風韻各異的戲樓、花園、花廳、垂花門、假山、太湖石、水榭、假山、中式小樓……原有王府樣貌猶存,風采如故,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高科技的設施設備交相輝映,構成首都教育的一道獨特風景。

師資設施 

目前,學校共有 26 個高中教學班, 12 個國中教學班,在校學生 1500 多人。學校占地面積 3 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近 2 萬平方米 。設有物理實驗室 5 個,化學實驗室 5 個,生物實驗室 3 個,美術教室 2 個,音樂教室 2 個,多媒體語音教室 2 個,計算機房 2 個,微格教室 1 個,天文觀測台一座。還有 900 平方米 的地下健身房, 200 米 橡膠環行跑道,藏書 5 萬冊的圖書館。

辦學思想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師資雄厚、教學優良的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十三中學,面對新時期發展的需要,秉承輔仁附中“公誠勤樸”的校訓精神,繼往開來,確立了“以人為本,為學生成長、教師成才服務”的辦學思想,在建設技術環境和人文環境中,充分體現教育關懷、教育平等、相互尊重和綠色教育等辦學理念,為學校教育教學創設了和諧、寬鬆、愉悅的氛圍。近年來,學校教學成果顯著,高考成績穩定在市、區較高水平,並多次進入北京市前十名行列。目前學校正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校的工作質量。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高一年級開設義大利語日語俄語韓語選修課,在高二年級開設英語口語課。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的辦學方針;形成了以課堂教學改革和德育特色班建設為主,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特色。

辦學特色

電化教育

電化教育是學校辦學特色之一
陳春雷老師開發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受到教育界好評,本人被評為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學校辦學特色之二
保護社區環境,服務於社區,學生在柳蔭街參加公益勞動,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十三中被評為首都軍警民共建標兵單位。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是學校辦學特色之三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從80年代初開始進行環保教育,從開始的一種簡單意識"環保是將來發展需要研究的課題"逐步提高到環境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程之一,每年都把環境教育內容列入學校的整體工作計畫,成立由校長親自參加的環境教育領導機構,指派專人負責日常工作,由於認識明確,計畫周密,管理到位,環境教育開展的較持久、深入,取得一定成績。1986年被市、區教育局指定為"環境教育試點校"1991年以後多次評為北京市環境教育先進集體,1995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環保局共同命名為"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單位",1997年被確定為"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活動示範校"。目前環境教育已成為十三中的辦學特色之一。

學校榮譽

學校各項工作實現了新突破,贏得社會良好聲譽,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學校”、“全國環境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雙擁共建標兵單位”、“北京市文明單位”、“北京市模範教工之家”、“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和“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

學校歷史

學校創建

一九二五年,美國公教司鐸奧圖爾博士受羅馬教廷委託,長期租用前清朝濤貝勒府舊址籌辦公教大學,此即後來的輔仁大學。一九二九年六月,輔仁大學為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礎,決定停辦預科,改辦三三制附屬中學。高中部隨大學部設在李廣橋西街十號(今柳蔭街二十七號)舊濤貝勒府,國中部暫設在定阜街三號,校名定為私立北平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校(簡稱輔大附中),是為本校之創始。著名教育家、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兼任附中校長,另設主任、副主任各一人,總轄全校校務。一九三零年九月輔大遷入南院新樓,其原有校舍即作為附中的全部校舍。
一九四九年以前,輔大附中是北京市有名的中學之一。學校注意現代科學基礎知識教學,理化儀器生物標本和實驗設備都比較好,並且有一支業務優秀、專心教育的師資隊伍(許多教師後來成為大學教授,在科技、學術領域裡取得了卓異的成績),他們知識淵博,治學嚴謹,作風樸實,不僅為國家和民族培育出許多基礎紮實的優秀人才,而且在學生中培養起尊敬師長、刻苦讀書、生活勤儉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了輔大附中的傳統校風。

重獲新生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輔大附中從此獲得新生。學校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支部,上級黨委派原輔大地下黨員趙東征來校擔任支部書記,兼任學校主任。五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立,"民聯"分部轉為青年團支部。
是年九月底,七位同學到內有學生宿舍區的恭王府採集松柏枝,準備在校門搭建牌坊,慶祝開國大典,被住在恭王府里的外國神甫扣留。市委得知這一情況立即派團市委書記許立群來校調查,在輔大禮堂召開了控訴大會,揭露帝國主義分子仇視中國人民、目無法紀、侵犯人身自由的罪行。後來市法院舉行公審會,給予為首的兩個神甫拘役五天的處罰。"恭王府事件"的迅速解決,打擊了仇視中國人民的洋人囂張的氣焰,廣大師生揚眉吐氣,受到極大鼓舞。一九五零年九月,羅馬教廷給我國教育部長馬敘倫來電,公然提出無理要求,干涉我國內政,並以不答應就不再負擔學校經費相要挾。馬敘倫部長在回電中嚴正指出:"中國是中國人民的, 中國人民有能力辦好教育",斷然拒絕了羅馬教廷的無理要求。教育部隨即接管了輔仁大學,輔大附中也更名為"國立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洋人主宰輔大附中的時代永遠結束了。
一九五一年十月,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從此輔大附中改由北京市教育局領導,命名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趙東征受命為北京十三中第一任校長。

有利條件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三年,部分學科開始選用蘇聯教材,廣泛開展課外活動,每學年結束時,向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頒發優良獎章,並從高中畢業生中選拔了一批優秀學生赴蘇聯深造。到一九五三年底,教學班增加到二十九個,在校學生一千九百多人。
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五年,十三中認真貫徹政務院《關於改進和發展中學教育的指示》和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提高北京市中國小教育質量的決定》,上下團結,井然有序,?quot;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鼓舞下,教師兢兢業業工作,學生孜孜不倦讀書,呈現出濃厚的學習氣氛。一九五五年,高考取得全市第二名的優秀成績,受到吳晗副市長大會表揚。國防部長彭德懷親自為學校的一個先進班集體"董存瑞班"題詞。
一九六四年,十三中新建了教學樓,為學生提供了明亮的標準教室和設備完善的實驗室,新教學樓和古樸典雅、雕樑畫棟、富於民族特色的建築群,在綠蔭掩映之下,構成了十分優美的學習環境。

十年動亂後

一九七六年十月,結束了十年動亂。十三中針對極"左"路線的干擾進行撥亂反正,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儘快恢復良好的教學秩序,大力提倡文明禮貌和道德修養,認真貫徹《中學生行為規範》,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在教師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從而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恢復高考制度以後,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三屆高中畢業生(都是免試就近入學的學生)的高考成績居於北京市前列。一九七八年北京十三中被確定為西城區重點中學。
為使教育、教學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建起計算機教室、語音教室、校內閉路電視系統,近期在西城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有一座7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竣工並使用。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近十年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調整了師資的年齡結構和提高了學歷層次。現已基本形成教師學歷達標,以老、中年為骨幹有充足後備力量的政治、業務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
學校提出"為把十三中辦成高質量,有特色,有影響的重點學校"的奮鬥目標,經過長年的艱苦奮鬥,保持發揚了十三中的優良傳統,使學校的中考、高考成績在市、區名列前茅,中考成績多年保持西城區第一,高考成績穩定在較高水平,多次進入北京市前十名的行列。其中九八年高考文科取得北京市第四名,理科北京市第八名。

增設分校

為加快教育結構的調整,扶植基礎薄弱學校。一九九八年五月,在西城區有關領導的關注下,經西城教育局的組織協調,決定十三中與原一零六中學合併,原一零六中成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

歷任校長

陳垣 陳垣
陳垣(1929-1931)
英儉之 英儉之
英儉之(1931-1935)
英千里 英千里
英千里(1935-1942)
鄢說 鄢說
鄢說(1942-1951)
趙東征 趙東征
趙東征(1951-1952)
王兆榛 王兆榛
王兆榛(1952-1963)
王敬熙 王敬熙
王敬熙(1963-1968)
曹立珊 曹立珊
曹立珊(1980-1982)
王其鐸 王其鐸
王其鐸(1982-1988)
劉瑜 劉瑜
劉瑜(1988-1998)

教學設施

地處西城區廠橋柳蔭街27號,坐落在三海風景區西側,占地面積21528m2;建築面積18000m2;其中教學樓 5500m2;實驗樓7800m2;古建築3800m2;操場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4000m2,北臨銅鐵廠胡同,南與師範大學藝術系相接,東側與著名的恭王府花園隔街相望,西面與松樹街相臨,學校的正門在柳蔭街,西大門在松樹街上,與延年胡同東口相對,距平安大道僅300米,並有55路、13路、107路、111路、823路、701路等多條公交線路可達。

教室

教室每間面積56m2,全部坐北朝南,採光、通風良好,教室內全部是升降式課桌椅,無頻閃日光燈,弧形無反光黑板,教室內各裝有2台空調和4台電扇及教學用的電視、廣播設備、實物投影儀及校園網路的接口,教學設備達到上級要求。樓道里設有儲物櫃,每個學生一個,使教室顯得整齊寬敞,為教學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實驗樓

相對獨立的綜合實驗樓。建築面積7800m2,包括化學實驗室4個、物理實驗室4個、生物實驗室3個,標本室1個,每個實驗室面積在96m2以上。1998年投入使用的理化生實驗室,設備先進齊全,每個學生單獨操作。儀表、電源、水、燈光全部到桌,操作方便。各實驗室內備有實物投影儀、電視及多種輔助教學設備。

實驗樓內有語言教室2個,每個語言教室有54個座位。教室寬敞並配備了空調,每張桌上都配備了學生與教師直接交流對話的裝置及顯示屏,直觀效果非常好。計算機教室2個,共110台計算機,學生上課時一人一機。微格教室1個,面積為100m2,為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設備與環境,使其先進的經驗及時錄製並予以播放。250m2的教師電子備課室內有計算機100台,可供教師每人一台。對提高工作效率,研討新教材的使用,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的作用。

音樂教室

音樂教室面積達200m2,教室內鋼琴、電視、錄音、錄相設備齊全,各種樂器足以滿足教學及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使用。

天文台

有一座可鏇轉開啟式天文台,並有一台直徑為200mm的天文望遠鏡,為學生學習了解天文知識提供了條件。大禮堂同時可容納700多人集會,館內空調、音響、電視、投影儀等設備齊全,為學生集會提供了舒適的場所。

學生電視台

學生電視台可自編自導節目,通過學校的演播室向全校播放。

塑膠操場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面積為4000m2的全塑膠操場,有4條200米跑道和4個籃球場並設有多種體育器械,。綜合樓地下室為體育館,面積達1200m2,可開展桌球羽毛球檯球等體育活動。館內配備多種健身器械。可供師生開展多種形體訓練及健身活動。

課外活動室

學校為開展多種課外活動提供了數個課外活動室,總面積近600m2。為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素質提供場地與設備。學校圖書館有圖書近6萬冊,有學生閱覽室、書庫、教師資料室,各學科資料齊全。學校的學習、辦公、生活設施良好,環境舒適。冬季暖氣、夏季空調。在教學樓每層設定了開水器及溫開水器各一台,保證學生飲水衛生,學校提供衛生合格的營養午餐,衛生室具有常規檢查身體的醫療器械。

學校象徵

校徽

輔大的校徽經歷了多階段變革。
初代校徽呈圓形狀,內嵌垂直緊鄰的「輔仁」二字,後更為圓角倒三角型,並於在台復校之初調整色彩,此式校徽目前尚存於台北輔大「文舍學苑」正門前

輔仁大學附中輔仁大學附中

磨石地板。1971年龔士榮教授另行設計,是為現行的校徽。周邊以稻穗嘉禾圍圈,象徵和平;中央十二顆星象徵上智之座聖母;徽腳下書校訓拉丁文。

校旗

校旗即教廷旗,以黃色標記,代表輔大直屬教廷。中央十二顆星象徵輔大主保--聖母‧瑪利亞

校歌

于斌/作詞 黃友棣/作曲 
輔仁以友 會友以文 吾校之魂 聖美善真
三知是求 明德日新 蔚起多士 文質彬彬
福音勤播 天下歸仁 世進大同 神旨永遵
祝我輔仁 其壽千春 祝我輔仁 其壽千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